简介: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自噬标志物LC3、P62蛋白表达的改变,探讨糖尿病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只)、造模组(n=10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结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于第12周结束时留取大鼠尿标本,检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摘取肾脏称量重量,分别计算尿蛋白肌酐比和肾重体重比;HE染色、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blot检测肾小球LC3、P6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尿蛋白肌酐比、肾重体重比在造模组均显著增加(P〈0.05);P62蛋白表达亦较正常组表达显著增加(P〈0.05);造模组大鼠肾脏病理在光镜下可见明显的系膜增生、基质增多。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足细胞自噬较正常组减低,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机制之一。
简介: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制备成STZ糖尿病模型,实验分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未干预组、尿毒清颗粒治疗组(2.6g·kg-1·d-1灌胃),于实验第4周、8周末检测血糖、血肌酐、尿肌酐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光镜、电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计数足突宽度,免疫组化观察足细胞相关蛋白分子nepherin、podocin的表达,Realtime-PCR检测肾皮质nepherin、podocinmRNA表达。结果:尿毒清颗粒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肌酐清除率,降低尿白蛋白排泄,改善肾脏病理,减轻足突融合,维持足细胞相关蛋白分子的分布与表达。结论:初步证实尿毒清颗粒能通过上调足细胞相关蛋白分子水平减轻足细胞损伤,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脏病(DKD)大鼠足细胞podocin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忍)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DM组)和厄贝沙坦治疗组(DI组)。于治疗后第4、8周,测定24h尿蛋白定量;于治疗后第8周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分别检测大鼠肾组织podoc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与N组相比,DM组第4、8周24h尿蛋白定量均升高(P〈0.01);与DM组相比,DI组治疗后第8周24h尿蛋白定量降低(P〈0.01)。与N组相比,DM组podocin蛋白和mRNA表达均降低(P〈0.01);与DM组相比,DI组podocin蛋白和mRNA表达均升高(P〈0.01)。治疗后,DI组大鼠足细胞病变较DM组减轻。结论厄贝沙坦可上调DKD大鼠肾脏podocin表达,改善肾脏病理损害,减少蛋白尿。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对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氧化应激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小鼠足细胞株由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PeterMundel教授馈赠。用钙磷脂结合蛋白Ⅴ-荧光异硫氰酸盐(FITC)和碘化物(PI)标记细胞,采用荧光激活细胞分类(FACS)法来计数凋亡和坏死的足细胞。DharmaconOnTargetPlusSMARTpoolsiRNA试剂和AmaxaRNAinucleofection试剂盒成功转染siRNA到足细胞。绿荧光蛋白载体证明转染的有效性,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来检测siRNA转染足细胞后AGE受体蛋白(RAGE)靶基因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用LS50B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活性氧,根据波长485nm在530nm发射的荧光来判断活性氧(ROS)的产生。观察活性氧的清除剂N-乙酰基-半胱氨酸(NAC)能否减少AGE-BSA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结果:AGE引起足细胞的凋亡呈剂量依赖性,随AGE浓度的增大,凋亡的发生率逐渐升高;RAGEsiRNA能减少60%~70%RAGE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ROS的清除剂NAC可明显减少AGE-BSA引起的ROS的产生和足细胞凋亡。结论:AGE与RAGE作用后活性氧产生增加,活性氧的增加可能是AGE引起足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可通过抗氧化减少ROS的产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简介:1临床资料我院1998-02~2001-12共收治输尿管肾盂连接部梗阻(UPJO)患者46例,左侧32例,右侧14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10~68(平均38.5)岁.
简介:目的:通过探讨益肾胶囊含药血清干预高糖环境下培养的小鼠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以期为益肾胶囊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高糖组、等渗组、益肾低剂量组、益肾中剂量组、益肾高剂量组、贝那普利组;按照上述分组培养48h后,用CCK-8法检测足细胞的增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用Westernblot检测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足细胞的增殖明显降低(P〈0.01),nephrin及podocin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高糖组相比,益肾高剂量组与贝那普利组足细胞的增殖显著升高(P〈0.01),nephrin及podocin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贝那普利组相比,益肾高剂量组足细胞的增殖、nephrin及podocin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高糖环境下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明显减少;益肾胶囊含药血清可能是通过上调nephrin、podocin的表达,从而保护了肾小球足细胞,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观察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肾小球足细胞病变,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50例经肾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利用podocalyxin(PCX)作为标记蛋白,标记尿液和肾组织足细胞,收集患者肾活检时临床资料,各项病理指标和肾组织足细胞PCX荧光表达采用不同的半定量积分法进行评分,电镜检测肾小球外周袢的足突宽度。结果①IgA肾病患者中尿足细胞染色阳性为32例(64%),较健康对照者有统计学差异。②IgA肾病伴尿足细胞阳性患者尿蛋白水平、血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增高,血浆白蛋白(Alb)、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P〈0.05)。③光镜示IgA肾病伴尿足细胞阳性患者肾小球硬化程度、新月体发生率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明显增高(P〈0.05),但小管间质病变与肾组织足细胞PCX表达阳性指数,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④电镜结果提示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阳性足突宽度明显增宽(P〈0.05)。结论足细胞尿是反映肾脏疾病轻重的一个指标,足细胞尿与肾脏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指标是否能够独立预测患者的预后还有待证实。
简介:《丹溪心法》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佛郁,百病生焉。”此言对男女而言,非女人专有、只不过女人多愁善感,优柔寡断、多疑思虑、散似杨花无定形,故曰:“女人阴类也……(李时珍)。七情致病者女人多于男性、非男子无有,实则男子郁症可导致各种疾病,”穷极必肾“就是经验的总结,七情致病、郁症多见,”百病皆生于气”,气郁则滞、思久则郁、郁则受阻、滞者不通,滞而不通、结而久则郁、久之可波及于肾、甚或导致肾病、如所想不随,所求不得,积久则郁、郁积则滞、滞则不通时久可损伤及肾。临证可遇见此类病患者、久而久之、无习惯也就不成自然、淡而无性欲者有之。郁者、抑郁、情思、气结、不舒、
简介:目的探讨勃起功能障碍(ED)与性传播疾病(ST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4521例男性ST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ED患者的治疗前后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ED成因。结果治疗前3259例(72.1%)STD患者发生ED,STD高发年龄段在20-40岁,ED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病史、精神压力、并发症有密切关系(P〈0.01)。有357例ED患者的疗效不佳。结论STD患者长期未接受规范治疗,可能由于临床症状加重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引起ED;STD痊愈后,绝大多数患者的ED症状消失,但有部分患者由于心理或器质性原因,ED未得到明显改善。
简介:目的:探讨发病时的蛋白尿〉1.0g/d和广泛足突融合在IgA肾病预后判断上的价值。方法:以1998年1月~2005年1月间肾活检诊断为IEA肾病-局灶硬化性肾小球肾炎(IgAN-FSGN)9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广泛足突融合和蛋白尿〉1.0g/d与肾小球硬化及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结果:电镜下显示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24例(24.2%),足细胞无明显改变(包括足突细胞部分融合)75例(75.8%)。广泛足突融合组的重度肾小球硬化发生率为54.2%(13/24例)明显高于足细胞无明显改变组的28.0%(21/75例);临床表现尿蛋白〉1.0g/d组44例(44.4%),尿蛋白〈0.5g/d组23例(23.2%)。尿蛋白〉1.0g/d组足突广泛融合的发生率为29.5%(13/44例)明显高于尿蛋白〈0.5g/d组的4.3%(1/23例),尿蛋白〉1.0g/d组的重度肾小球硬化发生率为40.9%(18/44例)明显高于尿蛋白〈0.5g/d组的13.0%(3/23例)。结论:广泛足突融合或蛋白尿〉1.0g/d均与IgAN-FSGN肾小球硬化的加重呈正相关,广泛足突融合可作为IgAN-FSGN病变进展的一个病理学标志,尿蛋白〉1.0g/d可作为反映IgAN—FSGN病变进展的一个临床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