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桡动脉-头静脉是所有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血管通道,有长效通畅性和低并发症等优势。术后前4个月桡动脉-头静脉内失败率约20%~50%。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能帮助筛选合适患者并制定手术方案。本文应用超高频探头超声对119例桡动脉-头静脉患者的5个血管指标进行检测,探讨这5种血管危险因素对术后血流量的影响以及与内早期失败的相关性。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 内瘘血流量 尿毒症患者 血管条 造瘘 血液透析患者
  • 简介: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自制快速膀胱穿刺针行耻骨上膀胱穿刺术87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膀胱造口 穿刺针 气囊导尿管
  • 简介:目的探讨窦道刮除+窦黏膜电灼术对早期膀胱阴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5例女性患者,分别为剖宫产术后1例、子宫肌瘤剥除术后2例、子宫全切术后2例,术后拔除导尿管后均有液体自阴道不自主流出,术前经膀胱尿道镜检查及阴道美蓝试验确诊膀胱阴道,均为单一,膀胱尿道镜下孔直径0.5~1.0cm,术前3d清洗阴道并排除泌尿系及会阴部感染,5例随即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膀胱阴道窦道刮除+窦黏膜电灼术,其中1例二次行窦黏膜电灼术,术后均给予敏感抗生素3d,留置尿管2周。结果手术时间约为30~60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平均10mL。围手术期未见重大并发症。4例术后无阴道漏尿;1例阴道漏尿症状明显减轻,二次行窦黏膜电灼术,术后无阴道漏尿症状发生。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窦道刮除+窦黏膜电灼术治疗早期膀胱阴道,具有创伤小、简单易行等特点,可在早期进行,疗效确切。

  • 标签: 膀胱阴道瘘 窦道刮除 黏膜电灼 手术
  • 简介:目的建立一套以健康行为HAPA模型(healthactionprocessapproach,健康行动过程取向)为指导,有利于增强膀胱癌患者自我效能的医院-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方法选取58例膀胱癌行泌尿手术的患者,应用医院-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康复护理。于患者出院后1年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自我护理调查问卷对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除5例患者在1年内死亡,不能参与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能力的评价外,其余53例患者中,自我效能评分:优(31~40分)32例,良(21~30分)15例,一般(10~20分)6例,优良率为88.68%;44例(83.02%)患者能独立完成护理,46例(86.79%)患者没有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以健康行为HAPA模型为指导增强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康复护理效果。

  • 标签: HAPA模型 膀胱癌 造口术 自我效能 护理模式
  • 简介:目的总结经皮肾术中肾静脉损伤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4年间经皮肾及经皮肾镜取石术发生的3例肾静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例,女性2例;均在建立经皮肾通道过程中发生导丝穿入肾静脉,肾瘘管沿导丝误入肾静脉及腔静脉,术后经CT检查明确。3例患者术后均在彩超监测下分次逐步拔除肾瘘管。结果3例患者拔除肾瘘管后,未发生肾静脉口出血,未行外科手术干预,未出现肾功能损害。结论经皮肾术中发生肾瘘管误入肾静脉后,采用留置并夹闭肾瘘管、分次逐步拔除肾瘘管是安全可靠的,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干预。

  • 标签: 经皮肾造瘘 肾静脉 损伤 肾造瘘管 超声引导
  • 简介:目的比较回肠膀胱术与输尿管皮肤术治疗老年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膀胱癌根治术治疗的老年膀胱癌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回肠膀胱术65例、行输尿管皮肤术17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情况。结果输尿管皮肤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回肠膀胱术组(P〈0.05),但术后尿路梗阻发生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相当(P〉0.05)。结论回肠膀胱术和输尿管皮肤术是常见的尿流改道方式,均可用于老年膀胱癌患者,可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和意愿,以及两种术式的优劣来选择应用。

  • 标签: 老年 膀胱癌 回肠膀胱术 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微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马蹄肾结石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5年1月~2008年2月期间接受经皮肾穿刺微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的4例马蹄肾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结石一期清除率为75%(3/4),1例需要二期取石。所有患者均为中盏单通道取石。平均手术时间1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mL,平均住院天数14.5d,无需要输血患者,无大的并发症。结论经皮肾穿刺微输尿管镜取石术是治疗马蹄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经皮肾穿刺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 马蹄肾 肾结石
  • 简介:目的探讨在动静脉内术中应用硬膜外导管对内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动静脉内成形术97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A组,46例)采用常规动静脉和治疗组(B组,51例)手术过程中采用硬膜外导管扩张及探查,测定两组患者内术后4w时血流量、内成熟率及1年内血栓形成率。结果A组内术后4w时血流量为(452.4±15.4)ml/min,内成熟率为84.8%,1年内血栓形成率为10.9%;B组内术后4w时血流量为(480.6±16.8)ml/min,内成熟率为96.1%,1年内血栓形成率为13.7%。2组内术后4w时血流量及内成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静脉内成形手术过程中,应用硬膜外导管探查及扩张,能增加内术后4周时血流量,提高内成熟率,且不增加1年内内血栓发生率。

  • 标签: 动静脉瘘 血栓形成 对比研究
  • 简介:尿是肾移植术后较为常见的外科并发症,但许多移植医生对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引起不良后果.我院自1995年2月至2001年1月共施行肾移植236余例,术后1~7日发生尿19例,发生率8.05%,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肾移植术 尿瘘 临床分析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1994年以来,报刊上就不断报道国外医学家研究认为“50岁以上男子阳痿,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或心脏病的早期信号之一,对某些人来说,可能预示着严重心血管病或可能发生中风。”

  • 标签: 老年性 阳瘘 心脑血管疾病 痰浊壅滞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失功后3种重建自体血管通路手术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做参考。方法针对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3种液透析动静脉内失功患者(241例),根据其自身血管条件、原有内情况、血管彩超等检查结果,施行以下3种之其中一种重建自体血管通路的手术:原有内近心端重新吻合血管(92例)、使用取栓管球囊行经皮血管成形术(包括内取栓术和血管扩张术,87例),另选血管建立动静脉内(62例)。随访2年,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成功率、通畅率、平均血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3.5%、94.2%、96.8oA,2年通畅率分别为80.4%、82.70、80.6%,2年平均内血流量分别为(250±24)ml/min、(240±21)ml/min、(230±16)ml/min,均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均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窃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动静脉内失功的血液透析患者,应依据血管条件选择手术方式来重建血管通路。经皮血管成形术(包括内取栓术和血管扩张术)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血管资源,可予临床推广。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 简介:动-静脉内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其解剖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影响透析质量的主要因素。我院近期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例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进行人工动-静脉内检查,观察内血管内血流通畅情况,有无血栓形成及狭窄,并根据检查情况制定相应的临床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 动-静脉内瘘 临床价值 终末期肾脏疾病 血管通路 动力学改变
  • 简介: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吻合是动静脉内的首选。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寿命的延长以及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患者增多,前臂动静脉内建立愈加困难,针对此类患者,近年逐渐采用高位动静脉内术。传统的高位动静脉内常选择肘上内,我院于2010年开始行肘下高位动静脉内手术,即肘下桡动脉起始段与正中静脉或其交通支吻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动静脉内瘘术 临床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尿毒症患者 高位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手术成功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手术成功的回归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龙岩市第二医院肾内科诊断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共108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彩超下的血管内径、流速、动脉内中膜厚度等指标;由2个具有3年以上血管通路经验的肾内科医师完成前臂动静脉内手术。将手术的成功与否作为应变量,对各自变量进行单因素筛选分析,将有意义的自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因素的优势比(OR),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判断手术成功率预测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比较显示手术前1d至手术当天平均收缩压(P=0.001)、纤维蛋白原(P=0.016)、总胆固醇(P=0.003)、是否存在糖尿病(P=0.000)、桡动脉内径(P=0.017)、头静脉内径(P=0.000)、动脉流速(P=0.000)为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将指标引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模型:LogitP=15.637+1.178×总胆固醇-0.071×桡动脉流速-81.642×头静脉内径。绘制该模型对手术成功率预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95%可信区间)分别是0.8883(0.7683To1.008),P〈0.001,灵敏度83.33%,特异度94.44%。本预测模型方程对动静脉内手术预测的准确率96.3%。结论本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综合临床多项指标,建立手术成功预测的模型,利用ROC曲线判断其预测效能,已达到提高手术的阳性预测值的目的。本研究是较为新颖的临床尝试,基于无创、简便易行、经济实惠、临床实用性高的彩超而建立,该模型对预测动静脉内手术的早期成功率有一定的预测效果。

  • 标签: 动静脉内瘘术 通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及透析低血压发生率等指标是否影响自体动静脉内(autogenousarteriovenousfistulas,AVF)血栓的发生。方法选择以自体AVF为血管通路的MHD患者92例,观察1年是否有过1次或1次以上的内血栓栓塞事件,将其分为AVF血栓组和非AVF血栓组。比较2组患者的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Hcy、CRP、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value,Hct)、铁蛋白等1年内两次化验的平均值指标及透析时间,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入选92例MHD患者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为19.6%(18/92),AVF血栓组和非AVF血栓组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例MHD患者Hcy异常发生率为100%,但2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CRP和铁蛋白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分析提示Hb和透析低血压是AVF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Hcy、CRP不是AVF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AVF血栓组的透析时间及Hct低于非AVF血栓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白细胞、SCr、血小板、LDL、Alb等生化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低血压、Hb都是MHD患者AVF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而Hcy、CRP等与AVF血栓的发生无相关性。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透析低血压 血红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阴道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方法10例发生于妇产科手术后的输尿管阴道患者中,尿漏发生时间为术后2~26d,平均11d。先后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必要时行核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均早期行输尿管镜检术。结果9例镜检成功并置D-J管,1例镜检诊断输尿管横断者中转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结论早期行输尿管镜检术加D-J管置入术治疗医源性输尿管阴道漏是适宜的。

  • 标签: 输尿管阴道瘘 输尿管镜检术
  • 简介:患者,男性,46岁,因“内闭塞3个月余”于2006年3月20日入院。诊断: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2005年3月行左前臂动静脉内成形术,于2005年底内闭塞,行临时动静脉穿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为再次行内手术入院。患者平日血压16/10.8kPa(120/80mmHg)左右,透析后血压降至12/8kPa(90/60mmHg)。

  • 标签: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慢性肾功能衰竭 吻合 血管 变异 血液透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