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冷冻减是新近出现的非手术类的局部减塑形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并成为吸手术或其他非创塑形治疗的一种替换和选择。动物研究和临床实验均证实了冷冻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技术不良反应少,减效果明显,治疗所导致的脂肪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冷冻治疗远期效果的原因。

  • 标签: 减脂技术 冷冻
  • 简介:患者女,29岁,左下肢出现肿胀性斑块2个月。皮肤专科检查可见左下肢小腿屈侧近腘窝处一约2.5cm×2.0cm的肿胀性斑块,在斑块的右侧有一约3.0cm×2.5cm大小皮损,淡红色,质地柔韧,有浸润感,局部温度略高,无压痛。血常规检测见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轻度增高。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正常,真皮深层、皮下脂肪间隔在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少许淋巴细胞浸润,见巨细胞。诊断为嗜酸性膜炎。给予患者泼尼松片30mg每日1次、雷公藤20mg每日3次治疗,皮损好转,基本消退。

  • 标签: 嗜酸性脂膜炎
  • 简介:溢性皮炎的药物治疗主要集中在抗真菌药及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外用糖皮质激素、烟酰胺及透明质酸钠等也有报告。因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有诱发激素依赖性皮炎的风险,已经逐渐少用,烟酰胺及透明质酸钠治疗溢性皮炎还有待更多文献支持。溢性皮炎的物理治疗主要集中在强脉冲光及光动力治疗,这些治疗可以减少皮脂腺的分泌、减轻皮肤红斑,值得深入探索。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面部溢性皮炎因有色素再生风险受到一定限制。射频治疗溢性皮炎的疗效还处于试用阶段。

  • 标签: 皮炎 脂溢性 治疗
  • 简介:患者女,74岁,左小腿反复水肿性红斑伴疼痛10个月,边界清,伴色素沉着,有触痛,皮温稍高。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毛细血管增生,含铁血黄素沉积,皮下脂肪小叶内可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泡沫细胞等混合性炎症浸润,局部可见膜性脂肪坏死,胶原纤维增生。诊断为硬化性膜炎。

  • 标签: 脂膜炎 硬化性
  • 简介: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制备蛭肽蛋白痘乳膏并进行质量检查,为痤疮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治疗产品。通过乳化法制备O/W型乳,矛,并进一步优化处方,采用凝血酶滴定法测定乳膏的每克所含活性单位,并按照各检查方法考察其稳定性、酸碱性、耐寒耐热性、刺激性等。,乳膏外观、铺展性、涂布性等性质良好,各项质量检查合格。蛭肽蛋白痘乳膏质量良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 标签: 蛭肽蛋白 祛痘 乳膏 质量检查
  • 简介:报道1例婴儿结节性膜炎。患儿男,6个月2天,发热4天,躯干、四肢出现红斑、结节2天。皮肤专科检查:背部、四肢在直径1~2cm的水肿性红斑,类圆形,部分中央颜色较淡,可见假性水疱,红斑基底可触及质硬结节,触痛明显。皮损组织病理:真皮血管内可见灶性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脂肪小叶内可见弥漫成片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脂肪坏死。免疫组化未见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免疫表型表达。诊断:结节性膜炎。入院后予大剂量激素、抗感染等治疗,患儿病情逐渐好转,出院后随访4年,未见复发。

  • 标签: 结节性脂膜炎 婴儿 激素治疗
  • 简介:报告1例多发性囊瘸。患者男,19岁,前胸、腹部、双前臂丘疹、结节6年余。组织病理: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可见薄壁囊肿,无颗粒层,囊壁内面有嗜伊红均质化角质物,囊壁内可见少量皮脂腺样结构。

  • 标签: 脂囊瘤 多发性
  • 简介:目的观察疣洗剂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疣洗剂及微波治疗尖锐湿疣患者各30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疣洗剂治疗前后基底细胞和棘细胞的Ki-67表达及表皮bax、bcl-2的表达,同时采用TUNEL法检测治疗前后表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53.33%、93.33%,对照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47.67%、80.00%,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复发率分别为6.25%、42.86%,差异有显著性(P=0.031)。疣洗剂治疗后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bax、bcl-2在疣洗剂治疗前后表皮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P〉0.05),TUNEL检测的细胞凋亡指数在治疗后略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疣洗剂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表皮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增殖而发挥作用的。

  • 标签: 祛疣洗剂 尖锐湿疣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我们自2000年4月-2003年4月用柴胡疏肝加减治疗斑秃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诊断标准:根据赵辨制定.多突然发生,秃发区1至数个,呈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秃发区,直径1~2cm或更大.入选200例,随机分为两组.

  • 标签: 斑秃 柴胡疏肝散 加减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asahii,zasahii)菌丝生长与筏(rapidlifts)的关系。方法用荧光染剂Filipin对YPD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zasahii进行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在菌悬液中分别入入不同浓度的两性霉素B(0.2、0.5、1、2μg/L)进行干预并荧光染色,对比观察干预前后菌丝的生长变化。结果Zasahii芽管、假菌丝以及菌丝顶端和分隔部位可见到Filipin荧光聚集;经不同浓度两性霉素B干预后,Zasahii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随着两性霉素B浓度的增加Zasahii的生长抑制越明显,顶端和隔膜部位荧光消失,而菌体内见在荧光。结论筏在调控zasahii菌丝生长、分枝以及假菌丝继续出芽生长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阿萨希毛孢子菌 脂筏 生长
  • 简介:溢性皮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在皮脂溢出基础上发生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研究发现,溢性皮炎的发病与马拉色菌、质、免疫反应、皮肤屏障功能及个体易感性密切相关。以上因素的认识及研究,有助于溢性皮炎的预防及治疗。

  • 标签: 皮炎 脂溢性 马拉色菌 皮肤屏障
  • 简介:目的:探讨嗜酸性膜炎(EP)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6.40±20.16)岁,病程1个月-2年。皮损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也可表现为荨麻疹样丘疹和斑块,瘙痒剧烈。实验室检查:5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2例骨穿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形态正常;1例骨穿提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皮肤组织病理示皮下脂肪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累及小叶和(或)间隔,部分伴有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皮损可消退,但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反复;单纯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者,疗效不佳。结论:嗜酸性膜炎皮损变化多样,临床不易辨认,组织病理具有特征性,但查找潜在病因是关键。

  • 标签: 嗜酸性脂膜炎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水射流辅助吸术行全身大容量吸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32例患者、共139个部位行水射流辅助吸,记录手术时间、注入肿胀液量、冲洗液量、吸出总液体量、吸出脂肪量、术后疼痛时间,观察吸出物颜色、术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皮肤瘀斑和水肿的程度、皮肤平整度以及利多卡因毒性反应等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5h,平均吸4.8个部位,平均注入肿胀液量1850ml,平均注入冲洗液量15760ml,平均吸出总液体量11480ml,平均吸量4720ml,平均疼痛恢复时间5天。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水射流辅助吸对神经和血管的损伤小,组织肿胀轻,手术效果较好。

  • 标签: 水射流辅助吸脂 水动力 大容量吸脂 临床应用 安全性评价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67岁。主因面部、四肢起褐色斑片3年,于2013年11月25日就诊。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内侧起皮疹,自行外用'卤米松'后疗效不明显,皮疹逐渐发展至四肢,遂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行皮肤病理检查后诊为'汗孔角化症',先后予'维甲酸、雷公藤多苷、秋水仙碱、沙利度胺、环孢霉素、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口服,外用'尿素软膏、卤米松、地奈德、他克莫司'等,病情无明显改善,遂来

  • 标签: 汗孔角化症 浅表播散型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观察毒胶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EE)缓解期的疗效。方法SLE缓解期患者180例,分为治疗组150例,以毒胶囊治疗为主,对照组30例,应用西药治疗,3个月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症状、实验室各项化验指标、自身抗体指标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5及0.01)。结论毒胶囊治疗SLE缓解期疗效显著。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中医药疗法 祛毒胶囊
  • 简介:目的观察补益白汤联合补骨脂、酊卤米松乳膏外用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补益白汤联合补骨脂、酊卤米松乳膏外用,对照组43例补骨脂酊、卤米松乳膏外用,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5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为74%,对照组为53.49%,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Х^2=4.25,P〈0.05)。结论采用补益白汤联合补骨脂、酊卤米松乳膏外用治疗白癜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白癜风 补益祛白汤 补骨脂酊 卤米松乳膏
  • 简介:患者,女,33岁,全身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反复20余年,关节痛、畸形10余年,间断性发热2年。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升高显著,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1.5×109/L超过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及胶原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真皮胶原增粗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诊断:播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 标签: 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