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迄今为止继发龋是临床上充填体更换最常见的原因,但继发龋的诊断却缺乏科学依据。本文旨在通过对研究继发龋的文献的回顾及提供病例报导,来阐明临床上诊断继发龋时所遇到的问题。对继发龋的文献以评价方式分为临床诊断、继发的部位、组织病理学、微渗漏及微生物学几个方面进行回顾。文内报导了由于继发龋和复合充填体边缘变色而更换充填体的病例,并有术前及术后病损的照片。根据有限的文献报告,继发龋似乎是与原发龋类似或相同的局部龋损,最常发生于充填体的龈缘。充填体和洞壁间的窄隙、缝隙、裂沟以及“微渗漏”不一定导致继发龋,但宽的空隙则可能。临床上诊断继发龋是困难的。牙本质和牙釉质的硬度变化和变色是最好的参考指标。继发龋与充填体边缘的原发龋是相同的。
简介:本刊自2008年起,每篇文章后均标注该文的引用格式,便于读者撰写文章时规范引用。
简介:目的依据全面的文献回顾评价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材料和方法在一个为时2.5天的研讨会中,7位有经验的教育家使用类似于Delphi步骤的模型.讨论有关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文献。结果文献中未明确说明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然而.有些基本原则是确定的。考虑到长期使用可摘义齿会增加患龋病及牙周炎的风险,且患者不易接受此种修复方式。短牙弓概念的应用和取代常规可摘局部义齿的种植体支持修复受到重视。因固定局部义齿需牺牲牙体健康硬组织,基牙条件好时可摘局部义齿更为适用。当经济方面因素影响到所做决定时,患者常会选择可摘局部义齿。结论尽管符合循证医学观点的可摘局部义齿适应证和禁忌证仍缺乏.但指导临床修复抉择的根本性原则明确。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混合型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混合型RD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对其进行随访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光镜下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胞质苍白或呈嗜酸性淡染的特征性组织细胞,可见明显的淋巴吞噬现象(emperipolesis),免疫组化S-100和CD68染色阳性,CD1a阴性。本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伴有颌面骨破坏吸收,容易误诊。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等治疗后病情控制。结论头颈部混合型RDD具有一定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但临床表现多样,诊断较困难。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效果不确定,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密切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