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胸大皮瓣修复肿瘤术后口腔颌面部缺损发生并发的主要因素及减少其发生的措施.方法:对2010-2015年采用胸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78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患者出现与胸大皮瓣有关的并发(20.51%),其中感染14例(17.65%),皮瓣不同程度坏死9例(11.54%),形成瘘管6例(7.69%).结论:并发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全身状况(糖尿病、高血压)、皮瓣损伤、引流不畅有关,严格的适应证选择、精细的手术操作可有效减少并发的发生。

  • 标签: 胸大肌肌皮瓣 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缺损
  • 简介:腺样囊性癌是涎最常见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嗜神经侵袭和肺转移特性,手术、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国内外在其基因及分子水平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以期探讨其侵袭转移机制,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本文就涎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涎腺腺样囊性癌 蛋白 基因 治疗 预后
  • 简介:上皮性肿瘤组织病理学结构具有器官特异性,典型的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等肿瘤病理诊断较容易。涎肿瘤有多种病理学类型,且

  • 标签: 涎腺肿瘤 病理学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对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翼外上、下头进行电分析,探索翼外在关节盘前移位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方法:通过MR检查选取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17位,在牙尖交错位紧咬、MMP、中度张口状态下,分别测量其关节盘移位侧翼外上、下头的电位。结果:所有患者翼外下头的电位从闭口到张口呈递增状态。11位患者翼外上头的电位从闭口到张口逐渐升高;6位患者的翼外上头在牙尖交错位时电位较高,MMP时电位小幅下降,但进一步张口后电位没有上升,甚至略有下降。结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与翼外上头的功能活动紧密相关。翼外上头的强直和关节盘形变是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部分原因。

  • 标签: 翼外肌 肌电图 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选用50只新西兰白兔,2只处死后取上唇组织作为病理对照,48只采用Millard's法修复上唇裂隙,拆线后随机分为实验组、溶媒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16只.实验组每天涂擦复方丹参膏2次,溶媒组每日涂擦溶媒膏二次,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在术后0d、7d、15d、21d、30d、60d、90d测量上唇瘢痕的体积变化,并在7d、30d、60d时每组分别处死2只,90d后全部处死,取上唇瘢痕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组织学观察显示丹参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影响胶原蛋白合成,使胶原纤维重排和降解,从而减轻瘢痕增生.

  • 标签: 瘢痕 丹参 成纤维细胞 胶原
  • 简介:目的:讨论唾液ECT和涎镜在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4例患者经过唾液造影和ECT检查.根据结果.采用庆大霉素灌洗和碘化油注射导管扩张或施行内镜辅助下结石取出术。结果:经过ECT和内镜检查.发现患者腮腺的分泌功能良好而排泌功能异常。主导管表现为管腔狭窄,管壁充血,管腔内有大量絮状增生物及黏液栓子.管壁可见息肉样增生,导管内可见结石。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ECT和内镜为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并且对阻塞性腮腺炎的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内镜 ECT
  • 简介:肿瘤类型繁多,很多类型的肿瘤存在多种不同亚型,组织学表现差异大,不同类型肿瘤可出现形态学交叉,即相似的组织学、细胞学特征。这些都给涎肿瘤的病理诊断带来困难,故对涎肿瘤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需要正确认识涎肿瘤的形态学变异,从具有相似形态学特征

  • 标签: 涎腺 肿瘤 透明细胞
  • 简介:目前随着头颈部恶性肿瘤不断增加,放射治疗的应用也日益增加。放射治疗在减少局部复发、控制远处转移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放射治疗后常造成涎尤其是腮腺的损伤,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并引起口腔干燥等一系列并发的发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涎放射损伤的机制与治疗一直都是困扰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医生的难题,本文就涎放射性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涎腺 放射性损伤 治疗
  • 简介:服用可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的人群正在迅速扩大。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数增加极快,他们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首选为环胞菌素,从而导致了一种新的牙龈疾病需要治疗。此外,环胞菌素引起的高血压常用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如心痛定(nifedipine)治疗,两种药可协同引起牙龈增生。目前临床上缺乏明确的定义和容易使用的指数对牙龈增生进行分级。本文介绍一种全面而又简便的、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牙龈增生进行标准化评价的分级体系,该体系也能为手术治疗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时机选择提供指导。

  • 标签: 药物性牙龈增生 新临床指数 环胞菌素
  • 简介:约90%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在临床上都出现过癌前病变即口腔上皮异常增生(OED)。OED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在不同肿瘤的癌前病变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肿瘤发生相关基因出现启动子甲基化。为了明确口腔癌前病变的甲基化的研究现状,本文针对口腔上皮异常增生中的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进行概述与分析。

  • 标签: 口腔上皮异常增生 口腔癌前病变 启动子甲基化 口腔鳞状细胞癌
  • 简介: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牙龈增生的相关致病因素.方法12例因接受固定正畸治疗而出现牙龈增生的患者纳入牙龈增生组,对照组为12例牙龈健康者.分别于基线时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牙周检查指标、龈下菌斑标本和龈沟液标本,采用实时PCR技术对龈下菌斑内的牙龈卟啉单孢菌(Pg)、伴放线放线杆菌(Aa)、中间普氏菌(Pi)、齿密螺旋体(Td)和福赛氏类杆菌(Tf)进行定量检测,使用ELISA法测量龈沟液中白介素-1β的含量,比较牙龈增生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间的差异.对牙龈增生组患者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并于4周后重新采样比较牙周治疗前后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基线时,牙龈增生组中龈下菌斑内五种牙周可疑微生物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龈沟液内白介素-1β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牙周基础治疗后4周时,牙龈增生患者的各项牙周检查指标均明显下降,同时Pg、Aa和Td的检出率、细菌数量以及龈沟液内白介素-1β的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Pg、Aa和Td等牙周病原菌和白介素-1β与正畸治疗中牙龈增生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龈增生 口腔卫生
  • 简介:目的:研究小鼠舌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取胚胎第13.25天(E13.25)及E15.5小鼠舌组织。应用Affy-metrixMouseGeneChip,对胎鼠舌发育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应用DAVID网络分析工具对基因进行功能和聚类分析。结果:基因功能和聚类分析表明,在E13.25高表达的基因主要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Exo1、Gsk3B、Kif20b、Skp2)和细胞粘附因子(Neo1、lama1)等相关。在E15.5高表达的基因主要与细胞骨架(titin、Hspb7)相关。结论:小鼠舌组织增殖和特化与细胞周期和细胞粘附基因相关,舌组织分化和成熟主要与细胞骨架相关。

  • 标签: 舌肌发育 细胞周期 细胞粘附 细胞骨架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舌下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疗效特点。方法对1979—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4例经病理确诊的舌下恶性肿瘤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舌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20~86岁,平均52.12岁;40~60岁年龄段为22例(64.71%);病理类型中腺样囊性癌居首位(70.59%);治疗方式主要是局部扩大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3、5、10年存活率分别为82.35%、76.47%、47.06%。结论舌下恶性肿瘤女性患者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是舌下常见的恶性肿瘤;首次正确选择术式,且术后辅助放化疗是降低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舌下腺 恶性肿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环氧合酶-2在肿瘤中高表达,包括肠癌、胃癌、肺癌及涎肿瘤。现有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在肿瘤的生长及扩散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促进肿瘤生长及侵袭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环氧合酶-2的结构特点、与涎常见肿瘤的相关性研究及肿瘤预后进行综述。

  • 标签: 环氧合酶-2 涎腺肿瘤
  • 简介:本文通过对29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反及28名正常青少年咀嚼肌电图的检查,发现唇腭裂术后反患者咀嚼电活动特征如下:(1)姿式位时嚼、颞电活动增大;(2)ICP大力咬合时嚼、颞电活动较弱,患者咀嚼功能低下;(3)边缘运动中肌肉活动不协调;(4)嚼、颞SP延长;(5)各种功能运动中,两侧嚼、颞电活动对称性差。

  • 标签: 唇腭裂 反合 肌电图
  • 简介:阻塞性涎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随着涎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人们对其认识不断深入。本文主要通过回顾近几年来涎镜技术的临床应用,探讨阻塞性涎疾病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 标签: 涎腺镜 阻塞性涎腺炎 涎石症
  • 简介: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钙拮抗剂导致的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钙拮抗剂导致的牙龈增生患者24例,在基线和牙周基础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时点分别记录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和牙龈增生指数(Gingivalovergrowthindex,GO)。18例患者共240个位点完成了6个月的观察。结果:在观察期间,PLI、BI、PD和GO指数持续改善(P〈0.01),GO指数为0级的位点基线为0,治疗后6个月则上升到45.83%,GO指数为1、2、3级的位点逐渐下降,GO指数为3级的位点在治疗后6个月降为0。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钙拮抗剂药物引起的牙龈增生的程度。

  • 标签: 钙拮抗剂 药物性牙龈增生 牙周基础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和单侧下颌骨髁突增生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2005—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11例和单侧下颌骨髁突增生8例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病变髁突大小、病变范围以及病变周围软硬组织改变。结果:11例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病例CT显示肿瘤与病变髁突无明显分界(8/11)或与患侧髁突有蒂相连(3/11);肿瘤骨皮质及骨髓腔均与患侧髁突相续,瘤体表面均有特征性薄层软骨帽覆盖,瘤体外周密度通常高于中心;瘤体周围均有薄层软组织包绕。患侧颞骨关节面表面均有明显矿化,且因受瘤体压迫改建而较对侧平坦,患侧关节上、下腔间隙较对侧明显变窄;肿瘤生长方向不尽相同。8例单侧下颌骨髁突增生病例CT显示髁突颈部和(或)下颌支延长,髁突形状改变;增生的髁突外周骨皮质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化,硬化层厚度较对侧大;骨髓腔密度较不均匀。结论:CT检查能有效提供病变髁突及其周围软硬组织情况,为鉴别诊断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和单侧下颌骨髁突增生提供良好的依据。

  • 标签: 髁突 骨软骨瘤 增生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颌骨畸形
  • 简介:舌下神经内分泌癌极为罕见,目前国内外均未见报道,作者报告1例左舌下神经内分泌癌病例,并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癌 舌下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