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单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SIMV辅以压力支持(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效果,探讨SIMV+PS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采用SIMV+PS通气模式的39例RDS患儿为观察组,以单纯SIMV通气的39例RDS患儿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儿出生后28d内及出院或死亡时的结局.结果观察组第28天时补氧率为41.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3.8%(P<0.05);观察组RDS患儿出生起至死亡或出院的最终脱机日龄为20(12~38)d、机械通气时间为19(10~31)d及补氧时间为20(14~3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者出生后28d内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分别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出生后28d内死亡率及间质性肺气肿、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和Ⅳ级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V辅以PS可在不增加呼吸做功的前提下,降低RDS的氧依赖,减少补氧时间,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对新生儿机械通气早期阶段实施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具有实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进行反馈式健康宣教,进一步分析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实验选取母婴同室产妇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2019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在肛瘘术后疼痛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就诊的肛瘘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以及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前试验组患者NRS、SAS和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NRS、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NRS、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肛瘘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快速减轻患者术后肛周疼痛,缓解其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肛瘘术后的康复进程。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DRG付费下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反馈的管理策略。方法:对比2022年与2023年医院内部监控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分别抽取上述两年份之中的40例医保收费项目作为此次研究样本,即2022年未实施DRG付费下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反馈,抽取样本40例,2023年实施DRG付费下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反馈,抽取样本40例。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以及满意度来进行分析,明确医院实施DRC支付前后医保事前监控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收费项目,分析医保管理满意度情况。比较实施DRG支付前后的不合理收费发生率以及各临床科室对医保管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本院在实施DRG支付之后,医院实施医保事前监控反馈所呈现出的不合理情况发生率出现明显下降,可看出明显差异(P<0.05);医院实施DRG支付之后,临床科室对医保管理工作满意度出现明显提升,可看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医院有效加强医保的智能化监控以及管理,落实DRG支付病例展开合理监督与管理,能有效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准,使得医保基金的使用以及管理工作科学性获得提升,增强各项管理工作规范性,建议对此种医保监管方式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临床偏瘫患者肌肉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治疗,研究此疗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0月在我院进行偏瘫康复治疗的50名患者,年龄在45-75岁之间。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稳定病情后,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对照。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常规药物治疗后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但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的疗效更显著。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技能培训应用录像反馈式练习法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期间来科教部培训中心进行护理技能培训 154 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培训方法将 154 例医护人员进行分组,实验组( n=77 )与对照组( n=77 ),采用传统方法练习 77 例医护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录像反馈式练习 77 例医护人员为实验组,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医护人员考核成绩、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 结果 :实验组医护人员 心肺复苏、电除颤、静脉输液 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医护人员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护理技能培训中应用录像反馈式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临床操作技能水平,提高医护人员综合能力,具有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高职临床医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双向即时教学反馈法的效果。方法:选择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80名纳入研究,遵照班次差异分为对比组(规培4班)、试验组(规培5班),其中规培4班42名,规培5班38名。对比组会沿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则选取双向即时教学反馈法。对比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关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考核成绩皆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试验组学生关于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高职临床医学教学中妥善选用双向即时教学反馈法的效果显著,即可促使学生更好掌握知识,又可使得教学满意度显著提升,建议参考。
简介:目的观察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4周后评估患者下肢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EMG)、协同收缩率(CR),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膝屈曲和踝背伸时的协同收缩率、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FMA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