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沙棘短茎段插穗生根的机理。结果表明,在用外源激素处理、控温控湿条件下,沙棘可以用极短的茎段(1~3芽段)插穗产生不定根,进而形成新的植物。沙棘插穗不定根形成有两种方式:一是茎段切面先产生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为不定根;二是直接由茎皮层内分生组织产牛不定根;且不定根产生具“茎多部位生根效应”。沙棘插穗不定根形成属于“温度敏感型”,最适温度为16℃~26℃。外源激素对沙棘短茎段插穗生根表现出良好的诱导效应,而且对插穗苗的生长发育一定的影响,ABT优于GGR;“壮根素”效果优于生根粉,不仅促进发根,而且促进成熟不定根的早期结瘤。
简介:“三北”地区和黄土高原是中国沙棘亚种的分布中心,现已有大面积人工沙棘林,但其果小、刺多,产果量低,采果难。为此,作者于1997-2006年承担水利部“948”沙棘引进项目,以解决该地区沙棘优良品种缺乏问题。通过8年试验研究,引进俄罗斯大果无刺沙棘优良品种、类型40余种,分别在“三北”和黄土高原地区的7个主要试验基地进行引种试验,从中初步筛选出效果较好的9个优良品种、类型。它们生长发育良好,抗性较强,具高产、优质特性,并已开始利用引进的俄罗斯沙棘与当地中国沙棘杂交,培育出第一代杂交种。在引种选育和对俄罗斯沙棘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良种的集约栽培和繁育做了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通过本项目实施,为做好沙棘引种选育工作提供了良种,这对大面积建造高产、优质人工沙棘林和沙棘果园,加速黄土高原和“三北”地区的环境治理、发展地方经济具重要意义。
简介:为在黄土高原大面积建造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发展经济,笔者于1975~2002年的28年间,在半干旱黄土区的吴旗、安塞和固原县进行了沙棘和环境关系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沙棘具有特殊的生理生态和形态解剖学特性,沙棘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其值为1.21~1.53g·m-2·mm-1,是荒山植被的3.1~5.8倍.沙棘耗水较经济,在半干旱的黄土区荒山种植,它能有效地利用水、土资源.测定沙棘水势较低,蒸腾强度较稳定,蒸腾耗水较大,吸水量较大,束缚水和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较高.观察沙棘叶和根的形态解剖学特性看出沙棘耐干旱、耐水湿和调节蒸腾作用较强.沙棘在半干旱黄土区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明显.沙棘通过其茂密的林冠层、林下草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层形成良好的水分生态环境和森林生态结构,对林下小气候、土壤水分、养分及生物多样性有良好影响.与荒坡测定对比,第2、3和4龄沙棘林地,径流量分别减少66.2%、65.9%和78.2%,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39%、37.8%和47%.5龄以上的沙棘林,一般无侵蚀沟和滑坡发生.沙棘是适应黄土高原的优良树种,具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简介:为改良滩涂盐碱地,并合理地对其开发利用,2000年和2001在江苏省盐城市滩涂进行了来自中国、俄罗斯和蒙古的不同沙棘品种的引种选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引进的中国沙棘在盐度为0.1%~1.2%、土壤为重壤、中壤及砂壤区、地下水较高的滩涂成活率在80%以上,4年生中国沙棘树高在1.5~3.0m之间,冠幅在84~230cm×94~204cm之间,长势良好,并于2002年正常开花结实.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抗盐碱能力;(2)俄罗斯沙棘-"橙色"能较好地适应盐城滩涂生态环境,并于2002年正常开花结实,适宜在滩涂区大面积示范推广;(3)8个品种(辽阜1号、辽阜2号、杂交种、中国优、泽良、阿列衣、乌兰格木和红果)对滩涂生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其适应性和可推广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