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利用辽西北地区14个气象站与水文站1971年-2010年的基础数据,得到降水量距平值、连续无雨日数、河道来水量距平值和相对湿润度,并以这四项指标为基础,利用可变模糊评价法得到辽西北地区综合干旱级别特征值,再结合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2Kendall趋势检验与反距离权重法对辽西北地区的气象、水文综合干旱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北整体旱情呈显著加重趋势,1971年-1980年以轻度干旱为主,旱情较严重的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后,1981年-1990年干旱程度最为严重,1980年-2010年是重度干旱高发期,但特大干旱少有发生;辽西北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旱情较为严重,且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加重趋势,而中部地区干旱较轻,因此抗旱减灾的重点应集中在该区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

  • 标签: 辽西北 综合干旱 可变模糊 时空变化 级别特征值
  • 简介:基于广西25个气象台站1958-2016年的气象资料,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Lee-Heghinan变异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法、R/S分析法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对广西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9年广西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呈减小趋势,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表现出微弱增加趋势;各气象要素分别在1979年、1974年、2011年、2002年和1997年发生变异;各气象要素均表现出多时间尺度耦合的复杂特性,第一主周期分别为22a、29a、31a、26a和13a;各气象要素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说明未来变化趋势将继续与过去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在空间上,广西年日照时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年平均风速、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

  • 标签: 气象要素 趋势分析 变异分析 周期分析 空间分析 广西
  • 简介:以历史资料和站点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衡水市水资源在时空尺度上分布特征,并对水资源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全市降水资源时间上年际变率大,在空间上呈由东向西递减分布,水资源时空分异强烈;水资源脆弱性与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一致。衡水市水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均不足,有必要加强水资源科学保护和科学调配。

  • 标签: 水资源 降水量 衡水市 脆弱性
  • 简介:本文基于淮河流域39个站点1961—2013年逐日降雨量,根据国家干旱等级标准和淮河流域实际情况对不同等级干旱所对应的界限值进行修正,采用小波分析,结合ARCGIS软件运用反距离权重法,对淮河流域干旱进行时空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总体趋势是干旱频率减弱。Z值在趋势变化上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90年代后Z值变化较为平缓,淮河流域的干旱情况有了一定好转。空间上,Z值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的分布较为分散,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干旱程度由西北向东南递增。

  • 标签: 干旱 Z指数修正 时空特征 淮河流域
  • 简介:传统的时空分布分析方法仅可以描述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平均时空分布情况,难以对ET0时空分布的离散程度与稳定性进行量化。根据安徽淮北平原5个站点的气象数据与地理信息资料,采用彭曼2蒙特斯公式计算ET0,基于云模型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年ET0呈下降趋势,春、冬季增长,夏、秋季减小;年ET0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季节ET0空间分布不均匀;2004年较为分散而不稳定,1956年较集中而稳定;阜阳站较为分散而不稳定,宿县站较集中而稳定;ET0时间变化的离散程度相对于空间分布较小,稳定性相近。因此,基于云模型分析ET0时空分布特性可行、有效,研究结果可为淮北平原不同作物蒸散发以及旱灾、灌溉等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参考作物蒸散量 彭曼2蒙特斯公式 淮北平原 云模型 时空分布
  • 简介:干旱监测指标是人们监测旱涝变化情况的重要参数,可为灾害预警、影响评估、应急管理及决策提供依据.基于1961-2014年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时间序列分别计算不同时间尺度(1月、3月、12月尺度)的SPEI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年、季节和月份干旱强度和干旱站次比的变化特征以及干旱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干旱强度及干旱发生范围总体呈略微上升趋势,夏季干旱强度最大,秋季干旱发生范围最广;空间尺度上,中旱及以上强度干旱发生频次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鹤岗、富锦、佳木斯、萝北、集贤等地,呈从东南向西北增加的特点;三江平原的干旱情况在不同年代呈波动态势,1970年代和2000年代为干旱最严重的年代纪。

  • 标签: 干旱时空分布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标(SPEI) 干旱指标 三江平原
  • 简介:通过模拟试验分析改进后堤岸缓冲带对磷素运移规律及其去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缓冲带土壤剖面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0~50cm土层为磷素富集层,占整个土层总磷量的约70%;②0~50cm土层深度处磷素在不断地水平向运移过程中,其淋溶量较大,而75cm深度以下土层淋溶下来的全磷含量极其微小。③改进的堤岸缓冲带对农田地表溶质渗漏去除效果稳定,均在80%以上,堤岸缓冲带运行对水中磷的去除最高达0.023mg/L,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风险极小。

  • 标签: 堤岸缓冲带 磷素运移 去除效果
  • 简介:长江源区位于川西北高原东北部,过去40多年来,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区域冻土一生态环境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径流过程的变化影响到了长江源区的水源涵养功能。本文利用长江源区沱沱河、五道梁、治多、曲麻莱和玉树5个水文气象代表站的相关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对长江源区的降水和河川径流的年内、年际和年代际的多尺度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从距平值上探讨了各站的降水量和径流量的空间分布。为进一步研究长江源区流域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深入开展长江中下游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障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长江源高寒区 降水量 径流量 时空变化
  • 简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陆地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本文利用高斯平滑滤波处理的2002—2015年逐月GRACE卫星时变重力场数据,反演了西北地区陆地水储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时间上,西北地区陆地水储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每月减少0.014cm,相当于每年减少53.5亿m3。在空间上,2002—2015年间陆地水储量减少区域约为224万km2,增加区域约为106万km2。各地区陆地水储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7月达到年内最大值,陆地水储量处于盈余状态;冬、春季节为年内的低值区,陆地水储量处于亏损状态;陆地水储量的变化与降雨季节变化一致,表明西北地区降水是最重要的陆地水来源。

  • 标签: GRACE 陆地水储量 降水 时空分布 西北地区
  • 简介:依据洞庭湖流域27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8年逐月的降水量资料,综合运用气象统计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洞庭湖流域近年来降水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1960—2008年间,流域年降水量呈现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四季中春、秋两季表现为减少趋势,而夏、冬两季则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中夏季的增加最为明显;但在1999—2008年的近10年间,流域年降水量表现为显著的减少趋势,四季中除冬季仍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外,其余三季均表现为减少的趋势。(2)在近10年间,流域内除个别站点年降水量仍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外,其余多数站点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在时间分配上,夏、冬两季降水较流域多年平均值分别偏多2.85%和3.07%,而春、秋两季则偏少1.35%和11.43%。其中,秋季9、10月份偏少明显,而变差系数同期则明显增大,带来入湖水量大幅减少和区域干旱发生增加等不良影响。

  • 标签: 降水量 气候变化 时空特征 洞庭湖流域
  • 简介:以1980-2015年唐山市1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运用一元回归、M-K检验和GIS技术,定量分析了区域年季降水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唐山市年、春、夏、秋降水量变化斜率为-1.1245,-0.1535,-0.6647,-0.1694mm/a,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变化斜率为0.0226mm/a,呈现增加趋势;并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年季降水量发生多次突变,但并不显著(P〉0.05)。GIS空间分析表明,年季降水量变化Z分布不均衡,呈现东南—西北向地带性分异。

  • 标签: 降水量 M-K 时空变化
  • 简介:引渭工程位于中国陕西西部,引水流量60m^3/s,灌溉农田13.3万hm^2,于1969年开工兴建,1971年建成通水,至今已运行了24年。

  • 标签: 中国 工程 应对 西部 陕西 开工
  • 简介:为了解五指山市近几十年降雨量的变化规律,基于市内及周边17个雨量站/气象站资料,采用不同插值方法逐月插值,与海南省水资源二次评价对比得到合理方法;并用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降雨量进行时空变化分析,得到如下结果:五指山市近60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21.3mm,在空间上呈现由东北、正北向西南逐渐递减的趋势,不同丰枯情景下降雨分布略有差异,但其对地形的响应较为一致;年降雨量总体呈现显著增加的态势,并且在1988年左右存在由减少到增多的突变;借助SPSS软件,通过归因分析表明,蒸发主要影响着五指山市降雨的变化规律;降雨量存在多尺度时间效应,存在23a和16a左右的主周期,且均存在丰枯交替变化,并在未来几年均处在偏丰时期。研究结果对五指山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规划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降雨量时空演变 滑动平均法 累积距平法 M-K非参数检验法 MORLET小波分析 规律分析
  • 简介:应该根据什么原则进治河规划,不同的利益集团会有不同的认识。根据我国儒家哲学的理论,"天人合一"应该是治河规划的基本原则。所谓"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天)的和谐一致。本文以我国水利建设中的成功和失败的实例,说明实行"天人合一"指导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钱塘江河口的治理作为主要的实例加以介绍。

  • 标签: 河流治理 天人合一 钱塘江
  • 简介:利用597个气象观测站点1959-2014年的降水数据,按3个月(季尺度)为单位计算了标准化降水指数,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析了我国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并划分了相应的干旱分区,同时用小波变换分析了时间序列的特点,识别了干旱周期,系统性地分析了我国季节干旱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春季干旱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黑龙江流域等地,夏季干旱主要分布在华北北部、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等地区,秋季干旱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东南沿海、辽河流域等地,冬季干旱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东北地区、太湖流域和黄河中下游等地;②我国主要干旱周期在10-15a.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干旱的第一主周期依次为13a、11a、4a和10a。

  • 标签: 标准化降水指数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小波分析 中国 干旱分区
  • 简介:我国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以致于不少地方以牺牲环境、占用生态用水来满足经济用水需要。进入21世纪,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已成当务之急,水利建设和发展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确保生态环境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标签: 水利发展 生态 水资源 21世纪
  • 简介:莱芜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莱芜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形势日益严峻,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开源节流,强化管理,多策并举,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节水 可持续利用
  • 简介: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在我国已经有十多年时间。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关键问题在于能否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人与自然互为调适、协同进化,人与人和谐共处、平等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赖于新型资源的形成。

  • 标签: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资源观 可持续发展观 人与自然 永续利用 协同进化
  • 简介:3月15日,公司在西安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动员大会。这标志着公司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正式启幕。公司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各单位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办公室主任及公司机关党员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学习 实践活动 办公室
  • 简介:河北省张家口市水务局面对国家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情势环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通过优化多项举措,以新安全理念全力打造农村水电新安全,着重提高水电经济效益,推进农村水电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 标签: 农村水电 科学发展 打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