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公元前4世纪,中国西南边疆开辟了一条始于四川成都,贯穿云南东西方向,通往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蜀身毒道”。学者习惯上把云南、缅甸境内的这段通道称之为“滇缅商路”。内地商人循此商路与东南亚、南亚地区进行商品贸易往来,一方面,他们输出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购买缅甸的棉花、印度洋的“海货”,互通有无,活跃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也带去了中国的优良文化传统、爱岗敬业、诚信为本的商业精神。滇缅商路不仅是一条繁荣滇缅贸易市场不可或缺的通商之路,也是一条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中国先进文化之路,还是一条吸纳东南亚、南亚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之路,具有承载物质流动和文化传播的双重效应。
简介:<正>滇缅公路是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战局的需要而新辟的一条重要的国际交通干线。它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和重要的交通运输作用,保证了抗战军援的源源运入,从物质上支持了全国的抗战,对我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起着积极的作用。这条公路东起昆明,内可联川、黔、桂、康四省,以勾通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西至缅甸境内的腊戍,外可通缅甸的曼德勒、仰光,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系的纽带。全线总长1146公里,在国内分为东西两段。东段由昆明至下关,长411.6公里,于1935年筑成通车。西段由下关至畹町,长547.8公里,是在抗日战争初期抢修出来的。整条公路蜿蜒于横断山脉纵谷区,其间高山大
简介:摘要:《大学》被普遍认为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人们对其中的一些段落句子耳熟能详,但多半对“大学之道”中的“道”之一字的涵义却似是而非,不甚明了。到底何为大学之“道”?本文通过对先秦道家与儒家富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典籍中出现的“道”进行解读,力图搞清这一抽象的哲学概念,以清晰《大学》之“道”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