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镇化,旅游城镇化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国内相关文献综合梳理的基础上,对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内涵、驱动因素、特征与影响进行研究对比与综合评述。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系统回顾,展示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研究价值,辨明旅游城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在当前中国旅游城镇化的消费特征、社会阶层、主客关系、身份认同、城市与文化表征亟需深入探索与案例研究的背景下,国外有关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与特征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未来的旅游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 标签: 旅游城镇化 概念 特征 影响
  • 简介:姜鹏:《司马光施政理念在历史编纂中的表达——从〈资治通鉴补〉对原作的改动说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资治通鉴》问世后,对其注释、订补、改写、续写之作不断出现。明代学者严衍的《资治通鉴补》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订补著作。在《资治通鉴》卷十六汉景帝后元三年、卷十七汉武帝建元元年这一段历史书写中,司马光采取了史实叙述与相关评论前后颠倒、错置,并对重要历史文献进行借用、删节以凸显己意的手法,用于表达自身的施政理念。

  • 标签: 资治通鉴补 《资治通鉴》 历史书写 重要历史文献 历史编纂 复旦学报
  • 简介:王晖:《论西周金文记时语词及大事系"年"的史学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以《孟子·离娄下》"《诗》亡然后《春秋》作"及今天所见所有出土文字资料情况来看,在春秋之前还未产生由史官记载下来的《春秋》类编年体史书,但是编年体史书的两大要素即年月日时间与国家大事记在西周时期金文中已经出现了。

  • 标签: 西周金文 编年体史书 离娄 翦伯赞 史学理论研究 钱穆
  • 简介:这里所谓明后严嵩时期,是指嘉靖四十一年严嵩被革职后到明亡之间的一段时间。所谓史学生态,则包括国家的史学行为和民间的史学行为两个方面。严嵩作为颇多争议的历史人物,近年来为之翻案辩解的人日渐增多,哪一个应该是真实的严嵩形象,考查文本背后的作者对解决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分析后严嵩时期的史学生态,无论国家的史学行为还是私人的野史稗乘,都对严嵩的形象都有或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严嵩,就不能不追问和分析后严嵩时代的史学文本背后的主体价值取向的影响。既要意识到徐阶、王世贞等对严嵩负面形象建构的影响,也要意识到艾南英等竭力为严嵩开脱者与严嵩的乡谊关系,结合思考,庶几可以接近真实的严嵩的形象。

  • 标签: 后严嵩时代 史学生态 形象建构
  • 简介:一、为什么要提出“反思”的问题提出中国史学上的“反思”问题,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偶然因素:从史学发展来说,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必然趋势。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次史学研讨会上,有青年朋友提出这样的论点:中国史学长于记述,是“记述史学”,而缺乏理论,甚至没有理论。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由于我自己在20世纪六十年代读研究生时,是攻读中国史学史专业的,因此难以接受这样的观点。

  • 标签: 中国史学史 “反思” 史学理论 20世纪 问题提出 史学发展
  • 简介:民国时期,中国传统史学虽在西学东渐的强力冲击下失去了主流地位,但仍然保持着一种血脉上的延续与发展。从章学诚到刘咸炘,呈现出传统史学理论在近代自省式的演进路径。刘咸炘阐释了章学诚关于浙东史学、六经皆史、记注与撰述等问题与范畴的论述,这些心得沉淀为刘咸炘史学理论的亮点和底色。刘咸炘还深入比较章学诚史学与西方史学,回击了西方史学优越论,坚守了中国本位的史学立场。刘咸炘承袭章学诚史学、目录学、方志学的衣钵,堪称"续章"的代表人物,但其中又有"匡章"之义。刘咸炘提出的"察势观风"已突破了章学诚史学的固有疆界,在近代史学史上自成一派。"续章"强调的是继承史学传统,"匡章"则是对传统史学的革新,这既为近代本土史学理论的重建注入了必要的传统因素,也为传统史学理论在近代学术转型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地。在新旧史学和中西史学的交汇、碰撞、嬗变中,刘咸炘的章学诚研究引起了内藤湖南、钱穆、蒙文通、齐思和等中外史家的关注,从中可见中国本位史学家在民国史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 标签: 刘咸炘 章学诚 传统史学 近代传承
  • 简介:民国时期的"西洋史学史"课程,是西方史学输入中国的主要途径之一。1924年陈翰笙在北大开设"欧美史学史",盖为这一科目进入大学讲堂之始。其后,随着各校纷纷建制史学系,"西洋史学史"课程明显增多,教员群体略具规模,若刘崇鋐、孔繁霱、黄文山、杨鸿烈、雷海宗、朱谦之、噶邦福、张贵永、常乃惪、皮名举、周谷城、周谦冲、鄢远猷、胡鲁士、史考特等,他们大多游学欧美有年,受过专业的史学训练,归国执教,在传播西方史学前沿知识,推动中国的西方史学史学科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民国 西洋史学史 课程 学科建设
  • 简介:族际通婚是指由分属两个民族的个体缔结而成的婚姻婚。本文尝试概述对国内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及人口学等领域有关族际通婚的研究状况,梳理族际通婚的总体情况、原因与机制、通婚后果等几个方面研究成果。梳理结果显示,近十几年,学界对当代中国的族际通婚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不论在定量数据的采集、分析上,还是民族志个案的挖掘上都有待进一步深入。

  • 标签: 族际通婚 通婚状况 研究概述
  • 简介:钱澄之以其易学思想为指导原则来解决当时史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定位《周易》为天地之理的诠释方式,钱澄之把文本《周易》形成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投射到了史书编纂方面,回应了史书不信的问题。他用"彰往而察来"统领易学和史学的经世精神,并在以史证易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核心内容。通过完善易学变通观和传统的社会变革理论,他很好地坚固了遗民的价值世界。同时,钱澄之主张以"《易》理"概念来规范史学研究视野,有效避免了后者狭隘化的弊端。

  • 标签: 钱澄之 史学观 易学思想 经世
  • 简介:卡罗·金兹堡的“微观史”实践含有强烈的史学理论指向。他针对小人物心智的细致考察拓展了历史学“自下而上”的视野,发现小人物也有大智慧。这对精英史观的片面预设形成质疑,但史料匮乏使关于大众意识的历史影响的分析难以进一步深入。金兹堡强调关于小人物的意识研究应深入到文化意义上的个性化阐释,反对只关注意识共性的心态史取径,然而他将个别小人物的心智特性比附为大众群体共有的文化属性的策略有以偏概全之嫌。金兹堡批评计量方法的局限,认为基于口述材料的阐释性叙事在呈现大众文化史方面更为有效。他的论说揭示了叙事在交代细节和还原情境方面的特殊作用,明确了计量和叙事在长、短时段研究中的各自优势。总体看来,金兹堡的论说使一种多元主义的历史认识论变得较之以往更为令人信服,即历史本身是一种多相性且异质性的存在,因而不可能期待凭借单一的视角、模式、方法就彻底地对其进行解读。就此而言,历史学不应再追求自然科学式的自我整合,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合理地利用更多元化的研究模式和解释工具,使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历史事实得到解读。

  • 标签: 卡罗·金兹堡 微观史学 理论指向
  • 简介:进一步深化党史研究,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又是对党史工作总体布局和发展思路的丰富充实。在党史工作登上新起点、面临新形势、承载新使命的新情况下,进一步深化党史研究,推动党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不我待的紧迫任务。

  • 标签: 中共党史学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史工作 党史研究 实际行动 总书记
  • 简介:中国古代史学通变精神的哲理基础是儒家经典《周易》的通变思维,《系辞下》将这一思维概括为"《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受此影响,历代史家都普遍重视以《周易》的通变思维来解说历史,由此形成为一种民族的史学精神。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便开始以易解史,将《周易》的通变思维作为解说历史变动的重要依据。具有易学家学渊源的司马迁,深刻领会《周易》"长于变"的特点,最早提出以"通古今之变"为撰史旨趣,《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以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和承敝通变的眼光,来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治乱兴衰之变,以历史学的形式彰显了《周易》的通变思维。《史记》以后的中国古代史学,无论是通史、断代史,还是史论之作,都普遍以《周易》的通变思维作为哲理基础,传承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的撰史旨趣,在历史与史学的撰述与评论中重视体现通变的精神。

  • 标签: 中国古代史学 通变思维 通古今之变 《周易》 司马迁
  • 简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和“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成功申遗为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的加速提供了重大契机.梳理了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按照文献的研究脉络与逻辑关系,本文从合作基础理论、合作动力机制、合作战略、合作模式、合作路径、合作机制体制和国际旅游合作等七方面对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国内研究内容进行了述评,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丝绸之路 旅游合作 国内研究 述评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约每隔30年左右,西方史学理论都会发生一次研究范式的转换。以1942年亨普尔的《普遍规律在历史学中的作用》②的发表为标志,史学理论进入分析的阶段。以1973年海登·怀特的《元历史学》~3的问世为起始,史学理论出现了"语言学转向",进入到了后现代主义或叙事主义阶段。进入21世纪,经过十几年的争论和探讨,一种新的理论范式日渐成型,这便是后-后现代史学理论。

  • 标签: 史学理论 “语言学转向” 西方史学 后现代 理论史 历史哲学
  • 简介:合门是唐宋时期外朝与内朝的分界。唐代大明宫宣政殿两侧的东、西上合门兼具礼仪和政务两方面的通进功能。至北宋,外朝文德殿两侧的东、西上合门主要承担庆礼、慰礼等礼仪场合的通进功能,而负有实际政务通进功能的阎门位置则移至内朝垂拱殿门。北宋官员经合门进入内朝的路径更加便捷,内朝君主与外朝官员之间关於政务交流的空间距离拉近,这是北宋君主走向政务前台在“空间”上的重要表现之一。合门司作为直接服务於君主的内廷机构,在赞引官员出入内朝方面负有重要职责。合门官员在排班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但多有规定可循,另需有文字备案,虽存在潜在的弄权空间,但朝廷亦有相应的制约防范制度。

  • 标签: 北宋 合门 通进 君主
  • 简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笔者仅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六年级教材为例,进行了初步的整合和尝试,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 标签: 学语文 清平乐 南乡子 阅读面 苏教版 冬夜读书示子聿
  • 简介:都尔主教格雷戈里的历史作品《历史十书》长期以来被称之为《法兰克人史》。书名的变更带来了对作品及其作者的全新认识。格雷戈里并不是一位知道什么就说什么的"天真汉",而是具有高明的写作策略、注重创新写作体例的历史学家。通过调查《历史十书》成书后两百年手抄本的情况,比较它们对这部历史巨著的继承和修订,可以对格雷戈里所开创的中古早期历史传统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 标签: 《历史十书》 中古早期史学传统 圣史 俗史
  • 简介:《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四卷本出版后,虽得学界诸多好评,但仍然留下一些尚须梳理的问题。作为该书的作者之一,本人有五点新的认识:《宋书》、《魏书》皆属于官修史;《资治通鉴纲目》的编纂中,赵师渊的贡献其实不大;明代《咸宾录》一书之刘一焜《序》内的星岁纪年,是依据汉代刘歆的《三统历》,这通过民间学者刘坦的著述可以破解;而清入关前纂修的太祖实录,书名有过几次变化;康熙年间之戴名世文字狱,促使王鸿绪匆忙地进呈《明史列传稿》。这些关于中国史学史方面的认识,值得关注。

  • 标签: 官修史 《资治通鉴纲目》 刘坦 戴名世
  • 简介:2015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六十册)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该丛书在北京师范大学社科处与出版集团的全力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学者历经十年撰写而成,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近年来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2015年6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与出版集团联合举办了《史学探索丛书》(六十册)出版学术研讨会,总结学术成绩,汲取成功经验,布局未来发展。

  • 标签: 历史学院 学术成绩 中青年学者 陈其泰 研讨会纪要 学术团队
  • 简介:4月13日,以江西鹰潭龙虎山为空间载体的大型多媒体山水实景演出《寻梦龙虎山》公演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该演出由江西省龙虎山旅游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媒体人杨澜旗下的阳光媒体集团共同打造,并于4月28日公演。当日,本刊对演出运营方江西龙虎山美丽目的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毛建华进行了专访。

  • 标签: 文化旅游 目的地 道家 国内 媒体集团 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