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数学在古代被称为“数”、“算数”、“算术”,意即“算数之术”。唐宋时期,数学的地位提高,被称为“经”。“敦煌经”指出土于敦煌藏经洞的一批手写书(表),其中直接与算学相关的文书目前发现有21件,分藏于英、法、俄、中、日等国。“敦煌经”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社会信息,是中史、教育史、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史料。研究“敦煌经”.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五代宋初敦煌乃至西北地区数学教育的发展程度及应用范围。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全面认识唐代算学。

  • 标签: “敦煌算经” 唐代算学 数学教育
  • 简介:甲骨卜辞、古代文献与考古发掘中的曾与曾国常被混同对待,以致很难区别。曾作为地名,最早见于殷墟卜辞,其地位于今河南新密、新郑之间的溱水河流域,与西周随枣走廊的姬姓曾国及山东沂水流域的姒姓鄫国无涉。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的姬姓曾国位于湖北境内汉水以东的随枣走廊,其受封在西周早期,与后来的随同为一国。曾、随国号的变化与西周中晚期姒姓缯联合申国召来犬戎攻灭西周有关。作为禹夏后裔的姒姓曾,在古代文献中被写作缯、鄫,春秋以前地望在河南南阳方城,即古缯关一带,春秋以后迁往山东沂水流域苍山县古鄫城。文章认为应对古史记载不同年代、地域的曾、缯、鄫加以区别对待,才能廓清学术史上的曾与曾国谜团。

  • 标签: 曾随之谜 溱水流域 江汉流域 姬姓曾国 姒姓曾国
  • 简介:某报刊登的“考证”文章《呵呵这词哪儿来的?》说:“全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阵中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 标签: 词语 词汇 词义 “全军”
  • 简介:周武王克商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是,史籍文献的记载皆寥寥数语,惟《汲冢周书》中《克殷》和《世俘》两篇的记载最为详细。由于简册错乱,事件和时间顺序时有颠倒,遂至难以通读。现据《汲冢周书》文本结合其他有关文献对《克殷》和《世俘》进行合校,理顺武王克商的时间关系和事件发展的过程,以便学术界更好地利用这一重要文献对武王克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研究。

  • 标签: 《汲冢周书》 合校 武王克商
  • 简介:TheTibetanastronomicalcalendricalcalculationhasalonghistory.TherearemanydocumentaryrecordsandTibetanpeoplehaverichexperiencesofit.TibetancalendricaldesignationofyearsasasummaryofTibetanpeople'sexperiencesintheirstrugglewiththenatureisanimportantpartofTibetanastronomyandcalendricalcalculation.Ittakestwelveyearsasasmallcycleand6oyearsasabigcycle.Abigcycleiscalled“rabjung”{rab-byung}inTibetan.Thefirstrabjungstartedin1027andthecurrentrabjungisthe17thrabjung.

  • 标签: 藏历纪年 西藏 计算方法 民族文化
  • 简介:先说'意境',意境这一词的提出在唐朝。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说:'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

  • 标签: 遍照金刚 文境 南卷 山水诗 《诗格》 以物观物
  • 简介:藏族天文历算是祖国天文历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域环境里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民族天文历文化体系。它不仅包含纪年、纪月、纪日等独特的历法知识,长、中、短期气象预报,而且还与藏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更好的适应现代文明,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藏族传统天文历已显得极为迫切。

  • 标签: 传承和发展 天文 藏族 文化体系 文化全球化 发展演变
  • 简介:皮若蝉蜕华托象──“尸”传说透视周俐何谓尸?晋人葛洪在《抱朴子·论仙》中说:“上土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土先死后蜕,谓之尸仙。”唐末五代杜光庭提出“神仙之道百数,非一途所限,非一法所拘”(《墉城集仙录序》)的仙道多途论...

  • 标签: 尸解 闻一多 杜光庭 《太平广记》 升仙 校报编辑
  • 简介:《庄子·齐物论》主要叙述万物齐一的思想。在篇首,庄子引出了“地籁”、“人籁”、“天籁”三“籁”的内容。“地籁”、“人籁”在文中已具体叙述,即“地籁则众窃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而“天籁”则表述不明确,因此后来注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于是,“天籁”便成了一个千古聚讼的问题。笔者

  • 标签: 《庄子·齐物论》 “天籁” 哲学思想 中国 万物变化
  • 简介:力平,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一位资深研究员,也是科研、行政双肩挑的管理人员。他始终高度关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期望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浙江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 标签: 馆员 经济社会发展 浙江经济发展 社会科学院 管理人员 决策参考
  • 简介: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皇朝设立科目进行考试以便有效选拔官吏的制度。这一制度创始于隋代,唐代以后逐步规范化。就考试组织而言,唐代科举大致可分成中央(朝廷)和地方(县和州、府)两级。地方贡举机构需服务于中央,故自身逐渐形成稳定、有效的运行机制,以便选拔优秀举子参与中央考试。不过,地方贡举制度也存在不稳定因素.乡贡举子“拔”的出现,便是以往研究中被忽视的一个现象。

  • 标签: 唐代科举 不稳定因素 演变 概念 考试组织 科举制度
  • 简介:两汉三国吴时期,以“”为单位向15岁至免老年龄的成年男女徵发赋税和徭役。“”不仅意味着有交纳赋税而且有服徭役的义务。“赋”意为“以课徵赋税”,而非单一税目。赋不仅包括每年120钱的人头税,还包括吏俸、转输、缮兵等各种杂税。赋役场合的“事”为动词,意为“服事”。长沙吴简“口。事。”的“口”指户内家庭人口总数,“事”指有赋役义务的口数,包括7—14岁交纳口钱的口数和有“”义务的口数,相当於後代的“课口”数;“。事。”的“”指有“”义务的口数,“事”和天长汉简的“事”一样,指实际服“”的口数。“”、“事”簿籍按月统计、制作。

  • 标签: 长沙简 天长汉简 算赋 赋役结构
  • 简介:《礼记·中庸》“无忧”章有“武王末受命”之句,历来多以为意指武王晚年受命。但是依此理解,则此语实与上下文无内在逻辑联系而成为累赘,并且,在周代历史上从无“武王受命”之说,所以应当考虑此语当有别。此语中的“末”字的训释,应即理解其内容的关键。

  • 标签: 《中庸》 文王受命 天命 武王
  • 简介:残酷的战争,锻炼了我们年轻的文艺战士。那时候人们的思想很单纯,心地很高尚。为了祖国和邻邦朝鲜,为了千百万孩子和母亲能过幸福生活,他们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为了战争胜利,他们什么工作都抢着干,一般情况下难以完成的任务,他们也能出色地完成。我永远也忘不了师文工队员秀梅的模范事迹。她是我们志愿军文艺战士的骄傲,是新中国青年的榜样。她是50年代参军的新同志,她的亲人惨遭美蒋军队的杀害,最懂得战争对希望和平人民的危害。因此朝鲜战争一爆发,她便多次要求上前线。为了表示决心,秀梅咬破自己的手指,写下了血书,向组织请战。入朝后那一阶段的行军中,她被评为模范,在护理伤员的

  • 标签: 战士 队员 过幸福生活 朝鲜战争 毛主席 解大小便
  • 简介:<正>我们大家都说是炎黄子孙,自称中华。华与黄帝应作何解,自然也为人们关注。以往多从文献传说探讨,今结合民族学资料试作别。所谓别者,仅指其与传统的说法有某些不同,至于是误解,是正确,还有待专家指正。

  • 标签: 黄帝 原始部落 民族学资料 氏族部落 女真人 习俗
  • 简介:历史上荀爽、虞翻等学者用汉易卦气学的一些说法对《周易》经传所作出的种种解说,与《周易》经文之间存在着难以弥合的矛盾,皆牵强附会,顾此失彼。这说明《周易》经文制作时根本没有“卦气”观念包含在其中。

  • 标签: 周易 易传 汉易 卦气
  • 简介:所谓额,就是试合格举送礼部参加省试的举人数额。宋代科举的常科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试由各州(府、军)、转运司和国子监主持,分别考试,录取一定名额的举人,解送朝廷。这个名额就是额。在整个科举制度中,额因其细小从未受到研究者重视。本文试对额作一具体而微的考证,弄清额的数量演变、科

  • 标签: 解额 举送 省试 取解 进士科 解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