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再生水补给河流是解决城市景观用水缺乏的重要途径,但是再生水中的氨氮,特别是游离氨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也不容忽视。针对再生水补给河流的典型场景,根据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SensitivityDistribution,SSD),计算得到游离氨的属急性毒性基准最大质量浓度(CriterionMaximumConcentration,CMC)为0.093mg/L。以保护95%水生生物为目标的河水氨氮控制目标分别为4.37mg/L(水温T≤12℃)和1.73mg/L(水温T〉12℃)。根据再生水补给河流的不同比例(体积比),计算再生水的氨氮控制目标。当河流上游来水分别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Ⅴ类水体要求和CMC值,再生水占混合后河水的比例为20%-100%且水温T〉12℃时,再生水氨氮控制目标分别为1.7-2.6mg/L、0.6-1.7mg/L和1.7mg/L;当河流上游来水分别满足Ⅳ、Ⅴ类水体要求,再生水占混合后河水的比例为50%-100%且水温T≤12℃时,再生水氨氮控制目标分别为4.4-7.2mg/L和4.4-6.7mg/L。当河水全部由再生水组成时,推荐再生水的氨氮控制目标为1.7mg/L(水温T〉12℃)和4.4mg/L(水温T≤12℃)。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电力管廊作为城市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维护管理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电力管廊巡视方式效率低下、存在安全隐患,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自主移动能力、能够实时感知并处理信息的通管探测装置,通过高清摄像头、照明设备和传感器等技术手段结合先进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实现对管廊内部情况的精准探测。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有效提高了电力管廊维护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投资成本,为日常运维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还探讨了该装置在减少配网项目规划建设阶段投资费用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智能化技术支持降低日常运维成本。
简介:摘要:在生态文明思想的理念深入人心,国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大环境下,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根据《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规范》(GB 50988-2014)有关规定,要求企业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初期雨水未经任何处理无序排放的排水现状已经不适应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企业当前的发展。对此某企业对厂区污染性初期雨水进行有效收集管控,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对提升企业形象,落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