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前列腺癌放疗,研究锥形束CT(CBCT)生成伪CT的深度学习方法,以满足自适应放疗的需要。方法纳入瓦里安On-Board Imager采集的74例前列腺癌患者的CBCT图像及其模拟定位CT图像,并使用MIM软件进行形变配准。将数据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训练集(59例)和测试集(15例)。使用U-net、Pix2PixGAN和CycleGAN学习CBCT到模拟定位CT的映射。以形变配准后CT作为参考图像,评价平均绝对误差(MAE)、结构相似指数(SSIM)和峰值信噪比(PSNR)。另外单独分析了图像质量,包括软组织分辨率、图像噪声和伪影等。结果使用U-net、Pix2PixGAN和CycleGAN生成图像的MAE分别为(29.4±16.1)、(37.1±14.4)、(34.3±17.3)HU。在图像质量方面,U-net和Pix2PixGAN生成的图像存在过度模糊的问题,导致了图像失真;而CycleGAN生成的图像保留了CBCT图像结构且改善了图像质量。结论CycleGAN能有效地提高CBCT图像质量,有更大的潜力应用于自适应放疗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过程中产生伪迹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2020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25 001例,对照国际视觉电生理协会指导标准所提供的标准波形,确定典型的伪迹波形,分析其特征和原因,并针对伪迹原因提出减少及消除伪迹的方法。结果25 001例中典型的伪迹波形有60例,常见原因可分为3大类:受检者因素、环境因素和机器设备因素,具体原因包括患者头面部肌肉紧张42例、瞬目9例、50 Hz工频伪迹4例、放大器异常2例、其他3例,分别占70.0%、15.0%、6.7%、3.3%、5.0%。处理策略:(1)检查过程中关注患者头面部肌肉紧张、瞬目、注意力不集中等患者自身影响因素,可提前告知患者检查流程,与患者交流放松身心;(2)建议使用高质量的50 Hz硬件陷波器,保证地线连接良好,移除视觉电生理仪器附近的大功率电器以降低50 Hz伪迹;(3)充分清洁皮肤,使参考电极阻抗降至1 kΩ以下减少阻抗伪迹。结论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中伪迹的类型和原因呈多样性,检查者需要准确判断伪迹因素并及时有效排除伪迹,提供更加精准的检测结果;同时加强临床医师对伪迹的了解,以便准确判读视觉电生理检查报告。
简介:中文摘要:目的:建立蔓越莓提取物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分析方法,为鉴别是否掺伪提供判别依据;方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150mm×4.6mm,5μm)色谱柱,0.5%磷酸水溶液为A相,乙腈-水-醋酸-磷酸(48.5:50: 1:0.5,体积比)为B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520nm,柱温25℃,流速1.0mL/min,进行特征图谱测定;结果:经过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实验考察,各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蔓越莓提取物的真伪鉴别,为控制蔓越莓提取物的质量提供更为科学、可靠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检查前声音场景模拟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时患者的焦虑情绪、自主神经症状以及运动伪影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接受MRI检查的120例脑卒中患者被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患者被分为实验组(60例)和参照组(60例)。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进行了声音场景模拟干预。通过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水平、自主神经症状、运动伪影以及MRI的一次性完成情况,来观察声音场景模拟的效果。结果:经过干预后,无论是首次还是非首次接受MRI检查的患者,两组的状态—特质性焦虑量表(STAI)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的评分较参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层面编码金属伪影校正结合视角倾斜(slice-encoding metal artifact corrections-view-angle tilting, SEMAC-VAT)技术能否减少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重建术术后成像中金属伪影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于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前瞻性招募了17名行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重建术的患者行T2加权SEMAC-VAT序列及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turbo-spin-echo, TSE)序列成像。由两名影像诊断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估对比,包括:金属伪影大小、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以及人工椎体周围关键解剖结构的可见度。变量的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秩和检验。采用Kappa系数评估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与T2加权TSE序列相比,SEMAC-VAT序列可以显著减小伪影的前后径[(3.1±7.5)mm vs.(9.0±9.1)mm,P<0.01]和上下径[(4.8±6.3)mm vs.(15.4±14.5)mm,P<0.01],显著提高人工椎体周围椎间孔、神经根,以及骨-金属交界的可见度(P均<0.05)。椎管的可见度在两种序列中可见度相当(P=1.000)。SEMAC-VAT序列的图像SNR显著低于TSE序列(P均<0.05)。结论在3 T MRI中,SEMAC-VAT序列成像可以有效减轻3D打印金属椎体伪影,可改善大部分3D打印人工椎体周围解剖结构可见度,可能有助于提高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重建术术后MRI的诊断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的观察分析临床上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采取氯酚伪麻缓释片药物的实际治疗疗效以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本文在研究中选取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8月的178例感冒患者,其中实验组患者89例,对照组患者也是89例,实验组采取的是氯酚伪麻缓释片治疗的方法,而对照组采取的双扑伪麻片药物的治疗方法,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更好的探究该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采取氯酚伪麻缓释片的治疗有效率能够达到97.75%,而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双扑伪麻片的药物治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只有75.9%,远低于实验组,实验组中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患者在服用氯酚伪麻缓释片药物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7%,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7%,远高于实验组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 现目前,团队合作模式开始广泛用于医疗卫生组织的日常工作中,且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症监护病房也成为了收治病人最多的科室之一,使得医疗与护理间又优势不互补的问题日渐严峻。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多收治病情严重的儿童,其病情发展迅速、病种复杂、易出现并发症、致死率极高,故对临床治疗效果影响较高。因此,在重症儿童治疗中,需将多学科医护工作相结合,通过医护工作的团体合作,为患儿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为患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进而提高患儿的预后效果。基于此,本文围绕围绕儿科危重症护理领域团队合作进行综述分析,为提升危重患儿团队救治能力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呼吸内科实践教学中的病例讨论与团队合作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设计,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各为50位。观察组接受呼吸内科实践教学中的病例讨论与团队合作,而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一般资料进行详细记录。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评估病例讨论与团队合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2岁(标准差2.1),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8岁(标准差2.3),其中男性占52%,女性占48%。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和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P > 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有80%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而对照组仅有60%的患者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出20%(P < 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减少了2.5天(标准差1.2)相比之下,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8天(标准差1.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 0.001)。结论:呼吸内科实践教学中的病例讨论与团队合作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通过团队合作,医生们可以共同讨论病例,交流经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呼吸内科实践教学中引入病例讨论与团队合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并减少住院时间,对提升医学教育质量和患者健康状况具有积极的意义。
简介:【摘 要】:跨学科合作在护理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够促进患者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实施。然而,护理实践中的跨学科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学科边界与角色的模糊性、沟通与理解的困难、领导与管理问题以及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尽管如此,跨学科合作也带来了许多机遇,如知识和技能的互补性、创新和研究的协同发展、整体护理的提升与改善,以及患者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实现。为了促进护理实践中的跨学科合作,教育与培训、团队建设与领导、沟通与协调机制的建立以及制度与政策的支持等策略与方法被提出。鉴于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和潜力,我们呼吁护理教育和实践领域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加强对跨学科合作的关注和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结核病的传染控制策略及其与医护合作模式的关系,以提高防控效果并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研究聚焦于有效的控制策略和高效的医护合作模式,以提供更优的结核病防治服务。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对结核病传染控制策略与医护合作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分析不同控制策略及医护合作模式对结核病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有效的结核病传染控制策略能显著减少结核病的传播,而优化的医护合作模式则能更好地实施这些控制策略。通过改进医护合作,可以有效提升结核病诊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结论:结核病传染控制策略和医护合作模式是相互关联的两个因素,二者的优化和整合对提升结核病防控效果至关重要。研究提供了实施有效防控策略和促进医护合作的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