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烟对飞行员体能状态的影响。方法根据吸烟指数将215名歼击机飞行员分为不吸烟组(143名)、低吸烟指数组(23名)、中吸烟指数组(20名)及高吸烟指数组(29名)。受试者在功率脚踏车上静息3 min,然后以60 r/min速度进行热身(无负荷以速度60 r/min低水平运动)3 min,再以60 r/min的恒定速度、功率递增25 W/min持续运动,达到最大运动水平时立即停止负荷运动。记录年龄、体质指数,测量运动时间、运动功率及呼吸交换率等心肺功能指标。结果4组飞行员间年龄、体质指数以及呼吸交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运动时间和运动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2、6.25,P=0.001、P<0.001)。在呼吸交换率相当状态下,中吸烟指数组及高吸烟指数组运动时间[(472.1±54.6)s、(456.9±60.4)s]和运动功率[(197.2±23.1)W、(190.2±24.4)W)比不吸烟组[(506.3±65.5)s及(211.1±26.9)W]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中、高吸烟指数组飞行员在定量功率递增自行车上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功率比不吸烟飞行员明显偏低,提示中等程度以上吸烟影响飞行员运动心肺功能。
简介:摘要本项目研究对借还车功能进行了分析及功能模块的设计,在每个环节上考虑系统的安全、高效和顺畅,建立异常解决机制,并将其放入一个逻辑的整体,最终确保整个借还车操作的顺畅、高效、安全和稳定。对于有共享单车的城市,这将会使市民出行时多一个选择,改变了目前公共自行车被冷落的情况,减少资源浪费。
简介:目的探讨上海市成年人自行车骑行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从环境卫生角度制定干预措施及城市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以社会生态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对自行车骑行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市自行车骑行者目前主要以"事务性"为目的,以每天时间≤30min的比例最高(67.52%)。社会人口统计特征作为控制变量,社会环境中,骑行氛围(P=0.001)、骑行后主观感受(P=0.000)、骑行认识(P=0.000)、便捷感受度(P=0.000)和个人因素(态度和技能)的骑车熟练程度(P=0.000)、是否得到指导(P=0.000)是可以预测与解释骑行行为的重要预测变量。自然环境中的骑行环境舒适度(P=0.013)、物理环境变量中停车安全(P=0.001)和道路设施(P=0.000)是具有非常显著意义的影响因素。结论社会人口特征、社会环境、个人层面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自行车骑行行为都产生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率自行车康复训练对大面积烧伤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股四头肌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训练组[男16例、女4例,年龄(45±10)岁]和联合训练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9±8)岁]。对常规训练组患者进行关节松动、下肢力量训练、步行能力训练和压力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训练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功率自行车康复训练。针对2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采用超声诊断仪测量股四头肌厚度,采用便携式肌力测试仪测试股四头肌肌力,采用6 min和10 m步行测试检测步行能力,应用改良李克特量表评估患者对训练效果的满意度。对数据行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2个月后,联合训练组患者股四头肌厚度为(3.76±0.39)cm,明显大于常规训练组的(3.45±0.35)cm(t=2.67,P<0.05);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股四头肌厚度均明显大于治疗前(t值分别为5.99、8.62,P<0.01)。治疗2个月后,联合训练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明显大于常规训练组(Z=2.69,P<0.01);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股四头肌肌力均明显大于治疗前(Z值分别为3.92、3.92,P<0.01)。治疗2个月后,联合训练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为(488±39)m,明显长于常规训练组的(429±25)m(t=5.66,P<0.01);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长于治疗前(t值分别为13.16、17.92,P<0.01)。治疗2个月后,联合训练组患者10 m步行时长明显短于常规训练组(t=3.20,P<0.01);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10 m步行时长均明显短于治疗前(t值分别为7.21、13.13,P<0.01)。治疗2个月后,联合训练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Z=3.14,P<0.01);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Z值分别为3.98、4.04,P<0.01)。结论功率自行车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大面积烧伤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股四头肌厚度、肌力以及步行能力,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患者呼吸状态的改变对实时位置监测系统(RPM)引导下自由呼吸立体定向门控放疗影响。方法通过自行研制运动模体模拟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基线偏移,呼吸频率改变,呼气末延时、吸气末延时,以及不规则呼吸情况,并分析三维适形、固定野动态调强、单弧旋转调强3组计划各状态变化与模体中心小球位置(L)及电离室受照剂量的相关性。结果自研模体的摆位重复性和测量稳定性良好。L与基线偏移呈现正相关(r=0.99,P<0.01)。基线偏移小于摆位误差时,剂量变化在4%以内,相对较小,超出后受照剂量快速下降并呈现负相关(r= -0.95,P<0.01),偏移超出与不超出摆位误差时所测得的受照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3.06,P<0.01)。3组计划受基线偏移的影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改变对L和剂量影响较小。吸气末延迟和呼气末延迟都导致3组计划剂量下降,最大达-1.74%,同时吸气末延迟相对呼气末延迟影响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2.67,P <0.01),但延迟时间长短对剂量的影响率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3组计划受波形改变的影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呼吸对剂量影响较大,3组计划重复测量6次受照剂量分别为三维适形(709.68±180.00)cGy;固定野动态调强(751.40±127.16)cGy;单弧旋转调强(750.00±185.60)cGy,均小于处方剂量,一致性欠佳。结论患者呼吸状态改变会导致剂量下降,基线偏移超出摆位误差阈值或者波形变异较大出现不规则呼吸时更甚,且与放疗技术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