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峡部植骨固定术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12月~2005年8月应用峡部植骨固定术治疗腰椎峡部裂患者26例,经椎板AO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峡部裂7例,椎弓根螺钉合并椎板钩固定19例,峡部裂处均取髂骨植骨。术后3~6个月复查。术前及复查时采用VAS评分进行临床功能评价,摄腰椎双斜位和动力位X线片观察峡部愈合情况和椎间活动度变化。结果术前和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6.25±1.24、2.14±1.1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活动度分别为8.3°±2.4°、8.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斜位X线片示峡部已经无透亮线。结论峡部植骨固定术是治疗腰椎峡部裂所致腰痛的一种合理、简单、安全的术式。
简介:目的比较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室高位间隔部(RHIVS)起搏对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选取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且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右室电极部位分为右心室心尖部(RVA组)和高位间隔部(RHIVS组),同时选取同期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4年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Tei指数,左心房容积及指数(LAV、LAVI)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共入选48例患者,其中RVA起搏组16例,RHIVS起搏组16例,对照组16例。三组患者术前年龄、纽约心功能分级、合并症、伴随用药、LVEF、LAD、E/E'、Tei指数等无统计学意义。随访4年时,RVA起搏组的NT-proBNP、E/E'、LAV和LAVI高于对照组(P〈0.05),RHIVS起搏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LVEF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RVA起搏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但对LVEF的影响不显著;与RVA起搏相比,RHIVS起搏对左心室舒张功能有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部自体脂肪移植术后出现颊部肿物的原因,总结治疗方法。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科收治颞部脂肪移植后出现颊部肿物女性患者10例,年龄25~40(33±8岁),统计脂肪注射史、术后发病时间、术中情况、术后病理及细菌培养结果、愈后情况。结果8例患者单侧颞部注射脂肪15~30 ml,术后1~6个月发现颊部肿物,术中见肿物为脂肪样肿物,部分含有液体,肿物位于颊间隙;术后病理提示为纤维化脂肪组织内局部坏死;另2例未能提供注射量。10例细菌培养均为阴性,1例抗酸杆菌阳性。术后随访6~12个月,9例患者术后恢复正常,1例再次手术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颞部过量移植的脂肪和液化坏死脂肪可下移至颊间隙形成颊部肿物。颊部肿物应早期手术干预,以达到早期康复和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