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肿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直方图的纹理参数对鉴别卵巢上皮肿瘤良性、交界性、恶性的诊断价值。材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经过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肿瘤且术前在我院行常规MRI检查的患者病例71例,在Fire Voxel软件上导入ADC图并手动勾画病灶整体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软件自动生成直方图纹理参数(熵、偏度、峰度、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来评估ADC图各纹理参数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卵巢上皮肿瘤之间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估各参数对鉴别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卵巢上皮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在ADC图纹理参数中,熵、偏度、峰度、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在卵巢上皮肿瘤良性、交界性及恶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3、<0.001、0.007、0.005、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UC值最大的是熵(AUC=0.75)。结论全肿瘤ADC图纹理分析的应用可以提高对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上皮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尤其是交界性恶性的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并且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卵巢上皮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扩散加权成像 纹理分析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胃黏膜下肿瘤(GIST)的临床影像特点及CT纹理分析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其在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辅助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采用CT纹理分析技术对GIST的CT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包括灰度共生矩阵(GLCM)、灰度尺度共生矩阵(GLRLM)和灰度尺度直方图特征等。结果:通过CT影像分析,我们观察到GIST表现为胃壁内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肿块,界限清晰,可呈现出均一或不均一的强化。另外,CT纹理分析结果显示,GIST在灰度共生矩阵特征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包括能量、对比度、相关性和熵等指标。灰度尺度共生矩阵和灰度尺度直方图特征也能够辅助鉴别GIST。结论:胃黏膜下肿瘤的临床影像特点和CT纹理分析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CT影像能够提供GIST的形态、边界、均一性强化等方面的信息,而CT纹理分析则能够通过定量的方式提供更为客观、准确的数据。因此,结合临床影像特点及CT纹理分析有助于提高GIST的诊断准确性,并为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胃黏膜下肿瘤 影像特点 CT纹理
  • 简介:摘要高级别胶质瘤是指WHO定义为Ⅲ级、Ⅳ级的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Ⅲ级胶质瘤相比,Ⅳ级胶质瘤较Ⅲ级胶质瘤恶性程度高、中位生存期短、药物治疗效果差。MRI在该病的发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评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常规MRI在鉴别、预后评价等方面受影像医生主观影响大。基于MRI的纹理分析可以通过获取图像中各像素的信号、分布等信息,来获取一些肉眼所无法识别的影像学特征,进而有助于病变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评估。为此,本文对基于MRI的纹理分析在高级别胶质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指导治疗以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信息。

  • 标签: 胶质瘤 高级别胶质瘤 纹理分析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肿瘤基底部膀胱壁超声灰阶图像纹理特征的组学模型鉴别膀胱癌肌层浸润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175例,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MaZda软件分别手动勾画同一病灶基底部膀胱壁、病灶区域的感兴趣区域并提取纹理特征。对训练集采用最小绝对缩减和变量选择算子(LASSO)回归及十折交叉验证筛选特征,构建膀胱壁、病灶区域组学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从膀胱壁、病灶区域ROI各提取出279个纹理特征后,各筛选出5个纹理特征用于构建组学评分模型。膀胱壁的组学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0.856,病灶区域的组学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为0.849、0.704。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膀胱壁的组学模型AUC比病灶区域的组学模型大(均P<0.05)。结论基于肿瘤基底部膀胱壁纹理特征的组学评分模型能有效鉴别膀胱癌肌层浸润性,且较基于病灶区域纹理特征的模型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 标签: 纹理分析 超声组学 膀胱壁 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纹理分析在区分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亚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就诊于我院胸外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47~78岁,中位年龄6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病理诊断。手术前的常规检查包括胸部X线平片、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等。病理诊断标准参考2015年中国癌症中心肺癌指南的标准。结果: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的纹理特征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鳞状细胞癌在肺鳞状细胞癌肺腺癌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细胞癌在腺癌肺腺癌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未来的研究应集中在CT纹理分析对病理组织学和临床信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CT纹理分析在 NSCLC患者预后判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和实践麻醉质量监测改进的方法,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比较,评估改进措施对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择期手术患者,其中100例为对照组,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麻醉质量监测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麻醉质量监测方法。麻醉质量监测指标包括麻醉诱导时间、麻醉平稳度、麻醉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通过严格记录和评估这些指标,评价改进方法对麻醉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在麻醉诱导时间方面表现出显著缩短(p < 0.05)。麻醉平稳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异性较小,相对稳定性更高(p < 0.01)。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 < 0.001)。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 < 0.05)。结论:通过对照组观察组的比较,本研究显示改进后的麻醉质量监测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麻醉诱导时间、麻醉平稳度、麻醉恢复时间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些结果表明,我们应该积极采用改进后的麻醉质量监测方法,以提高麻醉质量、降低手术风险,并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水平。同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麻醉质量监测方法,以不断完善临床麻醉实践。

  • 标签: 麻醉质量监测 改进探索 实践策略
  • 简介:摘要:脊椎疾病常常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如腰背痛、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等。积极管理脊椎健康,包括保持正确的姿势、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及合理使用脊椎支撑设备,有助于预防和减轻脊柱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脊椎健康 脊柱疾病认识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