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预警监控管理在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和高危环节特征的新生儿中的皮肤损伤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中,1157例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及高危环节特征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6~12月入院的557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对患儿采取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将2015年1~6月入院的60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除进行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外,还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监控表》及"医源性皮肤损伤记录单",对容易发生或已经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患儿进行重点预警监控和防治。分析两组不同出生体重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主要类型发生率差异。两组患儿性别构成比、胎龄构成比及出生体重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与患儿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对照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93.3%)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儿(25.9%)、低出生体重儿(29.6%)及极低出生体重儿(55.9%)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68、25.02、7.69,P=0.000、0.000、0.006)。2观察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71.4%)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儿(19.6%)、低出生体重儿(15.2%)及极低出生体重儿(29.7%)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90、23.57、7.82,P=0.000、0.000、0.005)。3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主要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药物外渗伤、尿布皮炎、鼻塞式氧疗所致压伤及黏贴伤;观察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21.2%)、药物外渗伤发生率(6.5%)及黏贴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风险预警监控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BMI、既往脆性骨折史、父母髋部骨折史、抽烟、过量喝酒、合并其他疾病史、服用药物史、血酸性磷酸酶水平危险因素11项,构建风险预警监控评分系统,随访2年,观察在不同的评分条件下,患者出现骨折的风险,使用ROC曲线风险预警系统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获取最佳风险系数。结果随访1年,6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1例(68.33%),风险预警监控系统评分为(30.21±5.12)分,其中11~33分占32例;19例(31.67%)预后不良,风险预警监控系统评分为(40.85±5.74)分,其中11~33分占4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风险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AUC为0.880(95%CI:0.856-0.905),最佳截断值为6.331分,敏感性为79.9%,特异性为82.7%,模型的预测价值好。结论风险预警监控系统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出现骨折等不良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对指导临床及时干预和改善患者预后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目的:建立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监控传报系统,对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预警、监控及干预,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利用医院计算机网络对新入院患者及住院期间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录入,系统进行自动筛选并对达到或超过阈值的高风险人群进行预警提示,护理单元根据风险类别实施干预措施并进行风险监控传报,实行院-科-护理单元三级实时跟踪监控,对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前瞻管理。结果: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监控传报系统实施1年来,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监控上报阳性情况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之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监控传报系统提高了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及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了护理安全管理效率,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加强 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监控管理 , 确保消毒灭菌质量控制,进而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方法: 在护士长的领导下成立科室质控小组,对科室 210 件骨科器械进行相关的管理措施,规范操作流程,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强化护士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并对管理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10 件骨科器械中 201 为达标器械,占比 95.714 % ,消毒灭菌合格率明显上升,医院感染率得到了有效的预防。 结论: 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监控管理 工作直接影响医院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危,所以在日常的 消毒灭菌质量监控管理 过程中,相关的负责人员要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进而降低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因此在日常的 供应室消毒灭菌 工作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要积极的开展 质量监控管理 工作,进而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进行分析,并对护理管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抽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62例,以时间进行分组,2023年1月-2023年6月期间出生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23年7月-2024年1月出生的新生儿为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感染监管及护理管理,各31例,对比两组医院感染率,并以感染和未感染进行分组,对比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结果:(1)观察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2)感染组新生儿胎龄比未感染组新生儿小,出生时体重比未感染组新生儿低(P<0.05)。结论: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高发区域,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并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风险。
简介:摘要:无创正压通气主要被应用于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包括慢阻肺患者以及早期呼吸衰竭等。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临床安全性,但是就无创呼吸机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说,报警情况时有发生,为了降低无创呼吸机报警发生的概率,分析报警出现的原因,制定出相关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监控是当前医院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评价医疗质量的主要指标。研究医院感染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顺利康复。呼吸科是医院病原微生物较集中、免疫力低下人群密集的地方。加之化疗、放疗等使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引起耐药菌株增多;各种先进仪器的广泛使用,又增加了消毒灭菌的难度,致使呼吸科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增加,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和负担,而且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针对在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提出了在医院内感染监控中强化在职培训以提高呼吸科医护人员感染监控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全院感染监控管理的意识以及严格的无菌操作意识。
简介:摘要:目的 对引进的医用器材进行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186件外来医疗器械进行研究,应用随机、单盲法进行分组,为参照组(传统管理方法)93件和研究组(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93件,比较清洗效果、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清洗合格率、完好率等高于参照组,污染率与交接差错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管理效果,研究组更低,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引进的医用器材进行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拥有显著的管理效果,可以减少交接差错率的出现,确保外来器械清洗的效果,保证外来医疗器械的安全性,适合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集中隔离点各类医学观察人员的防控管理对策。方法从从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对资阳市宝森集中隔离场所的2321名新冠肺炎观察人员进行观察、消毒隔离防护、生活保障及院感督查等。结果 通过对集中隔离场所防控管理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集中隔离场所管理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