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记述了中国缨翅目蓟马科一新纪录属,匙蓟马属(Mystrothrips)。该属的主要特征为:全身、触角和足布满网状花纹,前胸背板具5对发达的鬃。本文还详细描述了黄匙蓟马(Mystrothripsflavidus)的形态特征,并首次描述了该种的长翅型。该种原记载于日本,现于我国广东省发现。研究标本保存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 标签: 缨翅目 管蓟马科 雕纹管蓟马族 黄匙管蓟马
  • 简介:2015年5月以来,在巴西等美洲中部和南部发生了寨卡病毒暴发流行,并且疫情仍在不断升级。针对寨卡病毒所带来的全球健康风险和生物防御要求,本文在简述当前寨卡疫情态势的基础上,概析了寨卡疫情全球应对主要策略,并就我国做好应对工作提出建议。

  • 标签: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感染 寨卡病毒疫情 预防 防控
  • 简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外来人侵生物的危害日益加重。我国针对当前各类重大外来生物的人侵,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3个层面,部署了一系列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揭示了人侵生物的人侵特性和人侵机理,以及人侵植物与脆弱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研发了重大新发农业人侵物种风险评估及防技术,建立了生物威胁数据库和生物人侵突发事件可视化智能决策支持平台,以及重大人侵动植物的治理模式和技术体系;建立了主要人侵生物标本资源库。今后应以跨境动植物有害生物为主要目标,开展人侵扩散与成灾机制、早期预防预警、快速检测监测、识别追踪溯源、点面拦截狙击、区域防灾减灾等技术研究。

  • 标签: 外来入侵生物 预防 控制 科技项目 研究成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根填充材料在根治疗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ZOE糊剂作根填充材料;研究组采用Vitapex糊剂作根填充材料,对比两组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Vitapex糊剂作根填充材料进行根治疗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显效40例(80%)、有效7例(14%)、总有效47例(94%),明显优于对照组25例(50%)、13例(26%)、38例(76%),临床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疗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过程中,采用Vitapex糊剂作根填充材料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根管填充材料 乳牙牙髓病 根尖周病 ZOE糊剂 VITAPEX糊剂
  • 简介:薇甘菊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重要恶性入侵杂草,其种群跨境入侵扩张备受区域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2011年以来在我国相关农业科研机构、团队和专家的科技支撑下,中国云南与周边五国科研机构成立“大湄公河次区域植物保护工作组”。本文简要介绍工作组围绕该入侵杂草在生态异质性条件下种群扩展与灾变过程的预警监测、阻截防带建设、替代控制与选择性除草剂协同应用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为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服务于中国云南的经济国境线、绿色国境线和生态国境线发挥建设性作用。

  • 标签: 大湄公河次区域 入侵杂草 薇甘菊 持续治理 显著成效
  • 简介:薇甘菊是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引起广泛关注,因其入侵能力强,给入侵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威胁。本文系统总结云南省林地薇甘菊防治研究进展:开发出"林地薇甘菊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和"薇甘菊风险评估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薇甘菊在云南省潜在分布区域预测的可靠性;筛选及复配出林地防效好的森草净+2,4-D钠盐,对土壤相对较为安全的2,4-D+敌草快复合药剂;选用旱冬瓜、千果榄仁、柱花草等替代控制薇甘菊,防的同时还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发现薇甘菊颈盲蝽是控制薇甘菊的专化性强且取食量大的重要天敌昆虫,实现了对薇甘菊种子扩散和无性传播的有效控制。对薇甘菊的防治,集成了监测预警、应急除治、生物防治、生态修复技术,形成林地薇甘菊绿色防技术体系,但其防仍是局部的,未来还需要不断突破,使对薇甘菊的局部应急防逐步转为大面积的持续生态控制。

  • 标签: 云南省 林地 薇甘菊 防治技术
  • 简介:【背景】薇甘菊是一种外来入侵的恶性杂草,对当地农、林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方法】研究了草甘膦、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噻吩磺隆、苯磺隆、百草枯、五氟磺草胺、单嘧磺隆和单嘧磺脂9种除草剂对薇甘菊的化学防治,调查各药剂对薇甘菊的植株鲜重抑制率、叶片覆盖度和抑花率。【结果】氨氯吡啶酸25~100gai·hm-2、草甘膦1538—2306gai·hm-2、甲嘧磺隆100—400gai·hm-2、百草枯750、1125gai.hm~、五氟磺草胺125gai·hm-2、噻吩磺隆11.25~33.75gai·hm-2和单嘧磺脂15~60gai·hm-2对薇甘菊营养生长控制效果较好。其中,百草枯短时间有效,草甘膦、五氟磺草胺、单嘧磺脂、单嘧磺隆、氨氯吡啶酸和甲嘧磺隆对薇甘菊的抑花率较高,苯磺隆和单嘧磺隆基本无效,且9种药剂对橡胶树均未表现出药害。【结论与意义】适当降低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草甘膦、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的浓度可以保持薇甘菊营养生长而扼制种子蔓延。本研究首次发现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对薇甘菊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 标签: 薇甘菊 除草剂 鲜重抑制率 抑花率
  • 简介:PE是聚乙烯塑料,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蓬勃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现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给水、城市供水等方面。大通自来水公司也从以前传统的铸铁管、钢管过渡到球墨铸铁管、U-PVC、PE等新型管材,在近几年的工程实践与应用中,PE的优势得到了施工人员的肯定。它克服了易生锈、结垢,滋生细菌,寿命短的缺点。具有耐腐蚀、质量轻、易回收利用等诸多优点。

  • 标签: PE管 优点 安装 注意事项
  • 简介:疟疾、登革热等重大传染性蚊媒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目前缺乏有效的药物和疫苗,防治埃及伊蚊、冈比亚按蚊等媒介昆虫是控制和消除这些疾病的有效手段。化学杀虫剂的大规模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疾病的传播,但其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为昆虫不育技术(SIT)的更新及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由此发展起来的以释放携带显性致死基因昆虫(RIDL)为代表的一系列遗传不育技术为蚊虫种群防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选择。本文概述了遗传技术在蚊虫防中的应用进展,包括蚊虫遗传防治的历史和策略,阐述了RIDL技术体系的原理,同时介绍了相关遗传控制品系和已经开展的田间释放研究,展示了遗传修饰不育技术在蚊媒疾病防治中的巨大潜力。

  • 标签: 蚊媒昆虫 遗传防治 昆虫不育技术 释放携带显性致死基因昆虫的技术
  • 简介:麦长蚜是我国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选育和种植抗虫品种是防治麦长蚜的理想方法.本文就我国小麦抗麦长蚜种质资源筛选、抗性机制和小麦品种对麦蚜种群动态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同时指出今后应加强小麦抗麦长蚜基因的研究.

  • 标签: 小麦 麦长管蚜 抗性 种质资源 种群动态
  • 简介:又飞,男,1965年2出生。1981-1986年在江南通医学院医疗系学习,获士学位;1986—1989年为江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9-1991年在该医院任住院师、助教:1991-1994年师从著名的肾脏病学家王海燕教授在北京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攻读博士,

  • 标签: 管又飞 生理学 长江学者 前列腺素E2 肾脏生理功能 代谢性核受体
  • 简介:【背景】深圳大面积果园已转型为生态公益林,但果树被入侵的薇甘菊攀爬覆盖,严重地段已导致群落退行性演替,问题亟待解决。【方法】选取有多种生境的转型果园,分片区开展以植树为核心的生态改造试验,树种以种植后不进行人工除草抚育的血桐、幌伞枫、阴香为主,辅以提高物种多样性为目标的演替中后期树种,均采用袋装大苗于2011年5月种植。【结果】在树冠连续、郁闭的果林片区,所植苗木死亡,林下草本稀少,始终无薇甘菊。在其他非郁闭片区,血桐与幌伞枫生长良好且从未被覆盖;阴香虽于秋冬季被全覆盖但不死亡,次年春新枝穿透覆盖层正常生长;其余种苗木对薇甘菊处于劣势。【结论与意义】郁闭度高的果林片区林下光照弱,能阻止薇甘菊定居,无需人工干预;血桐和幌伞枫分别具抗/耐受薇甘菊覆盖的特性,种后均无需抚育;其余树种则需抚育。因此,掌握各个树种的特性,适地种植、按需精准定株抚育是转型果园低成本、技术简单、一劳永逸地防薇甘菊生态改造的精髓。在应对有害藤本危害时,勿忽略筛选出不惧该藤本的植物种的可能,在不使用农药、无有效动物或微生物天敌的情况下,它们有可能成为生态安全的防改造树种。

  • 标签: 生态公益林 生态改造 藤本危害 抗覆盖 耐覆盖
  • 简介:近年来,铃木氏果蝇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果害虫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该虫已传入美洲、欧洲许多国家并不断扩散蔓延,对当地水果造成严重危害;该果蝇在我国的危害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有关铃木氏果蝇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其生物入侵过程,分析了其生物入侵特点,重点介绍了国外针对铃木氏果蝇的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现有研究成果表明:铃木氏果蝇生态适应性强,扩散迅速,危害严重;加强铃木氏果蝇的入侵生物学研究,对于该害虫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铃木氏果蝇 生物入侵 入侵生物学 入侵过程 防控
  • 简介:2002—2005年连续4年,选用蚜情指数法对小麦种质进行麦长蚜田间自然感蚜抗性鉴定,从2000份小麦种质中筛选出不同抗性材料34份,占总鉴定材料的1.7%,其中高抗种质5份、抗性种质9份、中抗种质20份。利用苗期室内接虫法,对部分抗感小麦种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苗期的抗性表现与成株期基本一致。对杂交组合临远207(抗)×Witchita(感)的F1、F2的抗性遗传分析表明,临远207对麦长蚜的抗性由1对显性单基因控制。

  • 标签: 小麦 麦长管蚜 抗性鉴定 抗性遗传
  • 简介:报道了中国担子菌纲一新记录属——哈宁菌属Henningsomyces,并对采集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千湖山冷杉倒木上的一新记录种雪白哈宁菌Henningsomycescandidus进行了详细描述?该菌最典型的形态特征是担子果由许多白色小直立排列而成,菌丝体为一体系,同时具有简单分隔和锁状联合,担孢子薄壁、光滑、近椭圆形,菌管口的菌丝呈明显的树状分枝。

  • 标签: 云南 雪白啥宁管菌 分类
  • 简介:提高消防装备效能一直是消防工作的研究重点问题之一。从装备的配置要符合实际需要、普及装备常识、确保特殊装备专人负责、强化装备维护保养以及加强人和装备的结合方法研究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消防 装备 效能 研究
  • 简介:近日,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可以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基因,有望将其应用于培育新的水稻品种。该研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和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传友共同领导,相关成果发表于2月4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 标签: 水稻产量 新基因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发育生物学 研究人员
  • 简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导入就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导入的好坏、快慢,是否有效决定着课堂效果的高低,决定着课堂的最终成败。因此,创新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 标签: 创新导入 整合 课堂 情境 多媒体技术
  • 简介:苹果蠹蛾是仁果类水果的重要检疫害虫,在世界各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其化学防治、化学生态调控、病毒等防治方法研究较多,但仍不能满足防该害虫的需要,对新型防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强。不育昆虫释放技术(SIT)是一种可控制甚至根除靶标害虫的环境友好型防技术,但传统SIT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较难区分性别与筛选雌雄虫、辐射不育昆虫的交配竞争力和适合度降低等问题,这些缺陷随着昆虫遗传修饰技术的发展将得以解决,并将在害虫防进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苹果蠹蛾主要防技术研究现状,介绍了通过遗传修饰技术改善SIT的技术策略,并综合分析了我国开展苹果蠹蛾遗传修饰研究情况和将其应用在苹果蠹蛾防体系中的可行性及优势。

  • 标签: 苹果蠹蛾 害虫综合治理 昆虫不育释放技术 遗传修饰昆虫 可行性
  • 简介:【目的】随着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热带型(简称FocTR4))在云南的入侵、传播和蔓延,对云南的香蕉产业产生严重的威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蕉园定植香蕉后7个月内的土壤中枯萎病病原菌TR4含量动态变化,明确不同香蕉品种的大田抗性表现以及不同肥料的防效果,为枯萎病的防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用巴西蕉、桂蕉1号、南天黄和自主选育的云蕉1号为供试品种开展田间试验,设置虾肽有机肥+虾肽特护+虾肽果叶康(简称:虾肽有机肥处理)、常规有机肥+微生物制剂(简称:微生物处理)和常规有机肥(简称:对照)3个处理,调查4个品种在4个时间段的枯萎病发病率和3种肥料的防治效果。【结果】在月平均枯萎病病原菌TR4含量均超过2000拷贝的土壤条件下,4个品种的发病率在3个施肥处理中均表现出差异性,南天黄、云蕉1号的发病率与其他2个主栽感病品种的发病率差异达显著水平;3种施肥处理间的发病率达显著差异,发病率从高到低表现为对照>虾肽有机肥处理>微生物处理。【结论】施用微生物制剂对降低枯萎病发病率起一定的作用。南天黄的抗病性较强,云蕉1号也表现出较强的抗性,但还有待进一步改良和提高抗性。

  • 标签: 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热带型 发病率 品种 微生物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