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通信作者董龙梅,女,硕士在读,护师。摘要目的评估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TSA)术后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为无锡市人民医院继续开展此手术治疗提供临床疗效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应用生存质量MOSSF-36量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手术组20例、保守对照组20例)进行评价,同时应用Mallet评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辅助评价。结果TSA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在MOSSF-36量表评分和Mallet评分上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TSA术能为患者解除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半肩关节置换术(HA)与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SA)的优劣。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数据库,查找2000~2020年国内外发表的HA和RSA治疗老年(>60岁)肱骨近端骨折的文献。根据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过滤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放射学和功能结果的数据,采用Stata 14.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1篇研究77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SA组在前屈活动范围(SMD=-1.043, 95%CI: -1.551~-0.534, P<0.001)、外展活动范围(SMD=-0.811, 95%CI: -1.470~-0.153, P=0.016)、Constant评分(SMD=-0.699, 95%CI: -1.118~-0.280, P=0.001)、美国肩肘外科评分(SMD=-0.931, 95%CI: -1.256~-0.606, P<0.001)、肩关节简明测试评分(SMD=-0.598, 95%CI: -1.181~-0.016, P=0.044)等方面优于HA组。HA组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RR=2.14, 95%CI: 1.11~4.14, P=0.024)、关节僵硬率(RR=6.467, 95%CI: 1.923~21.755, P=0.003)以及翻修率(RR=5.796, 95%CI: 1.927~17.434, P=0.002)。在结节愈合率(RR=0.850, 95%CI: 0.669~1.080, P=0.182)、内旋活动(SMD=0.536, 95%CI: -0.394~1.466, P=0.259)、外旋活动(SMD=-0.366, 95%CI: -0.916~0.184, P=0.192)、内置物感染(RR=1.550, 95%CI: 0.330~7.286, P=0.579)、肩、臂及手上肢功能评价量表(SMD=0.286, 95%CI: -0.278~0.850, P=0.320)、视觉模拟评分(SMD=0.440, 95%CI: -0.113~0.993, P=0.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SA组的Constant疼痛评分优于HA组(SMD=-1.101, 95%CI: -2.090~-0.112, P=0.029)。结论对于60岁以上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RSA是一种更有效的外科干预。与HA相比,RSA的早期到中期随访拥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治疗年轻患者肩关节习惯性前脱位合并肩关节盂明显骨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共收治的37例肩关节习惯性前脱位合并明显骨缺损患者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左侧18例,右侧19例;平均年龄25.4岁(18~36岁)。术前行双侧肩关节三维CT扫描,测量计算患侧肩盂骨缺损面积。所有患者均行全镜下Latarjet手术加关节囊修补。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Rowe评分、Walch-Duplay评分、肩关节主观评价(SSV)评分,同时末次随访时采用CT三维重建评估植骨块的位置和吸收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6~36个月),均未出现再脱位。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前屈上举、体侧外旋、内旋、外展90°外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we评分、Walch-Duplay评分、SSV评分术前分别为(42.2±5.6)分、(31.5±8.0)分、63.9%±6.1%,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1.1±3.3)分、(92.6±3.7)分、79.3%±5.0%,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T三维重建检查发现2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骨吸收;23例患者在术后6~12个月恢复到伤前运动水平。结论对于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骨缺损的年轻患者,采用全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加关节囊修复能较好、较快地恢复肩关节的稳定性,早期疗效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肩关节造影技术在临床肩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15例经肩关节镜检查证实的肩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常规MRI和MR肩关节造影(MRA)的临床资料。结果关节镜结果显示15例肩关节损伤患者中,肩袖全层撕裂2例、肩袖部分撕裂10例、肩袖撕裂并发盂唇损伤例3例。MRA对应诊断结果为:2例、10例和3例,与关节镜结果一致。常规MRI诊断结果:肩袖全层撕裂1例(正确诊断率93.0%,漏诊率为50.0%,误诊率为0),肩袖部分撕裂12例(正确诊断率86.7%,漏诊率为0,误诊率为40.0%),肩袖撕裂并发盂唇损伤例2例(正确诊断率93.3%,漏诊率为33.3%,误诊率为0),其中有2例被误诊为肩袖部分撕裂,MRA和关节镜显示为肩袖全层撕裂1例和肩袖撕裂并发盂唇损伤例1例。结论MR肩关节造影较常规MRI检查能提高肩关节损伤的诊断准确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盂肱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巨大肩袖撕裂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初次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5例盂肱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均有肩关节持续性疼痛、功能障碍,且三角肌无损伤具有功能;排除有臂丛或腋神经损伤以及有肩关节手术史的患者。评估其术前、术后1年的肩关节主动活动度,使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肩关节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最终结果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分析X线及CT并发症出现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及术后的活动度和评分差异进行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个月(范围12~36个月)。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后1年肩关节主动前屈(124±11)°较术前(58±18)°提高(t=14.316,P<0.01),外展(120±12)°较术前(58±20)°提高(t=9.959,P<0.01),内旋较术前改善,外旋(26±8)°较术前(25±9)°无明显变化(t=1.598,P>0.05),术后1年ASES评分(78±7)显著高于术前(33±8)(t=16.487,P<0.01);术后1年UCLA评分(31±4)显著高于术前(15±3)(t=12.826,P<0.01)。结论RTSA能够有效治疗盂肱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巨大肩袖撕裂,取得了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但术后肩关节外旋无明显改善,术前需评价小圆肌情况以确定相关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比较对肩袖损伤患者开展 全肩关节镜及关节镜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6 年 5 月至 2018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 5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 2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关节镜辅助肩袖修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全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阶段肩关节功能比较。结果: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 UCLA 、 ASES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 P < 0.05 ),术后 12 个月两组患者 UCLA 、 ASES 评分均较术后 3 个月显著升高( P < 0.05 ),术后 3 个月及术后 12 个月研究组患者 UCLA 、 ASE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全肩关节镜及关节镜辅助治疗肩袖损伤效果均较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但全肩关节镜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关节镜辅助治疗,临床诊疗中须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比较对肩袖损伤患者开展全肩关节镜及关节镜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关节镜辅助肩袖修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全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阶段肩关节功能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UCLA、ASE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UCLA、ASES评分均较术后3个月显著升高(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UCLA、ASE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肩关节镜及关节镜辅助治疗肩袖损伤效果均较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但全肩关节镜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关节镜辅助治疗,临床诊疗中须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