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鉴于各地区的地质条件差异,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确定超深层的油气层藏确定为6公里以上埋深。在对其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圈闭等进行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相对于普通烃源岩,其烃源岩成熟较晚,成熟度较高。在其形成过程中,不仅受到温度和时间的控制,而且还受到压力的影响。储集层岩性以次生孔隙度为主,年龄较大,以碳酸盐岩岩性为主,相关占比约为33%;盖层以盐岩和泥质岩为主;圈闭类型以构造圈闭、岩性圈闭、珊瑚礁圈闭及复合圈闭为主。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超深层油气藏地质特征以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针对我国超深层油气藏的开发,应重点关注低地温区、超高压系统次生孔、裂缝发育区、海相碳酸盐岩区、盐下地层及东海深水区等区域。
简介:摘要:本文立足于枯竭油气藏储气库的建设现状,通过分析国外枯竭油气藏储气库事故,突出圈闭密封性、井筒完整性和地面设施失效等原因,结合文23储气库建设条件、注采气流程、安全运行措施等,提出针对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往复注采特点,形成中国特色储气库地面工程技术系列;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储气库智能化事故应急体系和管控平台;以井点为基本单元,建立以微地震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储气地质体监测体系;以储气库泄漏气源危险性为主导,编制《储气库重点井场及注采站高风险装置事故应急处置规范》;以储气库邻近协作条件为优势,依托周边企业专职消防队开展应急救援服务的建议。对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建设运行安全与救援技术具有指导借鉴意义。最终得出结论:①储气库事故主要由圈闭密封性、井筒完整性和地面设施等失效引起,地面设施、井筒及圈闭发生事故频率逐次减少,事故破坏程度逐次增加。②以井点为基础、以微地震为核心的完备监测体系必不可少,建立健全储气库由地面至井筒再到地下(地面—井筒—地下)三位一体的监测系统,为储气库全生命周期安全注采保驾护航。③结合中国枯竭油气藏储气库生产运行特点,储气库建设遵循先进、实用、可靠和经济等原则,加快储气库安全运行所需设备设施国产化,减少进口设备设施的技术壁垒,实现储供效率与收益显著提高,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功能、参数运行优化的技术系列。④储气库事故预警、应急救援必须有技术、有规范、有资源,形成多元化发展、邻近单位有机协作和智能化管控模式,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减小危害。
简介:摘要:本篇论文中,将盆地构造相对高部位和相对低部位结合起来,组成凹隆组合构造单元。主要介绍了凹隆组合构造特征及不同类型的凹隆组合构造对油气藏的影响。
简介:摘要: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一个重要通道,连接着烃源岩和储集层,研究断层的类型、断开层位、断层-岩层组合类型,对油气的勘探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羊二庄油田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以来已历经近五十余年的勘探开发。随着勘探开发程度提高,老区潜力挖掘愈发艰难。本文通过对羊二庄油田构造演化历史进行再梳理、再总结,明确了赵北断层、友谊断层的发育史,分段解剖了各个历史时期断层活动特征。通过控砂机制分析,明确了外源顺向供砂、侵蚀-调节沟槽输砂、多阶断裂坡折控砂三种控砂模式。根据区域上构造脊、多期不整合面控制油气横向运移,优势断面控制油气垂向疏导,不同断裂组合与储层匹配形成差异分流疏导,将该区油气成藏规律划分为主干断层优势断面垂向疏导型和深层构造脊-油源断层匹配立体疏导型这两大类型。为下步羊二庄油田勘探评价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简介:摘要:陈官庄地区沙四下红层勘探程度较低,对储层空间展布规律及油气成藏规律认识不清。本文通过对该区储层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研究后认为,该区储层物源来自南部凸起,由南到北储层厚度逐渐变薄。陈官庄地区油源条件丰富,输导体系主要为油源断层-骨架砂体和不整合面。红层成藏受控于油源断层发育、构造背景、沉积相带及断层封堵性,该区有两种成藏模式:一是与油源对接,二是通过断层输导,形成三种类型的油气藏:构造油藏、上倾尖灭型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