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应用 MRI 影像诊断的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办法选取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内本院收治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 120 例,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 MRI 与 X 线进行检查,其中前者检查结果为实验组,后者检查方式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 所有患者在经过不同检查方式诊断之后, MRI 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 X 线检查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肩峰下撞击综合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中,采用 MRI 诊断方式准确率极高,能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帮助医生决策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发散式体外冲击波(rESWT)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康复科就诊的106例S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ESWT组、运动组及常规理疗组。3组患者均积极配合家庭康复锻炼,rESW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运动组则辅以系统运动训练(包括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控制训练及肌腱拉伸训练等),常规理疗组则辅以痛点超激光及低周波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3组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CMS、SF-36各项指标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运动组CMS疼痛评分、总分明显优于常规理疗组水平(P<0.05);rESWT组疼痛、日常生活、运动范围、肌力评分及总分[分别为(13.9±2.1)分、(16.6±3.0)分、(34.1±5.1)分、(23.4±6.8)分及(87.9±6.8)分]均明显优于运动组及常规理疗组水平(P<0.05)。运动组SF-36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理疗组水平(P<0.05);rESWT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精神健康5个维度评分[分别为(87.5±15.2)分、(83.2±11.2)分、(80.9±9.7)分、(82.9±8.6)分及(85.9±7.6)分]均明显优于运动组及常规理疗组水平。结论rESWT对SIS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与运动康复疗法及常规物理疗法比较,SIS患者经rESWT治疗1个月后其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均能获得更显著改善。
简介:摘要: 目的: 对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方 法: 将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收 治的 80 例患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综合康复治疗法,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接受治疗之后,各种临床症状均有减轻,包括疼痛、水肿等现象均有明显缓解,运动功能以及生活功能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大幅度减轻了患者痛苦,具有切实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运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病例数68例,纳入时间段2020年2月~2020年8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34例)与对照组(n=34例),组别不同运用的管理对策不同,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患者VAS疼痛评分、生活能力、治疗有效率。结果: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观察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能力为86.25±4.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能力73.22±4.65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提升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抽取部分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提升,生活能力有效提高,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查阅近5年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毫针针刺、电针、火针、穴位埋线、针刀疗法、腹针、眼针以及综合疗法等方面予以归纳整理,以期为今后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方案选取提供更为有力的依据。分析表明不同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各具特色,疗效显著,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疼痛和肢体的活动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浮针与普通针刺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组。治疗组采用中型浮针治疗,首先找到患者的疼痛点,消毒后,迅速获得疼痛分。之后到达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时,持针器握在手上,针尖向上扫向左右两侧。速度保持在每秒2到3次。几分钟后,针芯被取出时,病人可以适当的移动病肩。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扇形扫肩、肩外展阻力、再灌注活动与肩关节活动。整个过程大约20分钟。软套管被留下,放在一边大约10个小时,以便拔出。软套管每隔一天治疗一次,每疗程10次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取肩前、肩俞、肩髎、肩贞、臂臑、天宗、曲池、外关、合谷穴位,分别进行针刺。操作:选择0.35*4.0cm安迪品牌针灸针,并通过日常消毒。针刺平补平泻,出现针感后留针30min。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结论:浮针疗法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能够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 : 目的: 对脑卒中后肩 - 手综合征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方法: 将本院在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接收的 100 例脑卒中后肩 - 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 50 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而研究组对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将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MBI 以及 FMA 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 研究组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 MBI 及 FMA 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较大差异,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统计学研究结果有意义。 结论: 对脑卒中后肩 - 手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味通络散外敷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伴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广东省梅州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伴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研究组予以七味通络散外敷结合针刺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UL),采用χ2检验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研究组治愈3例,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1%(41/45);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8例,有效2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11%(32/45),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74,P<0.05)。(2)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后较治疗前VAS评分均有显著性降低(t=7.141、16.373, P均<0.01),表明2组治疗均有效,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降低(t=9.953,P<0.01)。(3)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FMA-UL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333、19.546,P均<0.01),表明2组治疗均有效,且治疗后研究组FMA-U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19,P<0.01)。结论七味通络散外敷结合针刺能明显改善肩手综合征疼痛和运动功能,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内热针治疗慢性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的慢性颈肩背部MPS患者46例,性别、年龄不限,随机分为内热针组(内热针治疗)与联合组(度洛西汀联合内热针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均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Ⅱ(BDI-Ⅱ)评分进行疼痛程度评分及抑郁状态评估,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入组患者中女34例,男12例,年龄33~7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热针组和联合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NRS评分[内热针组(2.0±0.9)、(2.5±1.5)、(2.3±1.4)分;联合组(1.3±1.0)、(1.5±1.2)、(1.3±1.3)分]和BDI-Ⅱ评分[内热针组(4.5±3.0)、(5.1±3.6)、(5.0±3.3)分;联合组(3.9±3.2)、(3.3±2.3)、(3.0±2.8)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内热针组NRS(5.6±1.1)分,联合组NRS(5.4±0.9)分;内热针组BDI-Ⅱ(7.5±5.9)分,联合组BDI-Ⅱ(7.2±4.7)分;P均<0.05],且联合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时NRS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BDI-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内热针组(P均<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度洛西汀联合局部内热针法或单纯内热针法均可有效治疗慢性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内热针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的中医针灸疗效。 方法 以随机双盲法将 60 例 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患者分成 A 组(实施药物常规治疗)与 B 组(实施 中医针灸+ 药物常规治疗)各 30 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开展时间为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 。 结果 治疗后 AB 两组患者 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 2.76±1.53 )分与( 1.47±0.39 )分,行走功能评分分别为( 80.17±4.62 )分与( 94.64 ±3.99 )分;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 6.21±2.87 ) d 与( 4.17 ±1.03 ) d ; A 组临床疗效为 70.00% , B 组临床疗效为 93.33% ;组间对比差异 存在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脑卒中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患者出现肩手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此研究的脑卒中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9/3-2019/9,随机取 80例分为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n=40)和使用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 n=40),对两组脑卒中患者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概率和护理前后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前两组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 FMA评分)和日常活动能力( MBI评分)无差异( P> 0.05),护理后,使用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 FMA评分和 MBI评分提升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患上肩手综合征的概率更低( P< 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护理过程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获得比采用常规护理更好的护理效果,患者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概率大幅度降低,患者运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能力得到极大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一共收治90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均给予康复治疗,并依循双色球分组法分组,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康复护理及常规护理,获取相关护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改善,观察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