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试验选择胎龄、产期相近的同品种临产母猪28头,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高床产仔(I组)与地面平养产仔(Ⅱ组)。测定、分析试验过程中乳仔猪的增重、发病、成活率及饲料报酬等技术指标。结果表明:I、Ⅱ组间乳仔猪在15日龄、21日龄和35日龄体重及期间增重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I组平均个体断奶重9.97±0.64公斤,Ⅱ组平均个体断奶重8.12±0、96公斤,I组比Ⅱ组提高22.78%;I、Ⅱ组乳仔猪拉稀比率分别为12.88%和23.88%,断奶成活率分别为92.42%和86.57%,期间料重比分别为0.54和0.66,平均每头猪增效I组较Ⅱ组提高32.6%。通过本项目试验表明,采用母猪高床产仔优于地面平养产仔。
简介:一、传统的配种时间以往发情母猪的配种时间多数是在母猪发情中后期进行,一般是护垄母猪在发情期第3天下午或次日上午配种,杂种母猪则在第3天上午或下午进行配种,本地习惯下午配种。通过笔者多年走访母猪饲养户,发现母猪配种时间和产仔时间有联系。调查结果表明,上午配种的208头母猪户,白天产仔的149头,占71.6%,夜间产仔的有59头,占28.4%。而下午配种的250头母猪中,白天产仔的70头,占28%,夜间产仔的180头,占72%。这就说明,上午配种以白天产仔为主,下午配种则以夜间产仔为主。二、试验猪群的配种时间为了使母猪减少在夜间产仔,根据发情母猪排卵规律对本地发情母猪的传统配种时间作了改动,将地方护垄母猪原来在发情期第3天下午或次日上午配种,一律调整为发情期第3天早上或次日凌晨配种。杂交母猪则改为第2天早上或次日凌晨配种,对285头发情母猪先后进行配种试验。结果显示,试配的285头母猪,白天产仔的有258头,占90.5%,夜间产仔仅为27头,占9.5%。经示范推广,只要严格掌握母猪发情周期,对发情母猪配种时间控制好,就可使绝大多数母猪在白天产仔。三...
简介:因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可节省5~10倍以上的公猪的饲养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栏舍的利用率;可以扩大的优良公猪的利用率,有利于优良基因迅速扩展到种群,加速猪群的改良,同时可以将优良公猪应用到商品群,防止本交的局限性;可以减少因本交而导致的生殖疾病的传播;保证了每头母猪配种所用精液的合格,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成绩;可解决育种需要,不必引入公猪所带来的成本及防疫风险,实现了异地交配;可避免公母猪体格差别太大而难以完成的配种任务;有利于大量母猪同期发情配种,适合于工厂化管理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各大中型养殖场及个体养殖户的欢迎和采用,但同时人工授精技术也有相对不足的一面,如公猪患有不良的隐性基因就会在种群迅速扩散;公猪如患有可能经精液传播的疾病如伪狂犬,猪瘟,非洲猪瘟,布氏杆菌等就会经精液迅速传播,人工授精技术人员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各个环节应严格的卫生操作等。生产中常因对精液的质量把关不严,不正确的输精操作过程使得各养猪场对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效果普遍不理想,有的甚至对实施人工授精技术以后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反而低于采用本交,使得部分养猪企业和个人最终又选择了采用本交。综其原因:对人工授精技术不足的一面应用的不够好,其主要表现在后备公猪的选留、公猪站的管理、精液生产的质量检控、人工授精设备及用品的管理与应用、输精技术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针对上述原因探讨如何加强人工授精站的管理及母猪输精管理来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简介:摘要目的对双胎孕妇自数胎动行为进行干预,并分析干预措施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产科收治的71例双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24~32周指导孕妇自数胎动,根据前瞻研究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组(36例)与干预组(35例),常规组按常规流程指导孕妇自数胎动,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强孕妇自动胎动的干预管理,对两组妊娠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孕期严格按要求自数胎动例数(35例)、产检次数(10.2±2.56)明显高于常规组(按要求自数胎动17例,产检次数7.5±2.0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分娩孕周(36.4±1.15周)大于常规组(35.8±1.02周),干预组的早产率(57.14%),剖宫产率(74.29%),围生儿不良结局率5.71%均低于对照组(早产率80.00%,剖宫产率88.89%,围生儿不良结局率25.00%),即对照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双胎孕妇自数胎动的相关影响因素给予有效措施干预,能提高孕妇自数胎动的准确性与规范性,便于孕妇在发现胎动异常后紧密配合医务人员处理,从而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双胎围生期死亡率。
简介:目的探讨双胎妊娠1胎胎死宫内存活胎儿临床预后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于本院分娩的13例孕中晚期双胎妊娠1胎胎死宫内病例。结果双胎妊娠1胎胎死宫内的发生率为2.83%,13例双胎妊娠1胎胎死宫内的患者,7例为单绒毛膜双胎,6例为双绒毛膜双胎。共8名患者接受了期待治疗。1胎胎死宫内确诊的平均孕周为31+4周。双胎妊娠1胎胎死宫内较早期早产(<34周)的发生率单绒毛膜双胎者高于双绒毛膜双胎者,分别为57.1%(4/7),33.3%(2/6);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33.3%(2/6),0(0/5)。期待治疗的患者中,1例出现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因此终止妊娠。5名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新生儿,3名存在颅内病变。结论孕中晚期双胎妊娠1胎胎死宫内者,单绒毛膜双胎妊娠者预后较差。对胎死宫内发生时间较早者,可在密切监测下行期待治疗以降低早产的发生率,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