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是应20世纪30年代编制各流域防洪规划的需求,于1936年在全国经济委员会中附设的整理水利文献编纂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整编工作先后经历60余年,有数十位专家参与工作.该书分别论述了长江、淮河、黄河、运河、永定河等河干支流,以及与之相通的重要湖泊(如洞庭湖、鄱阳湖、洪湖、巢湖、太湖等)的自然情况和治理历史.清代最后90年间主要江河及其治理都发生过重大改变:黄河1855年大改道,夺淮河入黄海,北徙至渤海,并逐步固定在今天下游的位置;淮河由于黄河的淤积,原来的入海通道被堵闭,而改由里下河区入海和由运河一线入江;运行500年的京杭大运河萎缩为江苏和浙江的地区性运河等.其间长江和黄河还发生过千年一遇的洪水:黄河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门峡出现过3.6万m3/s的流量,成为小浪底水库的设计依据;长江在同治九年(1810年)宜昌出现过10.5万m3/s的洪水,成为长江三峡工程的设计依据.在这期间开始引进西方治河技术和材料,诸如开展了主要江河的水文测验和地形测量,设置了电报、电话专线,引进了挖泥船、钢闸门和水泥等器材.可见,这份历史遗产对于研究今天的治河问题,了解江河变迁规律和制定防洪规划,有重要参考价值.
简介:新《水土保持法》的颁布明确规定了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相关工作,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开展起来。由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在我国起步较晚,加上土壤侵蚀本来就是一个机理复杂、规律难循的过程,导致了相关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难题,这些棘手的问题直接制约了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笔者通过相关典型实例,阐述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现状及其指标方法体系,并通过监测指标的筛选、监测点位的布设和监测方法的选择这3个全面涵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各个方面的问题系统阐述了实际监测工作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与建议。
简介:三峡库区内许多滑坡受库水位周期性涨落及降雨的影响,其变形时间曲线呈阶梯状,滑坡变形呈现出阶跃型动态变形演化特征.为了深入研究阶跃型滑坡的动态变形机理,评价预测该类型滑坡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本文以白家包滑坡为例,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勘查资料,充分利用挖掘十多年的监测数据,分析其动态变形特征、变形机理、影响因素和稳定性,预测其动态变形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此类滑坡由于渗透性能较差,当水库退水时,坡体内地下水向水库排水缓慢,形成地下水与库水位的正落差,指向坡体外侧的渗透压力增大,使得坡体稳定性降低.并且库水位下降速率越大,滑坡位移速率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