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进入新千年以来的中国文学理论,诚然并没有出现什么令人新奇和激动的东西,这一点与IT(信息技术)领域那种日新月异的快速变化当然不可相提并论,但是,有一点不应当轻易忽略:这就是面向“文化研究”寻求新的战略性转变。近年来不少文学理论学者纷纷转向文学的“文化研究”,表明“文化研究”正在中国获得迅速发展。如何看待这种新情形?我想这是见仁见智的事,这里不过是提出我个人的一点想法。
简介:颐和园早年唤作清漪园,园里的昆明湖碧波荡漾。湖上西堤南端的第一个桥叫作柳桥。柳桥,远没有十七孔桥和玉带桥闻名,可一个"柳"字,已令人遐想联翩,据说是乾隆取"柳桥晴有絮"之意赐名的。柳桥是一座不大的五孔石桥,两边湖水连天,桥上一座重檐四角方亭,八只朱红亭柱,亭的顶部绘着仕女弄荷,还有一些因年代风蚀模糊不清的旧画。
简介:
简介:独特的︽马桥词典︾朱珩青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的生存家园。一个失去了语言交流环境的人肯定是无法生存的。韩少功在他的长篇新著《马桥词典》里,编撰的马桥地区的日常用语词典,揭示了马桥地区整个的社会状况(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可以说是马桥地区的简明百科...
简介:<正>我的故乡在金井河畔单家坝。这是金井与范林交界处,跨河有座宽6米,长60米的4拱形花岗麻石桥——太平桥。它像艘巨轮横泊,一头搁在金井沙滩,一头衔接范林。这座桥,记不清是哪个年代的先人所造,桥面正中的麻石被独轮车辗出了一道深深的凹痕。今天,它已改头换面了。然而,我对这座古老的桥却有着深厚且特殊的感情。
简介:公元479年,腊月梅开的季节,我出生在南齐钱塘苏家,因生下来瘦弱娇小,爹爹遂取名“小小”。虽是贾商之家,但受祖上香书遗风熏染,我自小能书善诗,四书五经样样精通。在爹娘的掌心里,我度过了一段憎懂幸福的春光。怎奈世事无常,十五岁那年,爹娘染病相继谢世,僮仆四散,我随奶娘贾姨移居西冷桥畔、湖山深处的梅林精舍。“燕引莺招柳夹道,章台直接到西湖。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冷妾姓苏。”
简介:九月下旬,时令虽已入秋,但江南却依然闷热。与我久未联系的诗人小海从苏州突然打通了我的电话,邀我到昆山小聚一下。我因正忙于写作关于法国哲学家乔治·巴塔耶的文章,怕中断以后再捡起来很麻烦,再加上天气比较热,有点不想动。但他坚持要见面,
简介:摘要在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以及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当中,经常需要使用串行通信来实现数据交换。目前,有RS-232,RS-485,RS-422几种接口标准用于串行通信。针对整流桥测试设备中存在的功能不足,设计了以PC机为主机,分布在现场的各个单片机系统为下位机的主从式结构。单片机主要完成整流桥参数的测试和分选,上下位机之间采用RS-485总线进行通信。
简介:一1945年台湾光复,重回睽违了51年的祖国大家庭,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台湾文学终于走上了再出发之路.三、五年内围绕着台湾新文学的重建、再出发,值得文学史记载的重要事项有:
从审美圣殿到多元立交桥
柳桥秋意
犹记廊桥
独特的《马桥词典》
太平桥的变迁
陌上西泠桥畔,若解多情寻小小
庚寅昆山遇旧游:小海、啸峰与巴桥
基于单片机的整流桥测试系统的分析
“桥”与“路”“1947—1949台湾新文学思潮论议”略评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