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观察对象。详细分析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疾病类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具体名称以及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结果100例研究对象应用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占比率有低到高分别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甲羧肟、羟氨苄头孢菌素、羟羧氧酰胺菌素钠、头孢噻乙胺唑、头孢菌素18、头孢氨噻肟、头孢曲松钠、头孢呋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噻甲羧肟使用比例最少,为1%。头孢呋肟使用率最高,为26%。研究中所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有呼吸系统、皮肤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其中皮肤过敏反应占比最高为50%;出现的病症类型包括外伤的感染、手术预防性感染、呼吸系统性感染、消化系统性感染、生殖和泌尿性感染及其他性质的感染,其中呼吸系统性感染占比最高为26%。结论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时候,必须把握好服用剂量和用药方法。应合理科学的服用药物,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以保障患者服药的安全性和发挥最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采集感染性患者粪便进行病原分析,调查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通过以生化分型方法和微生物鉴定分析仪鉴定菌株。结果用Ⅰ系列数值鉴定系列对分离出的4株可疑菌进行鉴定。结论这是一起由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清热类饮片安全事件报道的系统梳理,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及原因,提出清热类中药饮片的警戒与合理用药建议。方法系统检索30年来国内外文献,收集和整理119味清热类中药饮片的ADR/ADE文献,采用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方法对该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收集清热类中药饮片ADR/ADE文献报道144篇,病例数212例,涉及ADR/ADE的中药饮片为35味,占清热类饮片数的29.41%,损害人体多个器官及系统。导致发生ADR/ADE的主要原因有机体因素、饮片质量、过量使用和患者自行用药等。结论清热类中药饮片性寒凉易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其中清热解毒药安全问题相对突出。加强清热类中药饮片的安全警戒,对该类饮片的安全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掌握本地区蝇类种类、密度及消长规律,为蝇类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在本地区设三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放置一个蝇笼,观察 6小时内蝇类数量并记录结果。结果 本地区家蝇、麻蝇和种蝇数量最多。 2016年和 2017年种类最多的为家蝇,占全年总数的 64.00%和 47.53%, 2018年种类最多的为麻蝇, 占全年总数的57.89%。 2016年蝇密度最高为 6.35只 /笼 ·天, 2018年密度最低为 3.02只 /笼 ·天 ,。蝇类密度最高峰发在生 6月下旬 -7月下旬。结论 家蝇为优势种, 6-7月为蝇类发生高峰,应在 4-5月对蝇类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简介:目的探讨切口牵开保护器在预防腹部Ⅲ-Ⅳ类手术切口感染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普通外科收治的Ⅲ-Ⅳ类腹部手术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切口牵开保护器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使用)和对照组(未使用),比较两组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病率的差异。结果共监测患者310例,实验组150例,对照组160例。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4.00%(6例),对照组为11.88%(19例),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2.10±3.30)min、(7.00±2.20)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8.30±4.10)min、(10.00±3.50)d],实验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评分为(2.00±1.70)分,低于对照组的(3.00±1.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切口牵开保护器可有效降低Ⅲ-Ⅳ类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
简介:目的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变应原,以期更好地诊断与治疗。方法对530例皮炎湿疹类患者进行瑞敏标准变应原系列斑贴试验检测。结果530例患者斑贴试验总阳性率87.2%。变应原阳性率位居前8位的分别是硫酸镍(35-8%)、重铬酸钾(34.9%)、卡巴混合物(31.3%)、芳香混合物(31.1%)、甲醛(15.1%)、硫柳汞(14、3%)、苯唑卡因(13.8%)及对苯类(13.0%);男女性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应原分别为卡巴混合物(46.8%,26.6%)、硫酸镍(26.6%,37.2%)、黑橡胶混合物(18.5%,10.6%)、对苯类(25.8%,9.1%)、甲醛(16.9%,7.9%)、苯唑卡因(20.2%,11.8%)及硫氢基混合物(11.3%,2.0%);引起手部及面部皮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应原分别为甲醛(14.1%,6.1%)、黑橡胶混合物(18.6%,7.1%)、硫柳汞(8.3%,17.3%)。结论硫酸镍、重铬酸钾、卡巴混合物、芳香混合物是目前引起皮炎湿疹类患者的主要变应原。卡巴混合物、黑橡胶混合物、对苯类、甲醛、苯唑卡因、硫氢基混合物是男性患者的主要变应原,硫酸镍是女性患者的主要变应原。甲醛、黑橡胶混合物主要引起手部皮损,而硫柳汞则主要引起面部皮损。
简介:【摘要】目的:论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口服类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经观察对比患者用药频率等,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有39例患者使用利尿剂,用药频率最高,占39.00%;21例患者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用药频率占21.00%;有22例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1阻滞剂,用药频率占22.00%;有17例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药频率占17.00%;8例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用药频率占8.00%。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治疗,给予高血压患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有效控制患者高血压症状,实现理想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92例甲状腺BethesdaⅣ类结节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甲状腺BethesdaⅣ类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组织学诊断结果作为本次研究的金标准,进行细胞学特征分析。结果:存在65例患者为FN,27例患者为非FN,FN中26例患者为CNH。结论:CHN属于甲状腺BethesdaⅣ类结节最为主要的诊断疾病。其中滤泡上皮细胞形成的小梁状结构、大小不等三维图状结构、较多散在分布、微滤泡腔内存在黏稠胶质、细胞核增大、核轮廓轻度不规则、可见核仁及排列拥挤对于甲状腺BethesdaⅣ类结节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