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顺利完成手术患者6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研究组为30例,给予对照组术后氯吡格雷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术后替格瑞洛(倍林达)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组术后患者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3.3%)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3.3%),研究组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13.3%)。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替格瑞洛(倍林达)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法和Pringle’s法在肝切除术中应用效果,评价其对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肝肿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法的半肝组,和行Pringle’s法的Pringle’s组。观察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3d、7d血清ALT、AST和总胆红素,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手术时间。结果半肝组在术后3d、7d血清ALT、AST和TBil恢复情况优于Pringle’s法(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方面均少于Pringle’s法(P<0.05)。结论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与Pringle’s法对肝切除互有优势,建议将二者联合进一步减少术后出血,减轻术后功能表损伤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收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采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总结治疗体会。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出血量低,无患者死亡,住院时间6~13天,平均住院时间(9.25±2.17)天,术后随访切口愈合良好;1例患者术后溃疡复发,经治疗后康复。结论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较理想,可有效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危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时机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高危急性心梗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按IABP的应用时机不同分为A组(20例,早期置入IABP),B组(20例,晚期置入IABP),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A组IABP使用时间、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时机应用IABP于高危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中,均安全可靠,但早期应用IABP的疗效更加确切,能够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CT技术在成人髋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如何指导选择臼杯大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21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DDH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行薄层CT扫描并将二维原始数据导入M3D可视化数字化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实体模式下观察髋臼形态,从软件假体数据库中选择合适的臼杯假体,通过3D-CT技术模拟假体植入进行手术预演,利用软件剖面分割技术观察髋臼前后壁对臼杯的包容情况、髋臼内壁厚度与臼杯的匹配度以拟定臼杯假体型号。术后对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对二维术前计划及三维术前计划所拟定的臼杯假体大小型号与实际置换中的假体型号吻合度进行评估。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3~36个月术后随访,平均随访12.8月,术前为(46.2±5.3)分,术后评分为(86.3±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17例,良4例。利用3D—CT技术拟定的臼杯大小数据中85%与实际置换中一致,其组内相关系数为0.865,明显较基于X射线平片所作的二维术前计划准确。结论3D-CT技术指导成人髋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臼杯大小型号选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最大化地增加假体的稳定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后路经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及适应症选择。方法收集我院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给予PECD治疗,通过对比患者颈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和病变椎间高度的变化,分析PECD手术的价值。结果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32例患者手术时间79~121分钟,手术出血量47~172ml,术后住院时间4~8d,佩戴软性颈托1月,复查MRI后提示减压彻底,未发现颈椎失稳。结论在掌握严格手术适应症后,颈椎后路PEC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治疗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晚期多发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7例经彩超、CT及膀胱镜下活检确诊为晚期多发膀胱癌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实施超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结果7例患者经超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治疗后,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时出血量极少,术后肿瘤完全切除4例,3例已穿透膀胱壁很少部分肿瘤无法完全切除。结论对于晚期多发膀胱癌采用超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治疗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肿瘤完全切除,改善其生活质量,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膀胱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中PVP(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TUVP(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成两组,接受PVP治疗的33例为P组,接受TUVP治疗的32例为T组,对照两组疗效。结果T组手术用时较P组短,P组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较T组少,两组术后IPSS均明显较术前低,Qmax明显较术前高,P<0.05,组间比对则差异不突出,P>0.05。结论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PVP能够实现与TUVP相当的效果,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患者安全与护理质量改善之间的关系,观察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成效。方法选取本院眼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作为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开展加强安全管理,旨在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文书书写风险发生几率2.13%、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为2.13%、患者护理质量评分(98.96±1.40)、投诉率0、护理满意度100%,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患者安全的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对护理质量的改善,及医院信誉与形象的维护,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