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L”形有限椎间隙开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有限的“UL”形板间开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01例,平均年龄53.7岁,平均病程6.8年。结果101例获得平均6.8年随访按Naika标准评定,优49例,良43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91.1%(92/101),有91.1%的病例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若手术适应症掌握严格,本术式在减压过程中既减压彻底,又不影响腰椎的稳定性,是一个可靠的方法,加上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椎板间开窗法 椎管减压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视下行寰枢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枢齿状突骨折。方法21例枢齿状突骨折部分伴有寰枢脱位患者行了直视下寰枢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结果21例患者中通过不同的时间其骨折均得到了良好的愈合。结论经寰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术中结合三维CT重建基本可以在直视下完成,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可大大降低手术风险性,易于普遍推广。

  • 标签: 直视下 齿状突骨折 椎弓根螺钉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纯间融合器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患者病例9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腰椎间盘突出椎管探查减压髓核摘除术和腰椎间盘突出椎管探查减压髓核摘除+间融合器术(单纯间融合术)对患者展开治疗,而后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术后3个月随访得知,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远期随访发现,观察组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单纯间融合器对腰椎键盘突出症展开临床治疗,远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单纯椎间融合器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远期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与间融合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40例行显微镜直视下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间融合术患者,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31min~159min,每个节段平均为(44.56±10.34)min;术中出血量为51ml~601ml,每个节段平均为(150.24±54.56)ml。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0.45±3.23)分,术后为(14.13±2.54)分,手术前后JOA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本组40例患者中,术后采取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手术部位彻底减压。结论显微镜直视下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及间融合术效果明显,损伤小,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脊髓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椎间融合术 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 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成形术(Vertebral-basilararterystenosisstentangioplasty)对后循环供血障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评价其治疗价值。方法对于诊断明确的-基底动脉狭窄患者60名,随机分为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形术治疗组及内科药物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结果支架置入成形术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内科治疗可发生TIA、后循环梗死等并发症。结论-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成形术安全可靠,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能给后循环供血障碍患者带来更好远期预后,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后循环供血障碍 椎-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经皮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体高度为目的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经皮体成形术与传统的老年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的治疗方法相比,其具有手术创伤小、快速止痛、改善生活质量、便于推广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通过TESSYS技术治疗,观察骶骼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时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后1个月,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3-4、L4-5、L5-S1段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结论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TESSYS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5例,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未有明显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迅速有效的缓解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7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就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81.58%,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3.4±0.8)显著低于对照组(4.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53%显著低于对照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体骨折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快速恢复患者体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骨水泥 辩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ischemia,VBI)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SkinResponse,SSR)的特点。方法我们用回顾、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VBI患者的SSR表现。结果VBI患者SS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潜伏期延长,波幅(率)降低。结论SSR能客观地判断VBI患者交感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可作为VBI诊断的参考指标。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螺旋CT对胸椎小关节退行性变诊断的优越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64例胸椎小关节退行性的CT表现。结果胸椎小关节退行变可发生于胸椎任何节段,表现为小关节突骨质增生、硬化,间孔变窄,变形。小关节间隙狭窄,小关节腔内“真空症”,关节软骨下囊变,黄韧带钙化等表现。结论螺旋CT诊断胸椎小关节退行性变检查方便,快速,准确,对诊断胸椎小关节退行性变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 标签: 胸椎 椎小关节退行性变 螺旋CT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配合倍他司汀和葛根素静脉滴注,西比灵和阿斯匹林肠溶片口服,对照组采用单纯静滴倍他司汀和葛根素静脉,西比灵和阿斯匹林肠溶片口服,7天为一个疗程,连用2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3.6%,P﹤0.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疗效肯定。

  • 标签: 眩晕 中西医结合 辩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体压缩骨折中应用PVP与PKP治疗,探究分析治疗效果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在2016年12月—2018年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老年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在对照组中应用PVP,在观察组中应用PKP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在老年体压缩骨折中应用PKP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较好,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VP PKP 老年椎体压缩骨折 治疗效果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颈部热敷对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本次研究的80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例,均是我院在2013年7月—2015年4月一段时期内收治的患者,诊断严格按照。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中药治疗组则加用中药热敷治疗。常规治疗14d之后,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底动脉供血状况。结果中药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仅为75%(30/40);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使用我院引进的多普勒超声仪(机型JYQTCD-2000,产地北京)对8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基底动脉供血状况进行检测,观察和记录数据包括椎动脉、基动脉这两项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的血流速度(VP)和舒张期的血流速度(VD)2。但是中药组的基动脉供血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基动脉血流的速度,可以用到临床治疗中。

  • 标签: 眩晕 椎基动脉 颈部中药热敷 供血不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耳尖放血联合高压氧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影响。方法选择112病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男60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应用高压氧联合耳尖放血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86.5%,两组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耳尖放血可改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眩晕症状。

  • 标签: 椎-基动底动脉供血不足性不足性眩晕 高压氧治疗 耳尖放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成形术(PVP)在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08至1010年以来,29例资料完整的接受体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资料。患者均有明显胸背部疼痛。对29例患者的36个体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经皮体穿刺并注入骨水泥成形。PMMA注入量为3~7ml,平均4.7ml。术后进行CT检查,严密观察并发症并指导患者的康复训练。患者随访3~15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为术后1~6天,平均3.2天,持续观察可以发现止痛效果是持久有效的。有5个体骨水泥溢入椎间盘,2个体骨水泥溢入旁软组织,29例病人均未发生感染、脊髓压迫、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经皮体成形术作为一种介入放射学中有效、安全的微创临床治疗手段,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有较好的疗效和较少的并发症。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间融合加单侧椎弓根固定对腰椎间盘症的治疗效果,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我院在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单侧间融合加单侧椎弓根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后,其中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为(1.13±0.24),ODI评分为(11.25±1.24),而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4.56±0.89),ODI评分为(20.65±3.76)。另一方面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而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8%。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进一步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使用单侧间融合加单侧椎弓根固定对腰椎间盘症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单侧椎间融合 单侧椎弓根固定 腰椎间盘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其机制、特点。方法对35例手术病例进行术前、术后1年、3年随访,行VAS及ODI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TED术后1年、3年优良率为91.4%和8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年、3年VAS及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PTED术能直接到达病变位置,摘除突出髓核,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输注小剂量地佐辛联合0.2%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用于经皮体成形术监护麻醉疗效。方法选择经皮体成形术行(PVP)治疗的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分别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术中用口述分组评分法(vas)评分评估两组病人的疼痛程度,采用Ramsay评分法评定镇静程度,同时记录骨水泥放入前后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置人前、后的心率、和血压变化,两组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的镇静、镇痛程度,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地佐辛用于经皮体成形术局麻监测麻醉镇痛完善,镇静适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地佐辛 经皮椎体成形术 监护麻醉 超前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