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结局。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产妇有91例(其中8例为阴道试产失败转为剖宫产),约占75.83%,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有29例(另有8例试产失败转剖宫产),约占24.17%,试产成功率为78.38%。8例阴道试产失败中有胎位异常1例,宫内窘迫5例,产程停滞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孕妇其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高于阴道试产孕妇,且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低于阴道试产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孕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明显高于阴道试产孕妇的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只要不存在剖宫产指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建议在严密监测下行阴道试产,有利于降低产后并发症,并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全口义齿修复的效果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4月进行全口义齿修复的92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92例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划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义齿修复治疗,以及全口覆盖义齿改良修复术,观察两种不同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全口义齿修复方面,满意30例,基本满意16例,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在全口义齿修复方面,满意24例,基本满意10例,满意率为73.9%。两组患者在满意率的对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口覆盖义齿改良修复术,能够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在临床操作的难度上并不高,有利于患者的更好康复。全口覆盖义齿改良修复术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促使患者的牙槽嵴健康情况,得到明显的好转,在吸收方面表现较少,患者所表现出的满意度非常高,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详细地探讨了金属烤瓷冠在牙齿缺损时修复后的的疗效。方法对84例牙体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采用钴铬合金烤瓷冠进行修复,对照组则采用光敏树脂进行修复,对比两组牙体缺损患者在修复后前牙美学、修复体和牙体颜色以及修复体脱落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牙体缺损的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前牙美学、修复体和牙体颜色以及修复体脱落率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牙体缺损需要修复患者,临床选择钴铬烤瓷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正常咀嚼功能,达到咬合器官的完整性具有一定的意义。在临床能够获得较好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地推广。
简介:摘要胃肠外科术后容易出现肠道屏障受损,身体免疫系统被破坏,进而引发高烧、呕吐等病状,本文主要研究胃肠外科手术与细菌移位、以及肠道粘膜屏障、并发症感染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主要选择120例患者,其中60例观察组,分别在术前2h和术后2、24、48h采集外周血,进行全血细菌DNA、血D-乳酸等监测。观察指标为体温大于38°C或小于36°C,心率大于90每分钟等可判定SIRS感染,说明胃肠外科手术后感染症并发。在观察中可以发现,术后的血浆D-乳酸在2小时后开始升高,但是在24小时之后不会在升高,可判定24小时为其最高峰值。不仅如此,PCR阳性的患者外周血血浆D-乳酸浓度也(P<0.01),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表1)。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颈性眩晕症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共计30例。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均占15例。其中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晕眩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眩晕症状VAS评分为(1.22±0.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85±1.56)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眩晕症状,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重大自然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也给人们造成严重心理创伤,心理创伤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干预,很难在短时间内脱离恐慌,回归正常状态,今后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会很高。如果处理不好,心理问题可能一直伴随他们终生,甚至导致精神疾病,给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心理救援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灾后救援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而我国、我省、在这方面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完善的灾后心理救援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如何将整个救援工作规范化,实行统一的组织管理,规范的救援模式,形成救援的长效机制,使救援实施得到科学、长期、稳定的保障,对于今后在灾后开展及时、有效、持续的心理救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