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6 个结果
  • 简介:为进一步控制GCrl5轴承铜碳化物液析,进行了加热温度与碳化物溶解扩散之间的关系研究,确定了GCrl5轴承钢比较合理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并将试验应用于现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在现有加热能力的务件下,将加热温度提高到1200~1280℃,保温时间在3h以上,使碳化物液析得到了控制,取得了明显效果。

  • 标签: GCR15轴承钢 碳化物液析 加热温度 保温时间
  • 简介:本文以300kA铝电解槽为例,从各个方面对其电解过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电解铝生产工艺的优化及控制技术的改良方法。

  • 标签: 铝电解槽 工艺技术条件 控制技术
  • 简介:针对某银钒石煤矿钙含量高的特点,进行了反浮选工艺流程试验和扩大连续试验,较好地回收了有价元素钒及银,并有效地降低了银钒精矿中的CaO等杂质。扩大连续试验获得银钒含V2O51.49%、含Ag151.22g/t;V2O5和Ag的回收率分别为95.38%和87.18%,CaO的脱除率为94.11%,试验指标较理想,为同类型石煤钒矿选矿提供了有效途径。

  • 标签: 高钙 石煤钒矿 银钒矿 反浮选 扩大试验
  • 简介:以短炭纤维、Si粉、炭粉和树脂为原料,通过均匀混合、温压成形,在1500℃原位反应最终制得C/C—SiC复合材料。测试试样的开孔隙率、热扩散率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制备工艺过程中后续炭化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对摩擦表面及磨屑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树脂浸渍炭化工艺制备的C/C—SiC制动材料具有适中的摩擦因数和较低的磨损率;经后续炭化,树脂转变为树脂炭,以磨粒的形式增大摩擦力,同时有效地降低了磨损率。

  • 标签: C/C—SiC复合材料 温压 原位反应 摩擦磨损
  • 简介:试验研究的矿样来自西藏墨竹工卡,矿石为复杂难选铜铅锌多金属矿。依据矿石性质的特点,铜铅锌浮选采用铜铅混合浮选、然后再进行铜铅分离,铜铅浮选尾矿进行浮选锌矿物的原则工艺流程。该工艺的关键技术如下:(1)铜铅混合浮选采用BD、丁基铵黑药和黄药组合捕收剂;(2)采用硫化钠、硫酸锌和碳酸钠组合作为锌矿物的抑制剂;(3)铜铅分离采用活性炭脱药;(4)CMC、Na2SO,和Na2SiO,环保型的组合药剂作为铅矿物的抑制剂。通过上述技术创新,成功地实现了铜铅分离,并取得良好的选矿试验指标。该工艺率先于2007年在西藏中凯墨竹工卡选矿厂取得成功。

  • 标签: 复杂铜铅锌矿选 铜铅混合浮选 铜铅分离 组合捕收剂
  • 简介:葫芦岛有色成功研发除硅渣热酸浸出新工艺,初获成功。截止到4月5日,累计处理除硅渣180余吨,除硅渣含铟指标同比下降0.2%,为公司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 标签: 热酸浸出 葫芦岛 硅渣 工艺 经济效益
  • 简介:介绍双鼠笼转子结构特点,对重复发生断条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修复措施,对转子修复工艺进行优化,提高电机断条故障修复后的稳定性,延长电机在线运行时间。

  • 标签: 电动机 双鼠笼转子 断条修复 优化
  • 简介:以干法成形技术制备的炭纤维坯体为预制体,酚醛树脂作粘结剂,通过浸渍、模压、炭化、CVD和石墨化制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炭纸。借助扫描电镜(SEM)观察炭纸表面形貌,用四探针法测试炭纸面电阻。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模压与CVD复合工艺在炭纤维表面形成连续均匀的热解炭层,增强纤维与基体的结合,减少裂纹缺陷,提高炭纸的导电性能;炭纸横向和纵向的面电阻分别为0.34Ω和0.37Ω,小于日本东丽炭纸的面电阻0.43Ω和0.70Ω。

  • 标签: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化学气相沉积 浸渍模压 面电阻
  • 简介:通过对精炼后板材产生皮下气泡的原因分析,提出本厂精炼炉合理的脱氧、造渣制度。

  • 标签: LF炉 皮下气泡 脱氧
  • 简介:F17以东矿山1172.5分段的回采工艺原设计为下向六角形高低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随着矿山生产能力以及压力的逐年增大,按原六角形高低进路回采工艺,面临着诸如充填对采场进路回采进度限制、不能高效科用大型无轨设备等诸多问题。因此,1172.5分段采场回采工艺调整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综合论述了下向水平进路回采工艺的优点,并对该方案与六角形高低进路回采工艺进行了比较。

  • 标签: 回采工艺 下向水平进路回采 矿山生产 高低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
  • 简介:从生产操作、药剂制度、设备优化、节能降耗等方面,酒钢选烧厂浮选工艺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与实践。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表明:该工艺工艺参数、选别性能的提高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且在诸多方面不断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效益。

  • 标签: 生产操作 药剂制度 设备优化 节能降耗
  • 简介:阐述转炉渣对精炼造渣的影响,分析钢水中酸溶铝不稳定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一整套LF炉造白渣工艺流程。说明造白渣工艺对控制酸溶铝含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LF精炼 白渣 酸溶铝 工艺控制
  • 简介:主要介绍了贵溪冶炼厂新30万t闪速炉余热锅炉的工艺过程、结构特点和生产实践,并就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 标签: 余热锅炉 生产实践 措施
  • 简介:日前,广西有色金属集团下属的广西冶金研究院开展的“贵州泥堡难处理金矿选冶工艺技术研究”取得突破,通过采用选择性多级浮选工艺及金矿的阶段式深度处理技术,使该金矿从原本不足10%的浸出率提高到92%以上,大大提高了该金矿的开采价值。

  • 标签: 难处理金矿 选冶工艺 浸出率 深度处理技术 矿石 有色金属
  • 简介:1问题的提出二轧分厂是南京钢铁厂最老单位之一,以生产中型角钢为主。长期以来。由于在原有工艺、设备条件下较难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更由于"二火成材"能耗高,成本高、效益低而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如何发挥老单位的

  • 标签: 综合成材率 双层辊道 市场竞争能力 轧制线 轧制节奏 工艺改造
  • 简介:采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轧制应变速率、不同终轧温度、不同轧后冷速对20CrMnTiH齿轮钢带状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轧制应变速率0.05s-1、终轧温度940℃、轧后冷却速度0.8℃/s时,试验试样的铁素体带宽最窄。通过工业化试验,以Gleeble热模拟试验结果为指导并结合本钢特钢生产过程实际情况,使20CrMnTiH齿轮钢的带状组织级别控制在2.0级以下,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Gleeble热模拟 热轧工艺 20CRMNTIH齿轮钢 带状组织
  • 简介:以钼粉及氧化锆粉为原料,采用不同的烧结工艺参数,在常压氩气气氛下烧结制备50%Mo-ZrO2金属陶瓷。采用四电极法测量该金属陶瓷的高温电导率,在1580℃下进行钢液和碱性熔渣侵蚀实验。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1600~1650℃,保温时间为2~4h的条件下,随保温时间延长或烧结温度升高,烧结体更加致密,孔隙率下降;因而金属陶瓷的电导率提高,耐钢液和熔渣侵蚀性增强;在1600℃、保温4h条件下烧结的试样密度最大(6.49g/cm^3),高温电导率最高(1600℃下的电导率为101S/cm),耐钢液和熔渣侵蚀能力最强。钢液对金属陶瓷的侵蚀主要为Fe和Mo的相互溶蚀,熔渣对金属陶瓷的侵蚀主要作用于ZrO2陶瓷相,熔渣中的Al2O3取代金属陶瓷中的ZrO2。熔渣侵蚀过程中,CaO与金属陶瓷中的ZrO2发生反应生成高熔点CaZrO3相,阻止熔渣对金属陶瓷的进一步侵蚀。

  • 标签: Mo-ZrO2金属陶瓷 钢液 熔渣侵蚀 断口形貌 烧结工艺
  • 简介:以Cu为基体,加入Co,Fe,Cr,Sn粉末,采用不同的工艺进行混合,经模压成形与热压,制备Sn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4%和6%的2种超薄cu基金刚石切锯片胎体材料,用显微硬度仪、金相显微镜(0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仪等表征该胎体材料的显微硬度、组织和成分,研究混粉工艺对胎体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采用所有原料粉末进行混合球磨的混粉工艺时,所得胎体材料含有更多的铜锡固溶体,胎体平均硬度(HV0.1)比未经球磨混粉的分别提高186.20MPa(含4%Sn)和215.30MPa(含6%Sn);与之相比,采用将Cu粉和sn粉混合球磨后再加入其他粉末的混粉工艺制备的胎体,平均硬度略有提高;球磨后sn粉附着在Cu粉上,更易形成铜锡固溶体,并且金属粉末大量变形,发生严重的加工硬化,从而影响冷压成形率;随胎体中sn含量从4%增加到6%,铜锡固溶体增加,胎体的平均硬度(HV0.1)分别从709.91、884.25和896.1lMPa提高到883.18、986.22和1098.48MPa。

  • 标签: 热压 Cu基胎体 球磨 固溶体 硬度 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