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煌煌巨作《清明上河图》,以三分之一的篇幅,精心描绘了汴河上紧张、繁忙的航运景象:造型优美的客、货船,或停泊装卸货物,或接客待发,一艘驶近虹桥的大船,出现了紧张的场面……。宋人周邦颜在《汴都赋》中描写道:“舳舻相衔,千里不绝,越舱吴艚,官艘贾舶,闽讴楚语,风帆雨楫,联翩方载,钲鼓镗铃”。廖廖数语,展现了北宋最大内河港口——汴京的繁华气派。汴河是北宋首都汴京的交通大动脉。《宋史·河渠志》:“汴河,自隋大业初,疏通济渠,引黄河通淮。……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宋人张方平在论及汴河时也说道:“辅漕运而兼师旅,依重师而为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可见这百万
简介:西汉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与桑弘羊等人曾对秦朝历史的系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出现了"过秦"与"道秦"的两种不同声音。贤良文学的"过秦"是汉初"过秦"思潮的继承和延续,意在引起人们对秦朝速亡教训的思考和警觉,从而论证调整政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也存在着对秦朝的历史地位肯定不足,对法治主义全盘否定的历史局限。以桑弘羊为首的部分执政者,赞扬秦朝的历史人物,肯定秦朝的历史地位,意在坚持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政治路线,维持汉武帝时期盐铁专营、均输平准的经济政策。他们一改汉代"过秦"的旧论,突破对秦朝历史"不敢道"的藩篱,在对秦朝历史的研究与评价上是有贡献、有突破的。
简介:在中华民国教育史上,也即在1929年至1930年期间;曾试行过一个以“大学院”、“大学区”冠名的教育行政制度。这个新制度的肇创人即为民国教育界公认的“泰斗”蔡元培。然而,这一时有“奇葩”之誉的制度仅为昙花一现,试行不到两年便被废止,而作为“栽花人”的蔡元培先生,在这一制度试行之前,曾帮助蒋介石建立了南京政权,在这一制度夭折后,却愤而辞去本兼各职,出走南京,甚至与中共结盟,反对蒋介石独裁。这在蔡元培一生中称得上是一次最重大的转折,而这一转折的原因,显然与大学院制的兴废直接相关。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大学院”制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制度,它为什么夭折?蔡元培又为什么在推行这一制度失败后,从积极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