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应用门诊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应用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的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疾病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观察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血糖相关指标、疾病认知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改善血糖相关指标,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所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好评率、护理前后血糖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等进行了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观察组护理好评率96.3%,高于对照组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糖尿病观察组患者而糖指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差护理小组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将糖尿病护理小组应用到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来到我们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此次课题观察指标,利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分组,一组接受临床传统护理,共计30例作为对照组,一组接受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共计30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进行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为糖尿病患者应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浓度及其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196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将患者分为病例组(T2DM合并DN,163例)和对照组(T2DM未合并DN,33例)。病例组再按不同UACR进一步分为正常组(Ⅰ组,UACR<30 mg/g,21例)、微量组(Ⅱ组,UACR≥30~≤300 mg/g,50例)、大量组(Ⅲ组,UACR>300 mg/g,43例)和大量并高血压组(Ⅳ组,UACR>300 mg/g且合并高血压,49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VASH-1、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以及其他血生化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2DM合并DN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SH-1与UACR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的UACR[(1 175.9±120.4) mg/g]、CRP[(9.80±2.01) mg/L]、ESR[(20.61±2.20) mm/h]、TGF-β1[(16.75±2.05) μg/L]、VASH-1[(645.3±183.5) ng/L]高于对照组[(11.5±2.0) mg/g、(4.77±1.34) mg/L、(8.33±1.56) mm/h、(10.63±1.97) μg/L、(416.3±162.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3.39、13.76、30.54、15.75、6.66,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SH-1(OR=1.881,95%CI 1.146~3.089)、UACR(OR=1.511,95%CI 1.064~2.146)、TGF-β1(OR=1.846,95%CI 1.135~3.001)均为T2DM合并DN的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09、0.022、0.012)。Ⅲ组及Ⅳ组患者血清VASH-1[(693.5±201.4)、(709.8±214.7) ng/L]均高于Ⅰ组、Ⅱ组[(585.3±162.1)、(632.9±165.5) n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46,P<0.001)。Ⅰ组、Ⅱ组、Ⅲ组及Ⅳ组患者CRP[(7.08±1.36)、(8.99±3.72)、(10.58±3.48)、(11.64±3.50) mg/L]、ESR[(17.36±1.76)、(19.05±4.12)、(21.45±5.74)、(22.69±9.13) mm/h]、TGF-β1[(14.75±1.97)、(16.50±1.90)、(17.06±1.23)、(18.39±1.46) μg/L]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3.48、156.61、25.83,均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VASH-1与UACR有明显正相关性(r=0.532,P=0.008)。结论T2DM合并DN患者血清VASH-1的浓度随UACR的增加而增加,VASH-1可能成为预测T2DM早期DN新的标志物。
简介:近些年,受到人们生活形式以及饮食方式改变的影响,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出现概率和危害程度逐渐上升,对居民安全、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危害和影响,社会群众、医学界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也一直保持高度关注,不断针对这一病症的治疗进行研究和分析。其中,介入治疗是当前医院临床上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展开治疗较为合理的方式之一,依据介入治疗可以适当、合理改善这一疾病的症状,让患者可以通过治疗逐渐提高生活质量。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新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合并肾脏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为认识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更多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L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肾组织病理检查是否合并肾脏TMA分为肾脏TMA组和非肾脏TMA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肾病理检查、治疗措施及预后的差异。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复合终点,包括患者全因死亡、进入终末期肾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基线值的50%。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方程法分析LN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 133例LN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肾脏TMA组48例,非肾脏TMA组1 085例。与非肾脏TMA组比较,肾脏TMA组患者合并高血压比例(χ2=16.310,P<0.001)、基线血肌酐(Z=-6.918,P<0.001)、24 h尿蛋白量(Z=-2.232,P=0.026)较高;肾脏病理活动性指数(AI,Z=1.957,P=0.001)评分及慢性化指数(CI,Z=1.836,P=0.002)评分均较高;治疗上多采用激素冲击(P<0.001)、血浆置换(P<0.001)等治疗方案;平均治疗(12±2)个月后,患者完全缓解率较低(χ2=10.455,P=0.001),治疗无反应率较高(χ2=6.047,P=0.014),表现为更差的生存预后(Log-rank检验χ2=26.490,P<0.001),且肾脏TMA是LN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47,95%CI 1.210~4.553,P=0.012)。结论相比未合并肾脏TMA的LN患者,合并肾脏TMA的LN患者高血压比例、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AI及CI值较高,治疗反应性及肾脏预后较差。合并肾脏TMA是LN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小血管病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于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参加查体、有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及血清甲状腺功能检查的60岁以上的被试者314例进行横断面研究。脑小血管病组要求头部MRI达到以下标准:Fazekas评分≥3分;或Fazekas评分≥2分,合并1个腔隙;有新发皮层下梗死灶;有脑微出血。比较脑小血管病组(129例)和无脑小血管病组(对照组,185例)的甲状腺功能有无差异。结果脑小血管病组和对照组的甲状腺功能比较,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0,P=0.001)。有腔梗组和无腔梗组的FT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6,P=0.002),有脑微出血组和无脑微出血组的FT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5,P=0.034),脑白质高信号的Fazekas评分各组间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反T3)(F=3.092,P=0.027)、FT3(F=5.427,P=0.001)、游离甲状腺素(FT4)(F=2.646,P=0.04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高脂血症、反T3、FT4后,年龄(OR=1.044,95%CI:1.022~1.067,P=0.000)、高血压(OR=0.533,95%CI:0.294~0.963,P=0.037)、FT3(OR=0.276,95%CI:0.159~0.478,P=0.000)与脑小血管病有关。结论老年人正常范围内较低的FT3水平与脑小血管病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广西老年人群心血管病高危对象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流行特点。方法60岁以上的项目点常住心血管疾病高危居民,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符合下列标准之一:(1)心肌梗死病史、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脑卒中病史;(2)高血压、血脂异常;(3)筛查对象十年心血管病患病风险≥20%的高危对象。结果(1)纳入调查68 324人,男29 542人(43.2%)、女38 782(56.8%);高危对象20 999人,男9 486人(32.1%)、女性11 513人(29.7%);(2)高血压患病率为50.2%(男51.20%、女49.4%,P<0.05)、糖尿病患病率为24.1%(男24.1%、女24.1%,P>0.05,);(3)吸烟率为14.0%(男32.1%、女0.1%,P<0.05);(4)超重率为42.2%(男44.6%、女40.4%,P<0.05),肥胖率9.0%(男8.6%、女9.3%,P<0.05);(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值分别:4.70 mmol/L(男性4.49 mmol/L、女性4.90 mmol/L,P<0.05)、2.73 mmol/L(男性2.63 mmol/L、女性2.82 mmol/L,P<0.05)。结论广西老年人心血管病高危对象的检出率较高;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与控制率及吸烟率均低于全国水平,糖尿病控制率普遍偏低;老年男性的超重率高于女性,女性肥胖率、TC、LDL-C水平高于男性。
简介:摘要遗传性脑小血管病(hereditary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hCSVD)是一组由单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脑小血管疾病。尽管不同类型hCSVD患者的发病年龄存在很大的变异,但青中年起病(≤45岁)的卒中具有重要临床提示价值。患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肢体运动障碍、情感障碍等症候群,且多数类型伴随脑外器官的损害。影像学和病理检查显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脑微出血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具有代表性的病种主要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HTRA1相关显性遗传性脑小血管病、胶原蛋白4A1/2相关脑小动脉病、视网膜血管病变伴白质脑病和系统性表现、显性遗传性脑淀粉样血管病和Fabry病等。近年来我国学者在这些疾病的诊疗中发现并总结了中国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流程,因此我们组织从事该类疾病诊治和研究的专家,以我国hCSVD相关研究为基础,参考国外相关文献,针对不同类型hCSVD的临床和影像特点、诊治方法提出临床工作建议,以指导临床医师在卒中诊疗工作中能识别hCSVD,使患者及时得到明确诊断和规范治疗。
简介:摘要心血管病是国内外导致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主要病因,促进居民对疾病风险的认知与了解、加强风险沟通与管理在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风险沟通立足于风险评估模型的估算结果,通过短期或长期、定量或定性、常规护理或个性化沟通、积极回应或间接沟通等形式和策略,帮助风险筛查者更准确地理解风险信息,引导筛查者积极参与健康管理决策,促使他们及时改善生活行为方式或使用药物干预,从而达到预防心血管病、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鉴于风险沟通在临床实践与人群防治中的积极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对心血管病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沟通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介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衰合并心血管病的血液透析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取的进行血液透析治理的肾衰合并心血管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干预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机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短,并发症发病率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脑血管病介入术后患者护理时,将综合围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其中,对患者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收入的130名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选择介入手术进行治疗,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设置65名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综合围术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记录,评估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护理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脑血管病介入术后患者的护理时,选择综合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并发症状况和生活质量,临床可应用价值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对健康教育在老年脑血管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0月,结束于2020年10月,研究对象为这一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共90例,为了更好的了解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将90例患者按照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老年脑血管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