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小额诉讼制度是落实司法便民利民、优化司法资源配置、解决'案多人少'矛盾的有效制度设计。该项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适用率不高、适用类型单一、程序转换率高等现象,影响了民事诉讼法的实施效果。司法实践中需要明确小额诉讼的功能定位,坚持小额诉讼的强制适用,简化审理程序,强化司法宣传,激活小额诉讼的制度优势和价值。

  • 标签: 小额诉讼 强制适用 民事诉讼
  • 简介:法律体系概念本身就是一种均衡的话语结构,只有在广义的均衡法律体系概念语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话语结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协调和统一。“中国特色”的民族主义法理应当取法现代性的公民国家建设,围绕法律的历史体系发挥其话语功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法理应当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为准,抓住法律的价值体系做好文章;“法律体系”的建构主义法理应当效法德国“潘德克顿”法学原则,以法律的规范体系建构为核心基点。三者均衡的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法治历史经验、价值理念及规范内容有机整合于法律体系的动态实践之中。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话语结构 民族主义法理 社会主义法理 构建主 义法理
  • 简介:在关于赦免的讨论中,被赦免者的意愿常常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纵观美国判例法发展史,围绕这一问题产生了"关于总统特赦的目的是一般福利还是仁慈","特赦的性质是公共行为还是私人行为"等一系列争议。事实上,这些争议背后隐藏着人们普遍认可的一般性原则——赦免必须能够为被赦免者带来利益,这一原则要求被赦免者的意愿必须被赋予法律意义,因为赦免是否能够带来更佳处境,被赦免者最具有发言权。这一逻辑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制度要求:一方面,在我国自上而下启动的特赦模式中,未经同意的赦免对于特定被赦免者而言不具有约束力;另一方面,应赋予犯罪人或者受其委托的近亲属或律师自下而上申请特赦的权利,并设置相应的渠道和程序。总而言之,赋予被赦免者个人选择以法律意义,意味着现代赦免制度必须在政治目的和人权保障两种价值之间寻求平衡。

  • 标签: 赦免 宪法实施 人权 仁慈
  • 简介:近一个世纪里,中国法学界分别于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颁布前后与近年劳教制度废除后两次热议保安处分制度。民国时期对保安处分制度的移植与实践,可展现出近代法制变革中三对重要矛盾关系的具体影响。近代法制改革绕不过中西法制与法文化的冲突。以禁戒处分为代表的保安处分不仅是典型的舶来制度,更是民国赶超式立法的代表。由于民国烟毒泛滥,着眼于社会长远发展的刑法典与回应社会迫切形势的刑事特别法在处置吸食烟毒犯罪方面存在尖锐对立。而禁戒处分在实践中有效平衡了两者之间的冲突。不过,由于民国时期国家能力的薄弱,禁戒处分在基层地区的实践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被基层司法者滥用,以至于背离制度设计之目的。

  • 标签: 保安处分 禁戒处分 烟毒案件 基层司法 国家能力
  • 简介:专家辅助人制度是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2014年两起轰动案件审理中,专家辅助人参与庭审.体现了这一制度在维护司法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方面的积极功效。由于立法仅对专家辅助人制度做出简约规定.因而在专家辅助人的主体地位、中立性、准入机制以及专家意见的证据属性等方面存在诸多理论争议。应当在吸纳理论共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专家辅助人制度予以立法完善。而对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开放态度,将会有助于此领域的实践探索.有助于我们继续积累不同的实践经验。

  • 标签: 专家辅助人 刑事诉讼法 司法鉴定制度 实践经验
  • 简介:对于不法原因给付的财产,民法理论及立法大都否认给付者有返还请求权,但现今的审判实践及理论有限度地承认了给付者的返还请求权。对于受托者将财物据为己有的,能否成立刑法上的侵占罪,各国立法并没有特别规定,刑法理论及审判实践的多数观点持肯定说。对于民法上不得要求返还的不法原因给付财产,如果刑法上将侵占该财产的行为认定为侵占罪,这会导致在民法上不值得保护的利益刑法又加以保护。在违法性问题上,是采取违法一元论还是违法相对论,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点。刑法、民法由于其任务、性质存在差异,保护的客体并非全然一致,民法注重的是对权利、利益的保护,而刑法更注重的是社会秩序的维持,财产犯罪的保护对象从本权说向占有说、从法律的财产说向经济的财产说的转变就说明了这一点。基于此,应当抛开民法对财产的保护,承认侵占不法原因给付的财产成立侵占罪。

  • 标签: 不法原因 侵占罪 违法性
  • 简介:<正>由于国际航运市场的不景气,船东破产事件频繁发生,尤其是在发生了重大海损事故之后更是如此。在船东破产后,对船东具有赔偿请求权的第三人通常会选择对船东的责任保险人——保赔协会提起直接诉讼,这往往也是其获赔的惟一途径。在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定的强制责任保险的情形下,第三方直接起诉保赔协会于法有据,不存在任何法律障碍。但是,对没有强制责任保险要求的一般海事责任,在第三人对协会提起直接诉讼

  • 标签: 保赔协会 三人 保险合同 强制责任保险 赔偿请求权 国内法规
  • 简介:减刑工作是监狱执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社会关注监狱工作中的一个焦点.这个环节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国家法律的威严,关系到监狱的执法形象,也关系到监狱的安全与稳定,可谓事关大局.为了确保监狱干警秉公执法、正确行使减刑建议权,我监近年来通过量化罪犯减刑条件,严格减刑程序,确保减刑工作公开、公正,促使监狱工作全面健康发展.2000年1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我监又大胆探索和实施了减刑计划公示制,使减刑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通过1年多的实践,这项制度已经深入人心,受到监狱干警的普遍认同和支持,受到全监罪犯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响应,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树立了监狱公开、公正执法的良好形象.

  • 标签: 中国 减刑计划公示制 监狱执法 现实意义
  • 简介:依循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神,检察机关以和解制度为契机,以相关法律规范为基础,透过相关实务数据和现实案例的分析,研究检察机关针对轻微刑事案件运用和解制度的实证运作效果,以期达到宽严相济的检察效能。

  • 标签: 轻微刑事案件 和解制度 宽严相济
  • 简介:“直接适用规则”是国际私法理论中的一个特有概念。长期以来,直接适用规则淹没于公共政策的暗影之下,被认为是公共政策理论在法律适用方面积极作用的体现。但随着国家干预经济运行职能的进一步增强,以及在国际民商事交往中更好地保护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客观需要,国家所制定的某些具有强制力的法律规范在调整涉外民商事关系时,可以不经传统法律选择规范的指引,而直接适用于该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这种国家公共权力对私法关系的频繁介入,使得直接适用规则成为重要的准据法确定的修正手段。

  • 标签: “直接适用规则” 对外担保合同 有效性 法律适用 中国 国际私法
  • 简介: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搞好司法行政工作的科学理论,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开拓创新、指导工作。通过学习,有如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 标签: 司法行政工作 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 持续快速发展 作协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案多人少"现象已经成为制约国家法治发展的瓶颈,其表现具有地域性和集中性。问题的界定,应该以一线法官年均结案150件为标准,其产生的原因包括司法需求快速上升、司法资源配置不合理、司法效率不高。破解"案多人少",增加法官数量和依靠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司法设计是局限的,应该从法院内部优化的角度予以考量,进而推行法官员额制度与助理制度,辅之控制不合理的司法需求,加快《强制执行法》的出台,从而使人民法院能够更好应对这一难题。这也有助于提高法院审判质效,维护司法的权威与公信。

  • 标签: 基层法院 案多人少 结构 改革 效率
  • 简介: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实施以来积累的相关案例资料并未受到学界的充分重视。本文以353起第三人撤销之诉案件的裁判文书为样本,~①研究该类诉讼构成要件的运行情况,把握司法实践的决定性因素,理清司法实践的基本头绪,并尝试以诉讼程序阶梯推进理论为基础,探讨完善相应程序制度的具体路径,促使其实践运行更加规范、流畅和务实。一、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目的及构成要件:理论探讨和实践问题

  • 标签: 撤销之诉 理论探讨 实践运行 程序制度 三人 诉讼程序
  • 简介: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的基础单元,可称为"基层法院中的基层法院",根植基层且身处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线,是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改革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以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建设为样本,可以窥探人民法庭改革的问题、经验与进路。人民法庭改革必须正视法官职业期待与实践角色的差距、审判工作繁重与职业保障偏低的冲突、司法管理行政化与审判执行专业化的不适应、法庭布局设置与诉讼规模匹配的失衡、物质保障地方化与司法角色的冲突等问题,立足国情与区域实际,遵循司法运行规律,坚持去行政化与地方化,以提升审判执行质量与效率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的司法诉求。改革进路上应当着重坚持如下方面:优化法庭布局及规模,实行差异化定位发展;明确职能定位,兼顾专业化与基层诉求;实行审判与行政的相对分离,让庭长回归法官角色;立足现行法官体系,推动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等级晋升制度,让优秀法官扎根基层;探索审判质效评估机制,推进考评科学化;肯定优秀的实践经验,纳入改革予以推广;落实增量改革,加强经费保障与基础建设;等等。

  • 标签: 人民法庭 司法体制 改革进路 工作实践
  • 简介: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案件一直是知识产权审判中的难点所在。在司法实践中,上海市在审理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主要存在证据在保全、鉴定中面临技术性和专业性、涉密证据的质证、客户名单是否构成商业经营秘密等难题。以期能为商业秘密案件的审理和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借鉴。证据保全、技术鉴定的制度设计应着眼于可细化和操作化,涉密证据的质证制度设计应平衡好权益保护与防止再次泄密两者之间的平衡,客户名单是否构成商业经营秘密需要结合相关判例确立相应的判断标准。

  • 标签: 商业秘密 证据保全 涉密证据 司法鉴定
  • 简介:船舶融资租赁的法律环境直接影响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船舶的融资租赁登记制度的完善直接关系船舶融资租赁的诸多法律风险。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总体方案》和《试点方案》对建立和完善船舶融资租赁登记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国船舶融资租赁登记现行制度在登记门槛、登记种类和登记系统三个方面存在法律问题,分析上海自贸区船舶融资租赁登记的改革试点,有必要复制推广其中"松绑船舶登记门槛"、"区分光船租赁登记和船舶融资登记"以及"由船舶登记主管机关为船舶融资租赁登记的统一登记主体"等有益经验。

  • 标签: 上海自贸区 船舶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登记 光船租赁登记
  • 简介:一、物权的保护方式与民事责任的关系自《民法通则》系统建立起民事责任制度以来,在法律界已形成“权利-义务-责任”的思维模式,和观察处理问题的方法。民事司法实践中,人们也习惯以“责任”为中心来解决纠纷。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学界对大陆法系民法的普及,尤其是在台湾学者王泽鉴等的相关著作介绍的基础上,实务部门已逐渐接受请求权为基础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的要点在于.请求权是权利作用的枢纽,进而构成贯穿整个民法的线索,在分析案件时必须明确指出支持某项请求权的法律规范(即请求权基础)。

  • 标签: 《物权法》 司法实践 保护方式 民事责任制度 《民法通则》 请求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