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自 1996-7 至今,回访人数 1 万人以上,发现新生儿出生结扎脐带要点 :1. 延迟最少一分钟 钳夹 结扎 脐带 ; 2 . 长断脐 ; 止血钳 距 脐跟部 约 2cm 以上钳 夹,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 脐带水肿 、 过粗 、 脆性大 等 ,应该稍留长一点,最后气门芯 距 脐跟部皮肤约 1. 5 -1. 8 cm 结扎) 最后一个结打在 距 皮肤最少 1.5cm 左右,不能少于 1.2cm ( 常规的结扎是用止血钳 距 脐带跟部 1-2cm 钳 夹,最后气门芯巨皮肤 约 0.5-0.8cm ); 3. 一次性扎紧,遇到水肿严重或者过粗的脐带,需要再次使用慕斯线加固一次,使其在一周左右脱落; 4. 对于脐部膨出的新生儿,使用无菌药棉直径约 3cm 棉球按压在脐窝后,再使用脐带包固定,约 15 天左右恢复正常。如此处理的新生儿 脐带残端脱落快,愈合好,且 在 其 长过程中不易生病,抵抗能力强,而且食欲好,身体发育良好。 应用改良的断脐技术可以缩短水肿脐带的断脐时间,降低脐带断裂率、断脐失败率、脐带渗血发生率、脐炎发生率、脐带脱落时间,减轻助产士压力,提高助产技术,从而保障新生儿安全,预防感染, 良好发育,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 SSE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临床实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对照实验中共选取了 50例儿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使用 SSE教学模式,对比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 结果:使用SSE教学模式的观察组,学生的专业实务分数( 38.43±4.26)分,实践能力( 30.69±6.28)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力( 49.44±9.28)分,应急处理能力( 20.08±2.82)分;对照组实习生的专业实务、实践能力、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力、应急思维处理能力等成绩分别为( 35.77±5.41)分、( 25.81±6.83)分、( 43.59±9.25)分、( 11.23±3.05)分。组间数据差异较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将 SSE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学的实际带教中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对提升实习生专业素质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袋鼠式护理又名皮肤接触护理,是二十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主要针对早期新生儿的一种护理方法。方法:皮肤接触是袋鼠式护理的核心内容,在进行护理时母亲应当脱去上衣,暴露胸腹部皮肤,新生儿除包裹尿片外,暴露其他部位皮肤,放置在母亲两乳头中间位置,取“蛙形”姿势,传统护理实施方法是用毛毯或毛巾包裹,这样母亲肩部及上肢裸露在外容易着凉,并且新生儿容易从母亲胸前滑落。结果:一体式袋鼠护理服是在开襟睡衣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既能保护母亲肩部及上肢皮肤,起到保暖作用,又可以包裹新生儿。结论:将新生儿固定于母亲胸腹部,防止新生儿滑落,提高护理安全性及舒适性。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针对临床护理课程进行带教时,选择基于人工智能新型带教的模式的效果。方法 以32名实习护生进行研究,时间段设置为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各设置16名学生。对照组内的学生接受常规带教模式,实验组内学生则选择基于人工智能新型带教模式,在带教完成后,教育人员针对实习护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带教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护理方案搭配、晨间提问、健康饮食评价能力、基础操作、专科操作、理论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 < 0.05),观察组中临床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人工智能新型带教模式在临床护理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育满意度。这一发现对于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在设计和实施护理课程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护理的个性化方案设计与实施,旨在提高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2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观察指标包括营养状况指标(体重、BMI、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临床结局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30天再入院率、90天生存率)。结果:干预组在体重变化、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其中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的改善达到了显著统计学意义。临床结局指标方面,干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和30天再入院率较低,尽管90天生存率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但干预组的生存率仍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能够有效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可能对临床结局产生积极影响。
简介:摘要: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的桥梁科学,在医学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其概念繁多,发病机制复杂,多学科交叉以及学生对疾病缺乏认识等因素,学生们反应病理学的学习存在较大的难度。绪论课是病理学课程的开篇,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发挥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其教学设计和授课策略直接影响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以及对课程整体框架结构和学科发展趋势的认识。本文从优化课程导入,精选教学视频和图片,丰富学习资源和推荐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基于临床案例解构病理学的研究内容,结合新进展介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医工、医理结合促进病理学发展,以及讲好科学家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发面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和责任心,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学习好,帮助学生树立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大健康理念,从而适应新医科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