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操作技巧及并发症。方法对3例颅脑疾病无法经口饮食的患者行PEG。结果3例患者均获成功,术后顺利进行肠内营养,所有患者营养状况改善,其中1例患者经管饲1个月后营养状态改善拔管,改为经口饮食,1例术后近期伤口少许渗血,造瘘口周围肉芽组织增生,1例局部皮肤感染及炎症反应,经调整造瘘管固定片松紧,加强换药后,皮肤炎症减退,未发生重要并发症。结论PEG是目前较为完善和成熟的微创技术,作为需长期肠内营养的一种新治疗方法,随着操作方法、操作技术的改进及对并发症的认识,PEG的适应证进一步扩大,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经皮内窥镜胃造瘘术(PEG)患者的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手术护理配合经验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出血、腹膜炎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PEG管堵塞,经相应处理痊愈出院。结论对行PEG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吻合夹(over-the-scope clip,OTSC)技术在胃瘘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1月在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使用OTSC治疗的12例胃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瘘口充分控制后实施治疗。结果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52.5±13.9)岁,共实施15次OTSC治疗,均操作成功。5例患者1周后复查造影,瘘口完全愈合;5例患者1周后造影局部少许渗漏,给予纤维蛋白胶封堵后取得瘘口自愈;2例袖状胃切除术后患者未能取得成功,后又分别行1次及2次OTSC夹闭,仍未获得胃瘘治愈,最终行手术治愈。结论OTSC是治疗胃瘘的一种有效手段,充分控制瘘口周围的感染后早期使用可提高OTSC成功率,局部瘢痕化、黏膜外翻则会影响OTSC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后首次穿刺的技巧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1月~2013年3月对50例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患者穿刺前进行内瘘温水泡手20分钟,水温为40℃,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评估内瘘后,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及穿刺方法,穿刺针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预充,穿刺时需双人配合,一人用注射器抽吸,另一人穿刺,针头与皮肤呈20。角,观察穿刺成功率及其并发症,并实施健康指导。结果50例患者中首次穿刺成功率为100%。结论透析前进行温水泡手及选择合理的正确穿刺方法,不但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还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AVG)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管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1例建立AV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8个月(2~61个月)。患者AVG术后平均初级通畅时间为(22.20±1.97)个月,1、2、3年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1.5%、36.6%和23.2%。AVG术后平均次级通畅时间为(38.30±2.30)个月,术后的1、2、3年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5.6%、68.6%和55.8%。AVG术后出现血栓形成65例(49.6%),通路狭窄50例(38.2%),移植物感染13例(9.9%),假性动脉瘤2例(1.5%),透析通路相关性肢端缺血综合征2例(1.5%),血清肿2例(1.5%)。结论AVG初级通畅率较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差,但通过修复手术能达到较满意的次级通畅率。术后规律随访,早期发现狭窄病变并进行相应处理,是维持AVG远期通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