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采用团体心理咨询在血压控制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常规治疗及干预的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30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常规治疗及团体心理咨询的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30例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血压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试验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咨询可有效改善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提高血压控制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SMI)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及其原因。方法以C48/80为工具药建立RBL-2H3细胞脱颗粒模型,检测不同浓度C48/80与RBL-2H3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β-己糖苷酶、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的释放率以及细胞活力,在细胞活力大于80%情况下,选择释放程度较高的指标和条件为优选考察指标和条件。将SMI和其溶剂(Tween-80)原液等比稀释成不同浓度后与RBL-2H3细胞共同培养,通过中性红染色法观察细胞脱颗粒的形态学变化,分别用显色法和间接荧光法检测细胞上清的β-己糖苷酶和组胺释放率,采用细胞计数法(CCK-8)检测细胞的活力。结果RBL-2H3细胞脱颗粒模型的最佳作用时间为30min,最佳指标为β-己糖苷酶和组胺释放率。与空白组相比,SMI质量浓度低于13.3g生药/L(3倍临床浓度)时,细胞中性红染色未见脱颗粒现象,组胺和β-己糖苷酶释放率亦无差异;而在Tween-80质量浓度为1.00g/L时,SMI40g生药/L(9倍临床浓度)组和溶剂1.00g/L组细胞中性红染色均可见脱颗粒现象,细胞上清组胺和β-己糖苷酶释放率亦明显增加。此外,CCK-8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各浓度的SMI对细胞活力均无影响。结论SMI低于3倍临床浓度无明显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而在9倍临床浓度能刺激细胞脱颗粒,这种脱颗粒作用可能与所含溶剂(Tween-80)有关,与其对RBL-2H3的细胞毒性作用无关。提示SMI在低于3倍临床浓度相对安全,在9倍临床浓度时有致类过敏反应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策略预防产后24h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正常分娩的产妇568例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284)和预防组(n=284),均实行产后24母婴同室护理,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和护理安全策略方案,探究新生儿感染情况。结果预防组新生儿、常规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39%、18.66%,差异显著(P<0.05);预防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评分、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产妇(P<0.05)。结论在产后24h母婴同室护理中,采取护理安全策略能有效预防新生儿感染,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1h早接触早吸吮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的1400例孕产妇作为案例进行研究,随机将1400例孕产妇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700人。在确保其它治疗手段一致的前提下,甲组产后1h早接触早吸吮,乙组不做任何处理,统计并分析甲组和乙组母乳喂养率,记录婴儿并发症出现率。结果甲组母乳喂养率高达71.45%,乙组母乳喂养率则是19.73%,甲组和乙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奶粉喂养率是25.23%,乙组奶粉喂养率则是69.87%,二者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婴儿并发症出现率是12.89%,乙组则是50.11%,二者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产后1h早接触早吸吮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的研究,可以得出产后1h早接触早吸吮能够有效避免婴儿并发症的出现,实现母乳喂养率的大幅提升,能够保障婴儿的健康,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因此,医护人员应在实际工作中注重产后1h早接触早吸吮,切实提高工作开展水平,确保产妇及婴儿的健康。
简介:目的建立参芪扶正注射液的1H-NMR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水峰抑制脉冲序列(zgcppr)测定参芪扶正注射液样品溶液的~1H-NMR指纹图谱,观测频率600.23MHz,测定温度298K。结果根据参芪扶正注射液的~1H-NMR指纹图谱的质子信号,鉴定了16个化学成分,包括4种糖类、7种氨基酸、3种有机酸以及乙醇和胆碱。采用MestReNova6.1.0软件对得到的~1H-NMR指纹图谱进行相位调整、基线校正、分段积分等数据处理。然后应用Excel2007软件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均在0.99以上。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的~1H-NMR指纹图谱能有效地鉴定其化学成分,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该方法可以作为参芪扶正注射液指纹图谱研究的辅助方法以控制和评价中药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1月—2018年2月90例H型高血压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治疗。比较两组H型高血压治疗效果;血压控制达标的时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达到正常范围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脑卒中发生率。结果观察组H型高血压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的时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达到正常范围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卒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将对血压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降低卒中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中表达并探究二者与FC患儿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诊治的FC患儿107例为研究对象(FC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95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hs-CRP、H-FABP蛋白水平,分析hs-CRP、H-FABP水平与FC患儿心肌损伤情况的关系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FC患儿血清中hs-CRP、H-FAB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儿童(P<0.05);FC组患儿LVMI和血清CK-MB、LDH、CK、AS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5),SV、LVEF、LVEDD显著低于健康儿童(P<0.05)。FC患儿血清中hs-CRP水平与H-FABP水平呈正相关(r=0.639,P<0.05)。结论hs-CRP、H-FABP在FC患儿血清中表达显著增加,可能作为评估FC患儿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生物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及ABP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住院患者86例,以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82例对照,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治疗前24h血压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并发高压病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压昼夜节律类型异常(非杓型)比较与血压晨峰出现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具有高收缩压、高晨峰出现率及高非杓型分布率等特点,ABPM对于明确血压异常程度与异常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治疗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