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乳腺X线摄影中不同乳腺压迫厚度时管电流量与影像质量的关系。方法全数字乳腺摄影机中采用钼-铑靶滤过组合,对2~7 cm厚度的CDMAM模体选择适宜的管电压,不同管电流量下,进行手动曝光,参数(压迫厚度、管电压、管电流量)设定分别为2 cm、27 kVp、10~90 mAs,3 cm、29 kVp、20~120 mAs,4 cm、29 kVp、20~200 mAs,5 cm、30 kVp、40~220 mAs,6 cm、31 kVp、40~260 mAs和7 cm、32 kVp、80~280 mAs,计算图像影像质量因子(IQF)、对比噪声比(CNR),记录平均腺体剂量(AGD)。通过计算品质因子(FOM),找出各种厚度下最优管电流量及对应的AGD。根据2~7 cm压迫厚度下优化参数表和机器在各种厚度下自动曝光特性,列出2~7 cm厚度下自动曝光参数调整表。同时对不同厚度下IQF、CNR和AGD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CNR和管电流量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在钼-铑靶滤过组合下,不同压迫厚度时,随着管电流量增加,AGD线性增加,FOM先增加后下降或平缓变化。AGD和CNR在2~7 cm厚度下均呈高度正相关,r值均>0.97,P均<0.01。AGD和IQF在2~6 cm时呈高度正相关,r值均>0.87,P均<0.01。参考IQF和FOM因子,不同压迫厚度下,管电压和管电流量适宜匹配参数分别为2 cm、27 kVp、20~30 mAs,3 cm、29 kVp、30~50 mAs,4 cm、29 kVp、80~100 mAs,5 cm、30 kVp、80~120 mAs,6 cm、31 kVp、100~140 mAs,7 cm、32 kVp、80~120 mAs。压迫厚度-自动曝光档的设置对应关系为2 cm-1档、3 cm-2档、4 cm-3档、5 cm-2档、6 cm-0档、7 cm--1档。结论不同乳腺压迫厚度下,具有适宜的管电流量范围,临床实践中应选择相应的自动曝光条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肺癌疾病检查中X线检查与CT检查各自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共54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检查过程中,指导患者依次接受CT检查、X线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别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统计两种检查方式的征象表现。结果:在两种检查方式下肺癌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比较中,CT扫描明显优于X线诊断,数值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另外,在两组检查方式下,患者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中征等征象表现情况的比较中,CT扫描较X线检查,征象表现率普遍较高,数值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肺癌疾病诊断与分析中,CT、X线检查均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重要的疾病信息。不过,想要进一步提高肺癌疾病诊断率,可将两者联合使用,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载距突轴向X线投照技术,为判断跟骨骨折内固定置钉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5侧成人足踝标本(标本组)行足踝X线摄片、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3D重建,然后行解剖观测;收集2014年7月—2017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成人足踝侧位X线影像资料225例(X线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2例、女93例,年龄18~72(42.6±11.7)岁.借助形态解剖和MSCT3D图像观察标本载距突形态,分析载距突与内踝、距骨、舟骨解剖关系,研究内踝、距骨、舟骨对载距突轴向X线投照影响.以足底平面为参照面,测量标本的载距突长、宽、高和前倾角;在临床X线图像上测量载距突前倾角,比较各组前倾角差异,分析载距突与轴向投照角之间关系,确定载距突轴向投照角.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标本组5例标本行实验置钉,2017年1—6月对我院10例跟骨骨折患者手术置钉,用载距突轴向X线投照法分析置钉效果.结果标本解剖和MSCT图像观察表明,载距突位于跟骨内侧,高出跟骨前部的上面并向内侧延展,呈后上-前下倾斜,与内踝、距骨、舟骨之间具有密切的解剖关系.但在轴线方向,仅有距骨后突与载距突重叠,影响载距突轴向X线投照效果.标本组载距突平均长(24.36±2.25)mm、宽(14.91±1.58)mm和高(11.03±1.24)mm.标本组载距突前倾角分别为解剖测量30.38°±1.21°、MSCT测量30.47°±1.54°和X线测量30.17°±1.44°,X线组男性与女性载距突前倾角分别为30.09°±1.82°和30.52°±1.6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68,P〉0.05),表明不同研究方法获得结果一致,确定载距突前倾角约为30°,此角度即为载距突轴向X线投照角.应用轴向X线投照法判断实验和临床载距突置钉情况,成像效果较为满意.结论载距突轴位X线成像能显示载距突长轴方向的前后位影像,及中距关节面,可用于跟骨骨折内�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与分析X线、CT影像学成像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经X线平片和CT影像成像并由临床证实的40例鼻骨骨折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鼻骨骨折患者,X线平片显示鼻骨骨折23例,占57.50%;CT影像显示鼻骨40例,为100%,其中,伴随显示鼻骨侧翼碎骨片10例,眼眶内侧骨折9例,鼻中隔骨折8例,副鼻窦积血7例,两组患者阳性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t=2.334,p<0.05)。结论CT影像检查可对鼻骨进行横断面及冠状面进行平扫,同时,也可以运用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对鼻骨进行三维影像重建,为临床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影像信息。因此,对鼻部外伤患者X线检查未显示异常,但存在明显临床表现者,应建议CT检查,以免漏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肠梗阻临床影像学特点及X线诊断。方法我院自2005年至2011年收治新生儿肠梗阻患儿43共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主要临床症状、X线表现、体征等进行观察,统计病死率,分析病因。结果新生儿肠梗阻43例中,肠梗阻中有十二指肠梗阻6例,占13.95%,小肠梗阻25例,占58.1%,结肠梗阻12例,占27.95%,而十二指肠梗阻多是十二指肠闭锁或是不完全性肠扭转或是肠旋转不良,小肠肠梗阻多是小肠闭锁及胎粪性肠梗阻,结肠梗阻多见于巨结肠,新生儿特发性功能性肠梗阻,且肠梗阻病死率高。结论加强新生儿的护理,提高产科质量,早期诊断新生儿肠梗阻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肠梗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