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构建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诊断问题区域是实现空间治理和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形流"理论,聚焦于人的活动,构建"要素耦合分析—问题时空诊断—因果关系解析—策略有效调控"的方法体系,通过"人流活动—用地布局"和"人流交互网络结构—功能要素集聚的等级结构"耦合协调模型,量化形态要素与流动要素的耦合关系,识别并诊断不耦合现象,并以青岛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青岛市中心城区与外围地区在耦合协调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心城区大部分地区表现出高耦合协调度,而低耦合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边缘、外围新区、城乡结合部及区县交界地带,并呈现集聚状态;老城区部分区域因功能外迁及功能过于单一,形成点状低耦合区域.分析发现,POI功能复合度、地均GDP、平均房价、建筑密度、道路密度、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公交站点覆盖率、坡度、海岸线吸引...
简介:对于处在转型经济背景下的国有企业而言,多元化是其应对发展压力的重要战略选择。但在"为什么要进行多元化经营"这一问题上,以往研究并没有得出清晰的结论。本文认为,深入考察国有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机是解决现有研究争议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基于我国转型经济的特殊情境,结合国企特点,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多元化动机进行了考察。具体以河南义煤集团为例,采用三角测量法,在对访谈和文档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的基础之上,归纳了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主要动机。研究发现,义煤集团的多元化受内部和外部动机双重驱动:内部动机受利用资源禀赋、提升主业势力、优化资产组合、履行社会责任的驱动,而外部动机受响应政府政策、应对行业形势的驱动。本文验证了"转型经济背景下,相较于其他内部动机,国有企业利用资源禀赋、提升主业势力的多元化动机较强;相较于其他外部动机,国有企业响应政府政策的多元化动机较强"这一命题,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一个转型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多元化动机的综合解析模型。
简介:金融危机以来,能源企业海外并购成为了并购浪潮的生力军,所完成的并购交易规模居各行业之首。但这一系列的并购能够为能源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并购效应,有待于理论上的研究检验。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兖州煤业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事件为样本,研究分析了能源企业并购重组的经济效应,得出以下结论:并购市场层面效应显著,企业规模迅速扩张,拓展了新市场,使其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并在窗口期内为股东带来了财富增加;企业层面效应并不乐观,除企业的煤炭资源储备量扩大以及资本结构有所改善外,运营效率、运营成本、运营收益、偿债能力和税收效应整体都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即所显现的改善都不具备持续性,同时可能使得企业陷入困境。以上结论表明,兖州煤业的海外并购并没有像预期一样从各个方面给企业带来持续稳定的提升。由此提出关注能源企业并购后后续发展、注重提高并购后整合效率,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理顺管理控制模式等政策建议。
简介: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快速崛起,现正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对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联想作为市场化发展程度高、全面走向国际化经营早、企业家传承计划执行平稳的企业之一,得到了中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以联想为案例,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剖析它创新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各阶段中企业家扮演的战略引领角色.研究发现,伴随时代发展,中国企业创新发展呈现出“政策-市场-企业”耦合互动的路径依赖特征;中国企业多以组合递进式的创新形态,推动企业以螺旋式向上发展,相应的企业家在企业同-生命周期多表现为以-种角色为主、多种角色相辅的特征;中国企业家在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与产品、市场关系最为密切,且其创新方式呈现出以需求为导向快速接轨市场的典型特征;中国企业家在企业创新发展中多扮演着战略型企业家的角色;中国企业家在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承担着市场型、技术型、战略型和职能型的角色,而企业家角色通过企业家领导行为诱引企业生命周期转换,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其中企业家领导行为又受到高管特质和企业管理情境等因素的影响.
简介:在现阶段的供应链服务转型理论中,大多数企业从自身层面讨论如何实现从销售产品到销售服务的战略转型,却鲜有对供应链转型中企业在上下游中的定位进行分析;不仅如此,多数理论还缺乏对供应链服务转型中企业面临的内外矛盾与挑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在梳理供应链服务转型和生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阶段式建模方法,分析蜀海公司在供应链转型背景下的生态结构,识别出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包括服务输出、参与者、识别认同等。此外,通过对生态结构的分析,发现蜀海公司在供应链服务转型中面临三类矛盾:标准化和多样化的矛盾、管控和自主的矛盾、集体和个体的矛盾。最后,通过对三类矛盾的深入分析,以及对企业解决方案的研究,提出解决三类矛盾的机制。它不仅拓展了供应链服务转型的内涵,而且对中国企业实现供应链服务转型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