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止血方法的应用效果比照观察。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术发生术中出血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子宫动脉结扎术止血,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中止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腹痛、产褥期感染、肠梗阻、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使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效果更佳,止血速度快,止血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剖宫产 术中止血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发展,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一次性使用桡动脉止血压迫器是我科近期开始应用的一种桡动脉止血压迫器材,其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成功率高于传统方法,相比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安全性高,经实践研究可广泛应用于经桡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术后压迫止血。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止血器 动脉压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肢体压迫系统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我科于2018年4月—2018年10月使用肢体压迫系统对2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下肢静脉血栓预防。将产妇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200例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00例产妇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未发生一例下肢静脉血栓,临床预防效果满意,有效率99%。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例,有效率仅为93%。结论肢体压迫系统对于预防剖宫产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显著,明显降低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了产妇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剖宫产术后 肢体压迫系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双腔导尿管水囊压迫止血在宫腔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宫腔大出血患者,均采用宫腔双腔导尿管水囊压迫迫止血。结果32例患者拨出水囊,阴道流血量均明显减少,无再次大出血。止血有效率100%。结论宫腔双腔导尿管水囊压迫止血是一种简单可行、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出血 双腔导尿管
  • 简介:摘要目的摸索脑血管介入穿刺处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2月~2012年10月所有进行脑血管介入的163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全脑血管造影检查103例,支架60例。结果163例患者总体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552%,其中以穿刺处血肿为主,共5例,占306%,穿刺处皮下瘀斑2例,占122%,假性动脉瘤2例,占122%。结论做好介入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造影术 穿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肢抬高30度用于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实际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4例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采用术肢抬高30度进行治疗,以及对照组47例,采用术肢水平放置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3%,对照组为19.1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74%,对照组为76.60%,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肢抬高30度有助于改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应用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术肢抬高 桡动脉压迫止血器 经桡动脉穿刺术
  • 简介:目的提高对T1椎管内骨软骨瘤合并脊髓压迫的认识.方法对1例T1椎管内骨软骨瘤合并脊髓压迫的临床资料及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切除T1椎管内骨软骨瘤脊髓压迫症状明显改善出院,出院后2个月随访,下肢感觉基本恢复,麻木消失,步态正常.结论T1椎管内骨软骨瘤合并脊髓压迫,如能及早诊断和治疗,其预后是良好的.

  • 标签: 胸椎 骨软骨瘤 脊髓压迫 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 病因学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tastaticepiduralspinalcordcompression,MESCC)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生存预后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解放军307医院骨科接受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的胸椎MESCC患者72例。收集每例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cooperativeoncologygroup,ECOG)评分、Tokuhashi评分(包括原发肿瘤特点、术前卡氏评分、内脏转移、脊柱外骨转移、脊柱转移瘤数目和Frankel分级)、确诊原发肿瘤和脊柱转移的间隔期、运动障碍出现的时间、受累椎体分布、连续性、病理性骨折、术后行走状态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等数据。运用单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各暴露因素组的生存状况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胸椎MESCC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结果随访结束时,72例中62例死亡,10例仍存活,中位生存期7.45(0.3~91.9)个月。5例(7%)术后1个月内死亡,47例(65%)术后1年内死亡,55例(76%)术后2年内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术前ECOG评分〈2分、Tokuhashi评分〉8分、确诊原发肿瘤和脊柱转移的间隔期〈24个月、术后可行走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MESCC患者生存期均明显延长(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okuhashi评分、年龄、和术后行走能力是影响MESCC减压内固定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Tokuhashi评分能很好地反映MESCC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同时年龄、术后行走能力也是影响胸椎转移瘤MESCC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骨肿瘤 胸椎 脊髓压迫症 减压术 外科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压迫气管咳嗽咳痰法对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6年全年胸腔外科两个病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病人共562例,其中一病区282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道护理;二病区280例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压迫气管促排痰法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拔管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转归。结果压迫气管促排痰法组患者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压迫气管促排痰法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局部疼痛程度及疼痛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压迫气管促排痰法能够显著改善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呼吸道护理 围手术期 并发症 压迫气管促排痰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布压迫止血法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0例,常规注射宫缩素后止血无效后,对照组采取欣母沛、子宫按摩等常规法进行止血,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宫腔填塞纱布压迫止血法进行止血,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24h平均出血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24h平均出血量为(563.9±114.5)ml,对照组患者24h平均出血量(694.4±112.8)ml,两组比较形成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腔填塞纱布压迫止血法在剖宫产术中出血止血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宫腔填塞纱布压迫止血法 剖宫产 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真空辅助活检(vacuum-assistedbreastbiopsy,VABB)术后留置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行VABB的患者共2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5例。观察组接受VABB术后留置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对照组接受VABB术后常规行胸带加压包扎止血。比较2组术后出血和术后血肿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血肿发生率(6.7%VS8.9%)显著低于对照组(16.3%VS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1.5cm的患者中,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血肿发生率(1.6%VS4.7%)低于对照组(6.5%VS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1.5cm的患者中。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血肿发生率(11.3%VS12.7%)低于对照组(24.7%VS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BB术后留置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可有效降低术后出血和血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真空辅助活检 导尿管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无下肢症状的髂静脉压迫人群的髂静脉压迫特征和分型。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腹部或下腹部MSCT增强扫描中发现存在髂静脉压迫的200例无下肢疾病症状受检者,其中男92例、女108例,年龄18~92岁。分析受检者的左、右侧髂静脉的压迫类型、压迫点个数、最大压迫部位及发生率;测量最大压迫部位髂静脉短径、面积、近远端1 cm髂静脉面积、压迫范围、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的夹角,计算最大压迫部位髂静脉狭窄率。应用SPSS 25.0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指标:(1)比较左、右侧髂静脉压迫的部位及定量指标测量值;(2)左侧及右侧髂总静脉压迫的不同年龄、性别、面积、狭窄率的差异;(3)左、右侧髂总静脉不同狭窄程度时的性别差异;(4)髂静脉压迫分型的基本特征及各型之间定量特征。结果(1)最大压迫部位:位于左髂总静脉180例、右髂总静脉56例、下腔静脉分叉处10例、左髂外静脉7例、左髂总静脉分叉处3例和右髂外静脉1例;左髂总静脉受压占比(90.0%)较右髂总静脉(2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909, P<0.01),但不同年龄段(<65岁与≥65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 P>0.05);左、右侧髂静脉压迫的面积、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正交断面上左、右侧髂总静脉最大压迫部位短径分别为(6.0±2.6)、(8.3±2.8)mm,压迫范围分别为(11.2±2.1)、(10.0±2.4)mm,同侧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延长线的夹角分别为38.8°(20.2°)、17.7°(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2)在<65岁和≥65岁年龄段者的女性的左、右侧髂总静脉受压面积均小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左、右侧髂总静脉狭窄程度≥25%和≥50%时,男女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髂静脉压迫分型:Ⅰ型,左髂总静脉单一压迫占20.5%(41/200);Ⅱ型,左髂总静脉双重压迫,占36.5%(73/200);Ⅲ型,左右髂总静脉双侧压迫,占23.5%(47/200)、Ⅳ型,其他压迫类型,占19.5%(39/200)。各型间年龄、性别、狭窄率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压迫点个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下肢症状的髂静脉受压人群MSCT多平面重建显示髂静脉受压部位不固定,左侧髂总静脉受压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右侧髂总静脉受压,可将髂静脉受压情况分为四种类型(Ⅰ~Ⅳ型),其中以Ⅱ型左髂总静脉双重压迫最为常见。

  • 标签: 髂静脉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分型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多平面重建技术
  • 简介:患者,女性,81岁,身高153cm,体重55kg。4年前常规体检B超发现双侧甲状腺肿块,当时因肿块较小未予重视。近半年来肿块明显增大,无呼吸困难及吞咽不适,偶有头晕。

  • 标签: 甲状腺癌 老年人 气管 患者 案例 管理
  • 简介:通讯作者孙平(19743-),女,主管护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妇科3病区。摘要目的解决了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沙袋压迫固定止血的问题。方法用弹性绷带制成“Ⅹ”形固定带。适用于起搏器囊袋切口沙袋的固定。结果“Ⅹ”形固定带固定牢固、稳妥,可以更安全有效止血,伤口无渗血。结论“Ⅹ”形固定带能够有效固定起搏器囊袋切口压迫的沙袋。

  • 标签: 起搏器囊袋切口 术后并发症 固定带 制作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护理中运用冰敷压迫法的早期促康复效果。方法:两组手术后均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联合应用常规伤口护理,同期观察组则改为应用冰敷压迫法护理。结果:术后3d、7d患肢疼痛评分和肿胀值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术后1周、2周膝关节屈曲和伸直活动度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于术后进行冰敷压迫法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肿胀情况,并可促使膝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中医 冰敷压迫法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是否术前液体复苏对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择期手术全麻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T1),手术结束后5min(T2),手术结束后10 min(T3)、手术结束后20 min(T4) 、手术结束后30 min(T5)、回病房(T6)的心率、血压变化及术中间羟胺和乌拉地尔用量。并记录实验期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术后谵妄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在T2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T3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T4时刻的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刻的收缩压及其余时刻的血压、心率,术中术后乌拉地尔使用总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液体复苏可以减少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升压药的使用剂量,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 标签: 液体复苏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