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实践+"的培养模式就是以面向农村、扎根本土、实践取向的全科教师培养为价值追求,做实践"加法",以师技、师能、师艺并重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培养具有"看家"专业本领的"全能型"教师,全面实施的小学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实践+"培养模式是基于满足农村小学教育发展需要、符合教育事业发展的"国家意志"、为解决理念困惑和实践无奈而提出的,其实施策略包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践+4"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实践+5"学习方式、完善"实践+资源"配套设施、组建"教师指导组"式"高基"共同体引领团队、设置"四位一体"的组织运行与保障机制、建立以"实践"为中心的职前教师质量保障和评价机制。
简介: 摘要:全媒体时代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小学德育陷入德育环境复杂、德育资源参差、德育实效低下的困境,调整和创新。从价值层面引领主流价值,培养价值取向 ;从技术层面线上信息获取,线下情感体验 ;从实施层面形成学校主导,三方合力的德育机制,创新德育方法以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需求。 关键词:全媒体 ;德育方法 ;创新 ;策略 一、问题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现代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也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德育主体也是媒体主体,校园德育面临机遇和挑战。 机遇在于,全媒体时代为德育方法多元化提供技术和思维条件,德育空间变大,可利用资源增加。挑战在于德育对象发生变化,学生的信息储备和学习方式改变,接收信息的来源不再可控,内容良莠不齐,教师需要面对更复杂的德育环境和德育对象。如何应对全媒体时代下校园德育工作的挑战,化德育工作的困境为德育方法创新的契机?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概念界定 全媒体指在媒介信息传播上,采用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和手段,利用多种媒介,通过网络最终实现用户以多种终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德育在本文中指学校德育,即对学生群体道德品志的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学校德育范畴扩大,从校园延伸到网络空间,学校必须秉持立德树人理念,为学生构建起干净、健康的信息环境。 德育方法指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包括教和学兩方面。目前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情感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品德评价法、实践锻炼法。在全媒体时代变革下,传统德育方法内容不够鲜活、时空局限较大,难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急需调整和创新。 三、全媒体时代小学德育方法的现实困境 1.德育环境复杂 全媒体时代下,德育环境由学校和班级扩大到网络及无处不在的媒体。媒体主体多元化,媒体内容多样化,信息发布随意化,使得德育环境的复杂度急剧增加。学校德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在校环境,还需关注网络环境。 当代小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从小生活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接触各方的价值观,习惯用网络思维思考。且传统德育方法对情境和场地依赖性较大,难以适应德育环境的急速扩大和德育变量的增加。复杂的德育环境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不可控性,面对汹涌而来的媒体信息,德育方式需要做出改变。 2.德育资源参差 德育资源是德育开展的必备条件,是德育方法的重要影响因素。传统德育主要依靠在校课程活动,德育资源匮乏单一,但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思想文化和知识信息这两种德育资源发生较大变化。小学生熟知网络流行词、热门游戏、段子等网络文化,这类网络文化参差不齐。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如何挑选健康向上又引起学生共鸣的德育资源成为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知识信息的内容、数量、传播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信息即时共享,但是这些知识信息大都没有经历过筛选和真假鉴别。学生在还不具备判断能力的时候就有可能通过网络接触这些信息,形成错误观念,增加德育工作的难度。 3.德育实效低下 小学虽然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定期组织德育活动,但实效不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较片面,对思想政治的学习信念不强,对道德品志感受不深刻。一方面在于教师没有精准把握当代小学生特点和学习起点,所采用的德育方法不能激起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传统德育方法依靠课堂和教材,具有较大局限性,信息传递速率较低。 德育实效低下导致学生学习体验不佳,成本浪费,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因此这一困境势必突破。传统德育方法在共情、体验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不足也较为明显,适当创新,合理利用技术和网络,让学生获得更具针对性、更加立体生动的道德教育。 四、全媒体时代小学德育方法创新的路径 1.价值层面:引领主流价值,培养价值取向 面对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纷繁错杂的信息,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稚嫩,容易导致价值迷失,因此德育方法需要坚持引领主流价值观。重中之重是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素养,教师作为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实施者应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将其体现在学生德育中。 新时代学生有新的价值诉求,他们具有更强的民主平等观念,需要具备自由平等、开放多元等价值观念以适应资源共享、多元合作的全效媒体时代。因此在德育方法的价值层面上,需要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下的价值取向,鼓励他们拥抱时代,同时怀有警惕之心。 2.技术层面:线上理论学习,线下情感体验 技术的发展为德育方法的创新开拓了思路。学生在线上根据喜好和需要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线下通过实践锻炼、情感陶冶等方法加强实践体验。学校德育有必要结合全效媒体特点,让学生以主体姿态参与其中,保留传统德育方法在情感体验方面的优势,同时有效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道德困惑,提高德育实效。 在技术层面,德育资源的选择和开发也是关注重点,呈现方式趋向多样化、生动化。教师筛选制作微课、 H5等数字化德育资源,在网络平台投放,主动吸引学生学习,也可用于课堂组织,将学生带入情境。 3.实施层面:学校主导教育,三方合力实施 随着德育环境的扩大,德育的实施范围也应当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全员媒体影响学生学习生活方式,也为家庭、社会两方参与学校德育创造可能。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各领域精英这类德育的潜在实施者在各自领域创造的优秀德育资源,同时通过网络,打破时空限制,让家长、社会人士参与学校德育的建设。 德育的方法和手段在全媒体时代下发生变革创新,但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心怀光明与美好,获得适应时代的成长与发展。全媒体时代是双刃剑,学校和教师要让技术为德育所用,创新德育方法,发掘德育的时代价值,赋予学校德育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静,张春光 .德育资源及其价值浅析 [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 2016( 2): 25. [2]单妍,洪茜,左璜 .全媒体时代学校德育的挑战与机遇 [J].中小学德育, 2019( 04): 11-14. [3]杜尚荣 .数字化时代中小学德育方法创新策略研究 [J].教育探索, 2016( 02): 95-98. [4]冉亚辉 .全媒体时代学校德育应把握的六个关系 [J].中小学德育, 2019( 04): 15-18. [5]檀传宝 .德育原理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30. [6]芋来生,田莺 .全媒体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研究 [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 3): 110-113.
简介: 摘要:全媒体时代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小学德育陷入德育环境复杂、德育资源参差、德育实效低下的困境,调整和创新。从价值层面引领主流价值,培养价值取向 ;从技术层面线上信息获取,线下情感体验 ;从实施层面形成学校主导,三方合力的德育机制,创新德育方法以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需求。 关键词:全媒体 ;德育方法 ;创新 ;策略 一、问题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现代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也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德育主体也是媒体主体,校园德育面临机遇和挑战。 机遇在于,全媒体时代为德育方法多元化提供技术和思维条件,德育空间变大,可利用资源增加。挑战在于德育对象发生变化,学生的信息储备和学习方式改变,接收信息的来源不再可控,内容良莠不齐,教师需要面对更复杂的德育环境和德育对象。如何应对全媒体时代下校园德育工作的挑战,化德育工作的困境为德育方法创新的契机?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概念界定 全媒体指在媒介信息传播上,采用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和手段,利用多种媒介,通过网络最终实现用户以多种终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德育在本文中指学校德育,即对学生群体道德品志的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学校德育范畴扩大,从校园延伸到网络空间,学校必须秉持立德树人理念,为学生构建起干净、健康的信息环境。 德育方法指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包括教和学兩方面。目前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情感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品德评价法、实践锻炼法。在全媒体时代变革下,传统德育方法内容不够鲜活、时空局限较大,难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急需调整和创新。 三、全媒体时代小学德育方法的现实困境 1.德育环境复杂 全媒体时代下,德育环境由学校和班级扩大到网络及无处不在的媒体。媒体主体多元化,媒体内容多样化,信息发布随意化,使得德育环境的复杂度急剧增加。学校德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在校环境,还需关注网络环境。 当代小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从小生活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接触各方的价值观,习惯用网络思维思考。且传统德育方法对情境和场地依赖性较大,难以适应德育环境的急速扩大和德育变量的增加。复杂的德育环境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不可控性,面对汹涌而来的媒体信息,德育方式需要做出改变。 2.德育资源参差 德育资源是德育开展的必备条件,是德育方法的重要影响因素。传统德育主要依靠在校课程活动,德育资源匮乏单一,但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思想文化和知识信息这两种德育资源发生较大变化。小学生熟知网络流行词、热门游戏、段子等网络文化,这类网络文化参差不齐。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如何挑选健康向上又引起学生共鸣的德育资源成为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知识信息的内容、数量、传播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信息即时共享,但是这些知识信息大都没有经历过筛选和真假鉴别。学生在还不具备判断能力的时候就有可能通过网络接触这些信息,形成错误观念,增加德育工作的难度。 3.德育实效低下 小学虽然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定期组织德育活动,但实效不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较片面,对思想政治的学习信念不强,对道德品志感受不深刻。一方面在于教师没有精准把握当代小学生特点和学习起点,所采用的德育方法不能激起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传统德育方法依靠课堂和教材,具有较大局限性,信息传递速率较低。 德育实效低下导致学生学习体验不佳,成本浪费,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因此这一困境势必突破。传统德育方法在共情、体验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不足也较为明显,适当创新,合理利用技术和网络,让学生获得更具针对性、更加立体生动的道德教育。 四、全媒体时代小学德育方法创新的路径 1.价值层面:引领主流价值,培养价值取向 面对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纷繁错杂的信息,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稚嫩,容易导致价值迷失,因此德育方法需要坚持引领主流价值观。重中之重是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素养,教师作为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实施者应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将其体现在学生德育中。 新时代学生有新的价值诉求,他们具有更强的民主平等观念,需要具备自由平等、开放多元等价值观念以适应资源共享、多元合作的全效媒体时代。因此在德育方法的价值层面上,需要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下的价值取向,鼓励他们拥抱时代,同时怀有警惕之心。 2.技术层面:线上理论学习,线下情感体验 技术的发展为德育方法的创新开拓了思路。学生在线上根据喜好和需要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线下通过实践锻炼、情感陶冶等方法加强实践体验。学校德育有必要结合全效媒体特点,让学生以主体姿态参与其中,保留传统德育方法在情感体验方面的优势,同时有效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道德困惑,提高德育实效。 在技术层面,德育资源的选择和开发也是关注重点,呈现方式趋向多样化、生动化。教师筛选制作微课、 H5等数字化德育资源,在网络平台投放,主动吸引学生学习,也可用于课堂组织,将学生带入情境。 3.实施层面:学校主导教育,三方合力实施 随着德育环境的扩大,德育的实施范围也应当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全员媒体影响学生学习生活方式,也为家庭、社会两方参与学校德育创造可能。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各领域精英这类德育的潜在实施者在各自领域创造的优秀德育资源,同时通过网络,打破时空限制,让家长、社会人士参与学校德育的建设。 德育的方法和手段在全媒体时代下发生变革创新,但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心怀光明与美好,获得适应时代的成长与发展。全媒体时代是双刃剑,学校和教师要让技术为德育所用,创新德育方法,发掘德育的时代价值,赋予学校德育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静,张春光 .德育资源及其价值浅析 [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 2016( 2): 25. [2]单妍,洪茜,左璜 .全媒体时代学校德育的挑战与机遇 [J].中小学德育, 2019( 04): 11-14. [3]杜尚荣 .数字化时代中小学德育方法创新策略研究 [J].教育探索, 2016( 02): 95-98. [4]冉亚辉 .全媒体时代学校德育应把握的六个关系 [J].中小学德育, 2019( 04): 15-18.
简介:摘要:教育部2014年12月颁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针对乡村小学教育发展提出“重点探寻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模式,培养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胜任小学阶段多学科教育教学需求的卓越教师”,一时间全科教师备受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关注。小学全科教师从培养到就业具有以下特点:从分科培养走向全科 培养;严格招聘走向定向就业。当前小学全科教师发展面临以下难题:全科教师外界认可度低;关注数量培养,忽视水平提高;培养经费不足。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必须做到以下方面:保证全科师范生培养经费;选拔定严,人数定量,就业定向;全科教师发展从数量到质量转变;制度先行,保障全科教师权利。
简介:摘要儿童天性活泼、好奇、好动、好玩,注意力不集中,常常静不下心来,坐不住板凳,做事不能坚持到底。本文就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习惯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简介:当前,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并与传统媒体在竞争中逐渐实现了深度融合,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全媒体语境。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上网人群,青少年受到全媒体语境的影响愈加深入。共青团肩负青少年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职责,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全媒体语境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共青团要主动作为、认清形势,厘清全媒体语境对青少年思想引领工作的影响,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牢牢把握全媒体语境为青少年思想引领工作提供的新动力,打造团属全媒体平台,提高内容质量,创新团建模式,把握舆情信息,发动社会组织,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互补,有效扩大青少年思想引领工作的实效性和覆盖面,在全媒体语境下发出"青少年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