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了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式三个方面。历年高考题对其都有一定的考查。现就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表达技巧予以浅析,以期在备考复习中给同学们一点帮助。一、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即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借景抒情是最常用的表达技巧之一。生活中的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都可以成为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历年高考中,对此考查也颇多。1995年全国高考题考查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其中D选项认为作者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该选项错就错在对借景抒情这一特点没有把握好。2004年高考上海卷则明确要求考生“就诗歌中画线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与情的关系)写一段8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同学们在学习此类技巧时,关键是要首先理解景物的特点,然后批文入情。如下面这首词。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百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全词从远近、俯仰以及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景。透过幅...
简介:本刊"古代文学研究"栏目,承袭了《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同名专栏。近十年来,该栏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各期全文转载8篇,论点摘编一篇,如下:郭延礼《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2004年第3期)、王飚《独立风雪中的清教徒——黄遵宪诗学观的发展及其在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2006年第1期)、黄语《钱澄之前期交游考》(2006年第4期)、高莲莲《论宋琬诗歌的渊源流变》(2006年第4期)、王承丹《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川”应为“山”》(2006年第4期、论点摘编)、叶君远《从古体诗看陈廷敬诗歌的宗宋倾向》(2007年第1期)、郑幸《南屏诗社考》(200r7年第2期)、程日同《“实”与“超”——论钱载的诗学观》(2008年第4期)、曹虹《清初遗民散文的文体创造》(2010年第1期)。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概览”栏目摘录了诸葛忆兵《白石词“清空骚雅”辨说》(2009年第3期)。
简介:世界古代史从人类产生到16世纪.包括人类的上古文明和中古文明时期。主要讲述了人类的起源和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化、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发展演变,介绍了世界古代东、西方文明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雅典文明的主要特征及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叙述了亚欧封建社会的重要制度、三大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拜占廷帝国的兴亡.并重点探究了古文明交往的两种不同方式如古代三次著名的战争与征服、马可·波罗来华和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此外还涉及古代科技思想文化方面如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阿基米德及其主要成就、《荷马史诗》、《天方夜谭》、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