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品第27号Op.27共有两首,1835年(一说为1833年至1836年间)作于巴黎。1832年肖邦经雷兹威尔亲王引见,结识了巴黎的一些王公贵族,享受他们的资助,担当他们夫人及孩子们的钢琴教师。他经常出入贵族的沙龙,并为他们即兴演奏。肖邦称这是“讲一些短小的音乐故事”。在他的贵族朋友中当时任奥地利驻巴黎大使的阿拍尼伯爵。1836年5月,正值这部作品出版,便将它题献给阿伯尼伯爵的夫人。第7首Op.27No.1升c小调“噢,我的祖国!”(1)肖邦居住在巴黎期间,每逢想起祖国人民仍在沙俄的铁蹄之下,心灵上的创伤就会像乌云一样迅猛聚集起来。正是处在这种心境里,他写了这首具有沁人肺腑的抒情性、强
简介:“诗人倾心于沉默,但它必须借助语言。”──帕斯19世纪初,爱尔兰作曲家、钢琴家约翰·费尔德伽hnField1782-1837)可能是受到英国天主教会中夜祷的启发,创作了一种表现静夜沉思的抒情钢琴曲,并将这种体裁称为“夜曲”。他一生为钢琴演奏创作有20首夜曲。其中大部分是由右手弹奏甜美、如歌的旋律,左手以分解和弦的伴奏形式提供节奏与和声背景。他的夜曲典雅、优美、感情细腻、充满诗意。其中最成功的一首(降B大调)曾经是人鲁宾斯坦演奏的曲目。但是,他的夜曲在内容上仅仅局限于明朗、抒情的狭小范围,并多少带有多愁善感的沙龙情调。费尔德精致、典雅的夜曲和其他钢琴作品曾经影响了许多19世纪的作曲家。肖邦当然也不例外。年轻的肖邦十分赞赏费尔德作品中清澈、透明的风格及其演奏时柔美的触键与高超的技巧,肖邦的第一首夜曲(Op刀)就是模仿费尔德的夜曲风格而创作的,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肖邦那种与生俱来的忧郁。敏感、典雅、羞怯的气质在夜曲这种形式中充分得到体现。同时,由于当时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以及失去祖国。远离家乡的痛苦与孤寂,使肖邦赋予夜曲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戏剧性和高雅的诗意。在他的夜曲里不仅有对大自然夜景的描绘,也有细腻的心理刻画:静夜...
简介:歌剧是集音乐与戏剧,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组成的综合性艺术。其中音乐的绝大部分都是以声乐的不同声种、声部和音色及不同的演唱方式来呈现的。在演唱方式中,最具音乐性、艺术性和技巧性的唱段类型就是以独唱形式呈现的咏叹调。著名的歌剧作曲大师威尔第,在他的歌剧创作中,对于不同的声种(声部)或音色,都有精彩的咏叹调唱段。在这些著名的咏叹调中,威尔第对声乐的演唱提出了更高、更全面、近乎于完美而富有挑战性的要求和技巧。由于女高音这一声种(声部)或音色,具有超强的表现力和高超的技术含量,引起了威尔第的更大的注意,并在演唱技巧方面予以着力的刻画。歌剧《游吟诗人》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女高音莱奥诺拉这一角色在音乐中的咏叹调部分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女高音唱段。本文就是把这一主要人物在音乐中的主要咏叹调作为研究对象,在尽可能全面的收集和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美声唱法中的女高音,在浪漫主义歌剧中演唱咏叹调的规律与特点,以求达到更为深入性、细节性和学术性的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