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此印模景云南昭通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1986年编《昭通少数民族画册》载“彝文印章”复印件。1979年4月,西南师范学院邓子琴教授曾在《夜郎考》论文辑第二集写《彝文“以诺”印章跋语》介绍:“此印系云南昭通张希鲁先生收藏,云系得于贵州威宁县境,后归西南师范学院历史陈列室,文化大革命中失去,现仅存拓片”。
简介:1982-198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海西州都兰县的热水乡、夏日哈乡发掘了一批唐代的吐蕃墓葬。除大量的丝织品、陶器、木器、铁器、铜器、珠饰、木简牍、皮革制口以外,还出土一批金银器,因墓葬多数被盗,完整器和大件器不多,多系残
简介:新编志书要改革要创新,乃今时方志界的专家学者、方志编纂人员之共识。而改革创新需在批判继承旧志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之上进行,需在吸纳适于方志学发展的别的学科的发展经验和理论上进行,同时,也需借鉴西方文化中合于中华方志发展的经验。日前,笔者展读属于西方文化的出于大洋彼岸美利坚合众国的方志作
简介:“辞赋属诗”说是明代文学复古运动先驱李东阳提出的赋学观点,后人多有附和。此说与传统的“辞赋属文”观念不合,也与明代文集编撰的实际体例相冲突,遭到当时一些文人的批评。“辞赋属诗”说是在明代诗文复古主义思潮盛行的背景下产生与流行的,生动体现明代中期复古派文人在”诗文之辨”命题下,重新厘定的诗文分体标准。明代赋论正是在“辞赋属诗”说的引导下,排除明初尚质文风和中期公安派倡唐宋律赋之干扰,重回元明赋学复古主流,明赋的理论嬗变彰显了赋文回归诗体本性的历程。
简介:自1982年以来,青海省及北京大学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及德令哈等地调查和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群,出土一批丝织品、金银器、铜器、漆器、木器、彩绘木棺、古藏文简牍等珍贵文物,引起中外学术界的瞩目.从1982年至今,青海省考古工作者断断续续的发掘(包括抢救性的发掘清理)就达40多个月,1200余天;发掘、清理墓葬近百座.①截至目前,中外学者对这批墓葬群及出土文物的研究形成了一个热点,发表和出版的论著近百篇(部).有关的发掘情况及学术研究史,前人多有详细论述,不赘.②
简介:文章以青海省境内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为例,对藏传佛教主寺和属寺的传统称谓、主属寺关系中的几组模式、主属寺系统形成的内在原因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和分析,认为"教"和"人"的因素是其内在的原因或动力,这种内在因素与包括政治、经济等外在因素结合在一起,成为格鲁派主属寺关系在青海境内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简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南宋大词人辛弃疾这神思激越的呵天一问,把无数神往的目光聚焦到横枕大江、石壁嵯峨的镇江北固山麓;一代伟人毛泽东书写了这名篇名句。辛词毛书,旷世绝唱,引无数人竞相前来瞻仰镇江千古江山的迷人风韵",历经八个寒暑、六易其稿的《镇江市志(1983~2005)》以这样富有诗意的文字起头,开始了对镇江改革开放二十三年历史的记载。
简介:楚公室为黄帝氏族部落集团支族帝颛项高阳氏之裔,祝融八姓氏族部落支族芈姓季连之后,出于鬻熊,春秋时期世系详见正文。其中有传世文学作品者成、庄、共、康、灵、平、昭、惠八王可称之为楚诸王作家群体,公子婴齐、公子侧、公子鲂、王子胜、公子申、公子启六子可称之为楚公族作家群体。
从发现威宁“彝文印章”谈夜郎国族属问题
都兰吐蕃墓中镀金银器属粟特系统的推定
可资借鉴的属西洋文化的方志作品——读介《美国志》
明代“辞赋属诗”说辨析——兼论明赋的理论嬗变及创作倾向
青海部兰暨柴达木盆地东南沿墓葬主民族系属研究
论藏传佛教主属寺系统及其形成原因——以青海格鲁派寺院为例
集体例结构优长,展地方特色为先——读《镇江市志(1983~2005)》感言
楚公室族属、世系暨作家群体事略考——春秋时期楚国世族作家群体与文学创作研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