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在直观下置管,操作较深静脉穿刺置管(CVC)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可由护士独自操作,减轻了CVC穿刺置管的并发症。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大,血管弹性减退,血管壁硬度增加,若长期反复静脉穿刺,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对需要长期输液,特别是肿瘤化疗及静脉营养(TNP)的老年患者,PICC能为其提供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为治疗和抢救赢得时机。我院与2008年9月~2010年12月对100例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行PICC置管术,大大降低了穿刺的风险,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研究护理干预在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以 2019年 3月~ 2019年 8月进修医院中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患者 36例作为对照组;以 2019年 3月~ 2019年 8月进修医院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患者 42例作为观察组;经过研究。总结出规范化护理措施,得出管理结果。结果 :若以 P= 0.05作为标准概率,则规范化管理中心静脉置管观察组新生儿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远远低于这一标准值,即 P< 0.05。结论 :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之后,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儿预后得以改善,患儿生长发育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对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7月—12月对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72例患者采取集束化干预(无菌操作屏障的最大化、皮肤消毒液的选择、无菌敷料的选择及更换频次、无菌敷料外每日皮肤的消毒、正确封管、每日评估等)措施,并与2013年1月—6月未进行集束化干预的74例置管患者发生CR-BSI发生率进行比较,评价集束化干预方案预防CR-BSI的有效性。结果采取集束化干预前CR-BSI发生率为20.27%(15/74),干预后下降为11.11%(8/7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8,P<0.05)。置管天数干预前(10±0.265)d下降至(6±1.425)d,置管天数明显缩短(υ=23.42,P<0.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CR-BSI发生率,缩短患者带管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 仔细比较浅析颅脑外伤治疗中腰大池置管引流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到 2019年 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04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主要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 52例 /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前者的基础之上增加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变化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值、血脂变化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治疗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结论 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优质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和血脂指标,且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下引导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与传统盲穿PICC置管方法优劣的比较。方法将132例肺癌化疗患者按血管条件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血管条件相对较差的患者行B超下引导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对照组血管条件相对较好的患者68例采用传统盲穿方法进行PICC穿刺,对置管成功率和带管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观察组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在导管异位、静脉炎、感染、血栓方面有差异。结论B超引导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方法在临床应用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化疗患者发生 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并制定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2月 -2019年 11月收治的 76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 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 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5.26%低于对照组 21.04%, 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 94.74%高于对照组 76.32%, P<0.05。结论:对肿瘤化疗患者使用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