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宣威市1990~2004年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宣威市1990~2004年报告的甲肝发病资料进行年份、地区、人群、职业分布特征分析。结果全市15年共报告甲肝2260例,平均发病率为15.12/10万,占同期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4.10%,占病肝的42.65%,波动在3.45/10万~35.75/10万之间,最高达35.75/10万(1998年),地区分布主要在板桥、榕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8月开始上升,到10月达高峰,持续到12月才有所下降;男、女发病高峰均在1~19岁年龄组,25岁前男性高于女性,25岁后男女性别差异不大;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占35.18%),其次是散居儿童(占26.15%)、农民(占22.21%)。结论肝炎在宣威市近年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已成为重点防制的传染病,预防甲肝的主要策略是对儿童实施常规免疫接种并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尽可能扩大人群覆盖范围,对入托入学新生漏种者给予补种;加强疫情监测、疫源地终末消毒、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肝脏异常影像学表现,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回顾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肝脏CT表现,胰腺炎患者治疗后复查CT28例,未进行治疗后复查58例。采用16层螺旋CT机,重建层厚为5mm。结果28例复查患者中,在急性期发作时均有肝脏密度的不同程度减低,复查后肝脏密度变化不明显者有3例(10.7%),脂肪肝明显减轻的有25例(89.3%),25例中有4例出现肝脏密度暂时性增高后恢复正常。58例患者无复查影像,其发作时肝脏密度在正常范围的有17例(29.3%),不同程度脂肪肝的有41例(70.7%)。结论CT可以很好地显示急性胰腺炎对肝脏造成的损害,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县近10年来(2001-2010)38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实验室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寻找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控制因素。方法对引起38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及其来源、主要污染食物、发生季节进行分析。结果38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中有28起检出病原菌,18起由致病性弧菌引起,占64.29%,食物中检出的88株病原菌有84株是从熟食间样品中检出,占95.45%,夏秋季节的发病率占全年的89.47%。结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主要危害因素是致病性弧菌,其次为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冷菜是引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物;操作间卫生管理、从业人员的卫生素质培训;夏秋季节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控制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妇产科中女性阴道流血的主要成因及实际治疗结果。方法:研究对象为 100例我院妇产科中接受阴道流血治疗的女性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实验组在采纳对照组的常规治疗的同时,新增新生化颗粒治疗模式。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详细、有效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诱发女性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是妊娠,除此以外,子宫器质性病变、生殖器恶性肿瘤,创伤等均能造成女性阴道流血。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4.0%和 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治疗女性阴道出血的症状时,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再对症治疗,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恢复速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新生化颗粒治疗模式,针对妇产科的阴道出血患者起着极其显著的作用,不仅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出血情况,还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认可及满意度。非常适合推广到临床治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