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经口气管插管经口底改道术在颅颌面骨多发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1月至2023.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颅颌面骨多发性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n=30)采用和气管切开插管,观察组(n=31)采用经口气管插管经口底改道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颌骨面骨多发性骨折采用经口气管插管经口底改道术的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值得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牙邻面龋齿充填期间采取光敏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4年10月 70例后牙邻面龋齿患者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实施光敏复合树脂填充,实验组经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观察指标有充填成功率、牙周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SBI、GI、PD、PL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SBI、GI、PD、PLI积分变化优于对照组,充填成功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牙邻面龋齿充填期间通过玻璃离子水门汀治疗效果更理想,充填成功率更高,可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保证牙齿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矢状面失衡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0例患者,根据每组患者的后脊柱矢状面平衡状态分为,A组(生态平衡组),B组(代偿平衡组)以及C组(失平衡组),在术后12个月时间中对患者随访,对比三组患者疗效。结果三组的对比中,A组患者均优于B组C组,在A组与B组的对比中P<0.05,在A组与C组的对比中P<0.05,在B组与C组的对比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活动功能ADL评分中A组均优于B组C组,在A组与B组的对比中,P<0.05,在A组与C组的对比中,P<0.05,在B组与C组的对比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使用经皮椎体形成术(PVP)微创手术的形式进行治疗,患者脊柱矢状面平衡情况与疗效紧密相关,矢状面失衡的患者中更容易出现新发腰背痛、活动功能低下、机体平衡维持能力下降以及新发骨折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电生理监测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中鉴别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以及判断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5月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在MVD术中行异常肌肉反应(AMR)和经颅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acial—MEP)监测的76例面肌痉挛患者资料,并分别在术后1周和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比较不同AMR监测结果(消失、波幅下降、无明显变化)患者术后疗效及Facial—MEP监测与早期面神经功能的差异。结果76例患者术中发现单个责任血管60例,多个责任血管16例;患者均记录到典型的AMR波形,术后1周和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5.5%(65/76)、92.1%(70/76)。其中AMR消失组的有效率高于AMR波幅下降组,但无论近期还是远期疗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MR消失组和波幅下降组的近、远期有效率均优于AMR无变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术中AMR监测可辅助判断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体化针对性护理在牙颌面畸形正颌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牙颌面畸形正颌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个体化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个体化针对性护理可以改善牙颌面畸形正颌手术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术后康复,且能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体化针对性护理在牙颌面畸形正颌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牙颌面畸形正颌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个体化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个体化针对性护理可以改善牙颌面畸形正颌手术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术后康复,且能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咬肌注射联合玻尿酸颏部注射填充微整形术重塑面下部1/3轮廓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8年8月到2018年12月面下部1/3轮廓不美观患者。按照治疗分组,对照组予以面部脂肪抽吸手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A型肉毒素咬肌注射联合玻尿酸颏部注射填充微整形术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患者对面下部1/3轮廓塑形的满意评分、美观度、自信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素咬肌注射联合玻尿酸颏部注射填充微整形术治疗面下部1/3轮廓不美观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美观度、自信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背景:峡部裂性滑脱与退变性滑脱的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两者在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各参数及生活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退变性滑脱症与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2月就诊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退变性滑脱症与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共169例,其中退变性滑脱(退变组)83例,峡部裂性滑脱(峡部裂组)86例。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片上测量两组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指标,包括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同时测量两组病例的腰椎滑脱角、滑脱率以及滑脱距离,运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结论:①退变组患者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及滑脱角明显低于峡部裂组(P〈0.05-0.01);退变组患者矢状面平衡明显高于峡部裂组(P〈0.01);②就SF-36量表各维度而言,退变组身体功能维度得分、社会功能维度得分低于峡部裂组(P〈0.01);③两组患者在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滑脱率及滑脱距离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提示,退变性滑脱症与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具有相似的骨盆矢状而形态,但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较退变性滑脱症患者表现为更大的胸椎后凸、腰椎前凸以及滑脱角。此外,退变性滑脱症患者身体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受到明显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