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治疗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机上采取更加全面、细致的护理方式,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44%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6.56%,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81%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采取视频治疗术的同时,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能较好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观察组睡眠质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抑郁、焦虑大于或等于7分的比例(76.7%,63.3%),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神经损伤患儿的早期干预价值。方法本次的讨论对象为我院100例小儿神经脑损伤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均在2016年8月至2018年2,并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神经脑损伤患儿有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治疗,对照组小儿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实施护理两个月后,对比两组小儿患者的精细运动评估评分、粗大运动评估评分、GMFM评分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精细运动评估评分、粗大运动评估评分和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无不良事件的发生,两组数据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对神经脑损伤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改善患儿的脑功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神经传导功能检查结果分为无DPN组(67例)和DPN组(56例),并选取17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血清中25-(OH)D在无DPN组低于正常对照组,DPN组较无DPN组、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研究发现SSCV平均值在DPN组较无DPN组显著减慢,25-(OH)D与SSCV呈正相关,与HbA1c呈负相关。结论论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相关,维生素D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1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中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7例患者为单发部位病变,4例患者为多发部位病变;7例患者免疫组化CD20+、CD79a+、LCA+、Ki-67+、CD10-表达均为100%;Ki-67+增殖指数60%-80%11例患者脑脊液均未见肿瘤细胞,行骨髓检查均未见骨髓浸润;10例患者起始化疗采用以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系统化疗联合鞘内局部注射加或不加全颅脑放疗,总缓解率90%;11例患者总生存率为81.81%,2年OS率为50%,与单纯化疗的病人相比,化疗联合放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组病人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系统化疗联合鞘内局部注射的治疗方案仍是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首选治疗方案,化疗联合放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不能带来病人生存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综合护理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方面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到本院进行诊治的所有三叉神经痛患者当中随机选取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研究的108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分析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这108例患者随机分为54例的对照组和54例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的5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54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和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疼痛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为(9.53±1.18)分,疼痛评分为(2.23±1.14)分,对照组的睡眠质量为(13.12±2.12)分,疼痛评分为(4.59±1.53)分,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59%,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0.37为%,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到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单侧腹股沟手术的患儿60例,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舒芬太尼静脉全麻诱导,观察组患儿则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诱导。观察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后、手术切皮时、苏醒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心电图、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儿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后和手术切皮时心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苏醒时的心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以及观察组患儿苏醒时,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在各时间段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患儿出现术中体动4例,术后呕吐3例,术后躁动5例,总发生率为40.0%,观察组出现术后呕吐2例,术后躁动1例,总发生率为10.0%,,麻醉效果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麻醉效果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见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中毒性脑病患者划入观察组,中毒性脊髓病患者划入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均接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有13例出现了弥漫性脑水肿为主,8例出现全脑症状以及颅内高压,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呕吐、躁动,有3例出现精神萎靡与意识障碍,7例患者合并抽搐、双瞳缩小、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减缓以及眼球张力上升等症状,5例出现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3例出现脑疝、脑局灶性损害。对照组患者18例脊髓侧索损伤,16例表现出双侧下肢锥体束征,6例痉挛性截瘫,3例尿潴留、尿失禁。结论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治疗要从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激素治疗等方面入手,同时强化护理配合,才能挽救患者生命,减轻神经毒害。
简介: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s,NENs)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既往认为,该病发病率低,但近年来欧美各国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NENs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其中肺NENs和胃肠胰NENs(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s,GEPNENs)的发病率共计为5.25/100000,较30年前升高近5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05月--2017年05月间,我院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n=51)与常规组(n=51)。研究组采用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常规组采用SINO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结果术前比较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结果无差异意义(p>0.05),术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有差异意义(p<0.05);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发现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常规组,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临床疗效突出。
简介:目的:利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HR-MRI)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三叉神经脑池段与周围血管间的空间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行神经根微血管减压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HR-MRI,包括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及三维快速稳态自由进动成像(3D-FIESTA)序列采集原始横断面三维数据,分别重建平行于神经脑池段的斜矢状面及垂直于神经的冠状面,从多角度共同观察研究其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及邻近脑干与周围血管间的空间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行双盲对照。结果:78例(97.50%)患者显示一支或多支神经血管接触和(或)压迫(neurovascularcontact/compression,NVC)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或其邻近脑干,其中54例(67.50%)显示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其他血管包括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及某些静脉。NVC点距神经出脑干平均距离为(2.80±0.73)mm,其中42例(52.50%)NVC发生在近端(NVC点距神经出脑干根部距离≤3mm),27例(33.75%)发生在远端(NVC点距神经出脑干根部距离〉3mm),9例(11.25%)仅存在血管与三叉神经邻近脑干接触。联合应用3D-TOF和3D-FIESTA,其诊断灵敏度达97.44%,特异度为100%,准确率达97.50%。结论:HR-MRI检查不仅有利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合并末梢神经炎病人应用中药封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80例DIAB合并末梢神经炎病人,将80例病人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病人给予中药封包治疗,对照组40例病人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未实行治疗前两组病人血糖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实行相关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实行相关治疗后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0%,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DIAB合并末梢神经炎给予中药封包治疗具有一定优势,能够防止疾病恶化。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颅组,每组52例。开颅组患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微创组患者给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Glasgow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血肿清除率。结果微创组患者治疗后Glasgow评分III明显低于开颅组,Glasgow评分V明显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颅组患者比较,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降低,血肿清除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清除率较高,可以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