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h内输血量>3500mL后纤维蛋白原(FIB)与血小板(PLT)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3例择期手术患者,24h内输血量超过3500ml,分别于输血前、后,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当24h内输血量超过3500mL时,FIB与PLT均有显著下降(P<0.05),TT、APTT、PT延长(P<0.05)。结论当患者大量输血后,非常容易出现纤维蛋白原溶解及稀释性血小板减少情况,对此,需及时做好动态监测,且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规避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伤治疗仪在四肢闭合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6我科收治的90例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和物理治疗组,物理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组的基础上辅以骨伤治疗仪及红光治疗仪治疗,术前3天,使用骨伤治疗仪消肿止疼模式治疗,每天2次,每次20分钟;术后骨伤治疗仪每天治疗频次及时间不变,第1至第3天,采用消肿止疼模式,第4至第7天,采用促骨痂生长模式,同时术后7天再加上红光治疗仪,每天2次,每次10分钟。观察两组患者在患肢疼痛、肿胀及伤口愈合方面的情况并记录。结果物理治疗组在患肢疼痛、肿胀及伤口愈合方面都比一般治疗组情况好。结论骨伤治疗仪和红光治疗仪对四肢闭合性骨折治疗有着促进作用,消肿止疼效果好,有利于骨折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到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12例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他们是否发生相关性肺炎,将分为甲组(发生相关性肺炎)和乙组(未发生相关性肺炎),甲组26例,乙组86例。回顾性分析他们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机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抑酸剂使用情况等。结果甲组与乙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机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抑酸剂使用率均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机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抑酸剂使用情况等,应加强对其病房管理、气道护理、体位护理等护理干预,以降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简介:摘要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本病起病急、病死率以及致残率均较高,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脑出血部位依次为壳核、大脑半球皮质下、丘脑、小脑及桥脑出血,其中壳核出血常见,通常出血后20—30min血肿形成。出血逐渐停止,6—7h后血肿周围开始出现血清渗出及脑水肿。目前,该病的治疗仍按照如下原则进行出血体积较小者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出血量大者则需行手术清除血肿,而该病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反应中最重要的是血肿本身、血肿再扩大等所导致的脑缺血、脑水肿及神经功能损伤,内科保守治疗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出血量少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积极地内科治疗,经过基础和对症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高位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肝叶(段)切除+T管引流术不同手术方式对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确诊为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300例,其中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100例,高位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组100例,肝叶(段)切除+T管引流术组100例,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情况,并对纳入研究病例进行1年随访。结果肝叶(段)切除+T管引流术组的结石残存率要低于其他两组,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叶(段)切除+T管引流术组取净肝内胆结石率要高于其他两组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叶(段)切除+T管引流术组的结石复发率要低于其他两组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叶(段)切除+T管引流术组的胆管炎复发率要低于其他两组,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叶(段)切除+T管引流术、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25%、18%,经统计学分析,肝叶(段)切除+T管引流术并发症大于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并发症、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叶(段)切除+T管引流术可以降低结石结石的残存率和结石复发率,但是其并发症发生率要大于其他两组,由于肝内结石的成因及病理情况较为复杂,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取得更好饿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结石手术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120例肾结石手术患者,在运用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方法的情况下,医生对其进行治疗,并对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医生在对肾结石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120名患者的结石都已经顺利取出,平均手术时长为89.3min,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平均为3天的时间,结石清除率达到94.2%的比例,手术中出血量为2%,术后感染率为2.6%。结论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气压弹道碎石手术时候,便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精神面貌将会处于良好的状态中,此种方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应在临床中被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00例胆囊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入院后,100例患儿均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实施胆囊切除术,总结在小儿胆囊结石治疗中应用腹腔镜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除2例患儿出现低热外,其余患儿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都顺利康复出院,经过随访发现患儿出院后没有不适现象出现,发育良好。结论在小儿胆囊结石的治疗中,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能够实现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为了保证手术成功率,需要让有经验的医师实施手术,正确解剖Calot三角,以免出现胆道损伤的现象,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常规治疗与手术治疗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某医院口腔内科内部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4例口腔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23%,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8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和术后复发情况均显著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口腔疾病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其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感,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因而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功能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功能治疗仪可以更好的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肌力,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可以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因此值得被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和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7月1日-2012年1月1日收治的患有根尖周炎患者17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87例患者,其中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根尖周炎为观察组,常规根管治疗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疼痛程度级别,并追踪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1年后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中有83例患者为0级疼痛,2例1级疼痛,2例2级疼痛,疼痛发生率为4.60%;对照组中82例患者为0级疼痛,3例患者1级疼痛,2例患者2级疼痛,疼痛发生率为5.75%,两组患者疼痛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1年后继续跟踪观察,其中观察组67例患者显效,有效1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7.80%;对照组显效67例,19例患者有效,无效1例,有效率为98.9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根尖周炎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与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均能得到较高的有效率,但是一次性根管治疗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疼痛,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合并迟发性脑缺血患者提供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合并迟发性脑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9例,常规组患者接受疾病一般治疗方法及护理服务,干预组做好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病情恢复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结果常规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为84.62%,干预组为94.87%,干预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干预后机体健康状态、心理情绪、自理能力及家庭融入度等评分均较干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合并迟发性脑缺血患者加强早期护理干预,大部分患者表示生活质量较好,且病情恢复有效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术后护理中采用协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及病人自护能力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录的100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病人当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在此基础上进行协同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及自护能力改善。结果实验组病人经协同护理后自护能力明显增强,且造口皮肤变色和侵蚀等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其ESCA及DET评分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协同护理对于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术后临床护理效果明显,病人预后改善显著,且病人的自护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也促进结肠造口外周皮肤的恢复及愈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