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各族人民、各个宗教的共同任务,本文从伊斯兰教的理论和在中国的实践过程两个层面简要论述了中国伊斯兰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简介:明清时期,伊斯兰教汉文著述大量出现,汉语伊斯兰教在很多非基本信仰问题的思考与表述上,表现出明显的中国特色。清代后期,以蒋湘南与蓝曦为代表的伊斯兰教学者,系统利用熟悉的易学资源阐释汉语伊斯兰教思想。其中蓝曦在《天方正学》中,发展了王岱舆、马注等人已经开始的以回释儒的传统,大量利用卦气说、伏羲画卦说、易象说与太极化生宇宙说一套易学话语系统,作为建构汉语伊斯兰教思想的重要资源,这可以看作易学在清代的一个发展。这种情况的出现和中国思想史上格义的传统、易学强大的阐释空间、伊斯兰教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本身的沟通之处、汉语伊斯兰教思想明显有苏非气息等因素有关。
简介:2007年11月1813,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师生十余人参加了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的“第三届模拟阿盟部长级会议”。这次会议是由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阿拉伯国家联盟(以下简称“阿盟”)驻华代表处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承办。本次会议的主题为“阿拉伯国家的教育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陈准民教授、阿拉伯国家驻华使团长、叙利亚驻华大使穆罕默德·海依尔·瓦迪、阿盟驻华代表处主任穆罕默德·哈桑、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会长谢秩荣教授分别在大会上致辞。此次会议由在京高等院校阿拉伯语专业的学生担任阿盟成员国部长级会议的“正式代表”,对上述主题阐述各自国家的教育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简介:本文主要以《大公报》和《益世报》为中心讨论了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在1920年赈灾中的表现。在1920年华北大旱灾中,天津青年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赈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首先通过参与并领导天津华洋义赈会等赈灾机构开展活动。它经常组织开展调查灾民、劝募代赈等具体的赈灾工作。另外,它还为受灾儿童提供教育服务,并设法转移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