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药指导对临床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影响及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分为常规组和指导组,每组3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和基本用药指导,指导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用药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20/30),明显低于指导组总有效率83.3%(25/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系统的用药指导,能有效增强临床疗效,提高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的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药学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临床分析。方法对2013年—2014年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和住院患者情况进行汇总,项目包括住院人数、平均住院时间、药品费用、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按照卫生部规定的相关计算公式对抗菌药使用率、I类切口预防抗菌药物比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进行计算。结果2014年度与2013年年度比较,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情况,2013年第一季度抗菌药使用率为88.3%,2014年第四季度抗菌药使用率为41.7%,共下降了46.4%。2013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173377.7,2014年第四季度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104151.6。2013年第一季度住院患者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69.7%,2014年第四季度住院患者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9.06%,共下降50.4%。结论抗菌药的临床应用进行药学干预,可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抗菌药物专项活动有利于临床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长征镇社区383名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了解辖区内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社区的糖尿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居委会为单位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5个居委会的居民为筛查对象,本次筛查采取确定高危人群,通过采取患者静脉血对患者进行早餐前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结果383名糖尿病高危人群中血糖正常者153例,新发现糖尿病患者67例,IFG49例,IGT47例,IFG合并IGT67例,糖尿病患者检出率为17.5%,血糖调节受损者检出率为42.5%,主要集中于70岁以上老人,其次为60~69岁。结论通过本次筛查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及血糖调节异常者,老年人、肥胖及超重人群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应有针对性地对这部分人群进行饮食及体育锻炼等干预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情况、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治疗5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组)和同期具有可比性的40例非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冠脉病变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心功能不全、多支病变构成比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未见差异。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症多,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严重,应根据接诊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的院前急救措施,就近送至医院,使患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治愈率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云谱区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流行特点,为制定重症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SPSS软件对青云谱区2010年重症手足口病疫情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青云谱区重症手足口病报告7例(无死亡),重症病例发生率1.72%;男女性的重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ⅹⅩ2=1.433,P>0.05);重症病例全部集中于4-9月份,以散居儿童为主(85.7%);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85.7%);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出现疱疹为主且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差等;重症患者EV71检出率为71.43%。结论2010年青云谱区重症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以散居为主的3岁以下儿童,春夏季节多发,应加强在流行季节的防控及3岁以下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学监测,减少重症或死亡病例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微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水平观察51例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B-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B-ALL)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探讨MRD对B-ALL儿童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前瞻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4年6月51例新发B-ALL患儿,在诱导治疗结束时(3天)行MRD检测,根据MRD情况分为3组并动态监测MRD水平(每3~6月),观察3组患儿在随访期内的情况。结果3组患儿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D≥10~2组与MRD<10~4组复发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MRD<10~2组与MRD<10~4组复发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D对B-ALL患儿的预后及复发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所有辛伐他汀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处方进行分析,筛选出发生不良反应的处方,对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共有1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类型有肌无力、肝损害以及多尿等,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神经肌肉系统、皮肤系统和肝肾系统中。110例不良反应处方中,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有45例,其中与大环内脂共用发生不良反应27例(60.00%)。结论辛伐他汀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较高,临床上要根据用药人群、用药时间、剂量和药物配伍谨慎使用,科学合理用药,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冰敷及马铃薯外敷治疗药物外渗的效果。方法将40例药物外渗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马铃薯外敷治疗,其中实验组患者从药物外渗时用冰敷及马铃薯外敷每30~60分钟交替连续6小时,再用马铃薯外敷,1天2次,一次30~60分钟,连用2天。对照组患者不用冰敷,只用马铃薯外敷,1天2次,一次30~60分钟,连用3天。于治疗后第3,7天观察两组患者的局部肿胀,疼痛,皮下淤血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于治疗后第3,7天的各观察指标比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敷及马铃薯外敷治疗药物外渗局部肿胀,皮下淤血消退快,疼痛减轻。治疗效果满意,无静脉炎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脏选择性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共收治冠心病患者72例,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36)与观察组(n=36)。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增加心脏选择性药物(倍他乐克)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80.55%<97.2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发作时间上,对照组较观察组偏长,在发作频率上,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偏多,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选择性药物倍他乐克在治疗冠心病上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前列腺素类药物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为对象展开此次临床研究;以随机抽签的方法将全部患者划分为各60例的研究组与参考组;在婴儿出生后,给研究组产妇服用米索前列醇药物,给参考组产妇服用缩宫素;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状况,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产后出血率96.7%显著高于参考组的86.7%;研究组的2h出血量(104.8±3.8)ml显著低于参考组的(226.1±4.9)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率6.7%与8.3%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素类药物米索前列醇,用于妇产科临床上,能够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风险,控制产后出血量,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物流产不全女性采用米索前列醇进行继续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就诊的出现药物流产不全问题的女性76例,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流产效果、月经状态恢复时间和阴道持续出血时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流产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1.6%(P<0.05);月经状态恢复时间和阴道持续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仅有1例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5例(P<0.05)。结论药物流产不全女性采用米索前列醇进行继续流产,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使月经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迅速控制阴道出血,提高药物流产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气管哮喘应用茶碱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总结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接收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吸入糖皮质激素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茶碱类药物进行治疗。在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完全控制率以及副作用发生率,总结分析茶碱类药物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控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部分控制率和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碱类药物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可以在结合常规治疗的基础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