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合成Sm^3+掺杂YPO4纳米荧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等对合成产物晶体结构、颗粒尺寸、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分析与测试,并研究Sm^3+掺杂浓度(n(Sm)/n(Y+Sm))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合成YPO4:Sm^3+为单一四方晶系磷钇矿结构YPO4晶体,颗粒尺寸约为20nm。其激发光谱在405nm处有一最强激发带,属于Sm^3+6H5/2-4K11/2跃迁,发射光谱在603nm^处有一最强峰,属于Sm3+4G5/2-6H7/2跃迁。激发和发射光谱测试结果表明,Sm3+掺杂YPO4荧光材料可以被405nm波长光有效地激发,发射出强烈Sm3+特征橙红色光。当Sm3+掺杂浓度高于2%时观察到浓度猝灭现象,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多极-电多极相互作用。

  • 标签: YPO4 Sm^3+掺杂 光学性能 浓度猝灭
  • 简介:采用溶胶喷雾干燥-煅烧还原方法制备超细/纳米W-La2O3复合粉末,将粉末压制成形后在1950℃烧结,制备La2O3弥散强化钨合金,检测合金密度与强度,并采用SEM对超细粉末形貌、合金组织结构、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La2O3加入量增加,粉末颗粒显著细化,W-0.7%La2O3复合粉末粒径仅为0.1μm;制备W-La2O3超细/纳米复合粉末具有很高烧结活性,烧结后,合金最高相对密度达到99.1%;La2O3均匀弥散分布于钨晶界,抑制钨合金晶粒长大,提高材料强度,W-0.7%La2O3合金中钨平均晶粒尺寸仅为8.7μm,抗弯强度达到548MPa;合金断裂形式表现为穿晶-沿晶共有的复合断裂形式。

  • 标签: 超细粉末 弥散强化 氧化镧 组织性能
  • 简介: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在短碳纤维表面制备C/SiC复合涂层,然后采用凝胶注模法制备纤维体积分数分别为2%和4%Cf/Si3N4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与扫描电镜对该材料物相与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短碳纤维对Si3N4陶瓷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碳纤维体积分数增加,Cf/Si3N4复合材料密度和抗弯强度降低,但断裂韧性明显提高。当纤维体积分数为4%时,材料断裂韧性达到8.91MPa·m1/2,比氮化硅陶瓷提高1.6倍,材料主要由长柱状β-Si3N4基体、C/SiC涂层及碳纤维组成,碳纤维表面的C/SiC双涂层可防止高温下碳纤维与氮化硅基体发生反应,使碳纤维与氮化硅基体界面结合良好,以提高材料韧性并保证有合适强度,满足功能材料在一定条件下使用要求。

  • 标签: 碳纤维 氮化硅 抗弯强度 断裂韧性
  • 简介:采用压力烧结法制备不同碳含量WC-10Co-0.6Cr3C2硬质合金,通过金相组织观察、硬度测试、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磁力分析,研究该合金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随碳含量增加,合金饱和磁化强度增大,而密度、矫顽磁力及硬度均降低;在压力烧结条件下,对于WC-10Co-0.6Cr3C2合金,两相正常组织对应碳含量范围为5.41%~5.55%。碳含量低于5.41%时出现缺碳相η相,碳含量高于5.55%时出现石墨相。

  • 标签: 硬质合金 碳含量 微观组织 性能
  • 简介:研究了非离子型有机添加剂P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影响因素,同时引用XRD分析了不同晶种活性。结果表明:添加剂P可有效提高分解率,显著改变产品形貌,并具有一定增大产品粒度作用;晶种性质极大影响添加剂效用,特别是(002)晶面所对应峰越强,晶种活性越好;研究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在种分过程开始10h后加入100mg/L添加剂,保持晶种系数为3.39,最后于34h以后取出产品;晶种是分解过程主要因素,添加剂仅能进行改善。

  • 标签: 晶种分解 添加剂 粒度 分解率 晶种活性
  • 简介:通过电化学分析与测试,研究B4C体积分数分别为20%、30%、40%B4C/Al基复合材料及其基体合金(6061铝合金)在不同浓度及不同温度硫酸溶液中腐蚀行为。由动态极化曲线和阻抗谱得到相应电化学参数,并利用阻抗分析软件对该复合材料和基体合金腐蚀过程等效电路进行模拟,分析腐蚀机理,通过Arrhenius方程计算腐蚀过程中B4C/Al基复合材料与6061铝合金反应活化能,并分析两者焓变与熵变,对腐蚀前后2种材料界面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B4C/Al基复合材料在硫酸溶液中腐蚀速率随B4C颗粒含量增加而增大,基体铝合金在硫酸中耐腐蚀性能高于B4C/Al基复合材料。B4C/Al基复合材料和基体铝合金在硫酸中腐蚀速率都随硫酸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大;当溶液温度升高时,二者腐蚀速率都快速增加。B4C/Al基复合材料和Al基体合金在硫酸溶液中腐蚀都表现为明显点蚀。铝基体材料在硫酸溶液中反应活化能大于B4C/Al基复合材料,计算所得活化焓与活化熵值均表明复合材料腐蚀反应比基体合金更容易进行,因而遭受腐蚀更严重。

  • 标签: B4C/Al复合材料 H2SO4溶液 电化学方法 显微组织
  • 简介: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及镍基合金材料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关键材料。为推进这些材料研发生产与推广应用,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特组织召开第一届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及镍基合金国际研讨会。会议主要介绍国内外石油石化、核电火电、清洁能源、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以及环保等领域用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基合金研发与生产、加工制造、材料选择和使用评价等情况,为国内外参会者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吸收借鉴先进生产技术与成功应用经验,推动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基合金发展

  • 标签: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镍基合金 国际研讨会 合金材料 生产技术 装备制造业
  • 简介:以Ti粉、石墨粉和Cr粉为原料采用反应熔覆技术,结合自蔓延高温合成与真空消失模铸造法,在Mn13高锰钢表面制备不同Cr含量TiC-(Cr,Fe)7C3复合材料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涂层微观结构与成分。结果表明:Cr溶于Fe形成M7C3型化合物,TiC颗粒分布随Cr含量增加而更加均匀、尺寸逐渐变小。分析3种不同Cr含量材料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r含量(质量分数)为15%时涂层硬度最高,耐磨性能最好。

  • 标签: 反应熔覆 自蔓延高温合成 真空消失模铸造 原位自生TiC颗粒增强 (Cr Fe)7C3
  • 简介:采用电化学两步反应在纯钛基体表面制备K2Ti6O13/TiO2复合涂层,对其形貌、相组成和电化学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并与传统化学方法制备涂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电化学法制备涂层为多孔网状结构,由内层阻碍层和外层多孔层双层膜组成,可抑制Ti基体过钝化时O2析出;KOH电解液作用时,随电流密度增加,涂层阻抗值减小,多孔层厚度逐渐增加;电流密度大于20mA/cm^2时,涂层发生脱落,但其耐腐蚀性能仍高于化学方法制备涂层。因此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涂层可改善Ti基体腐蚀行为,使其具有更优异耐腐蚀性能。

  • 标签: Ti基体 网状涂层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谱 耐腐蚀性
  • 简介:新媒体时代,网络无处不在,QQ、微博、微信、飞信、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交际圈、学生展现自我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诸如沉溺网络、人际关系冷漠、信任和责任心缺失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并探讨新媒体对高职校大学生交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媒体 高职校 交际 影响
  • 简介:通过粉末冶金原位合成法制备Al3Ni金属间化合物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硬度测试和压缩强度测试,研究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铝基体中成功获得了均匀分布金属间化合物Al3Ni增强相;随烧结温度从570℃上升到590℃,复合材料密度从2.435g/cm^-3上升到2.990g/cm^-3,维氏硬度从~24升高到~37;经590℃烧结制备复合材料表现出了高压缩强度(255MPa)和伸长率(~40%)。

  • 标签: 铝基复合材料 Al3Ni金属间化合物 原位生成 粉末冶金
  • 简介:采用碱熔处理样品,酸化后,移取部分溶液稀释后引入ICP测定ZrO2、TiO2、Fe2O3含量,剩余溶液用强碱分离钛、铁、锰等干扰元素后,EDTA—CuSO4法返滴定Al2O3,终点明显,检测重现性好;

  • 标签: FE2O3 AL2O3 ZRO2 TIO2 测定方法 质砖
  • 简介:采用湿磨-高能球磨法对高粒径比6061Al粉末和SiC混合粉末进行预处理,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SiCp/6061Al复合材料。用XRD、SEM、TEM、拉伸强度等测试方法研究球磨时间对复合粉末形貌及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球磨过程中铝粉和SiC颗粒形成复合聚合体,采用乙醇做控制剂,可有效地抑制冷焊反应发生;随球磨时间延长,复合聚合体逐渐变薄并最终断裂;聚合体中碳化硅含量先增高后降低;铝粉中晶粒尺寸逐渐降低,位错增多;SiC颗粒发生碎化,在基体中分布更加均匀;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可达到258MPa。

  • 标签: SICP 6061Al复合材料 湿磨-高能球磨法 球磨时间 高粒径比 真空热压法
  • 简介:淡水河谷(Vale)10月23日发布了2014年第三季产量报告。2014年第三季,淡水河谷成品镍产量为“7.21万吨,较前一季6.17万吨增长了近16.9%,较上年同期6.2万吨增长了16.4%。尽管Thompson8月进行了计划内维护,公司该季镍产量仍是2008年以来三季度中最高

  • 标签: 产量 河谷 淡水 成品 累计
  • 简介:采用浓HNO3/浓H2SO4混合酸在60℃超声环境下对T300碳纤维进行表面氧化处理,并以其为增强体制备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拉曼光谱仪、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对表面氧化前后碳纤维形态与表面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研究氧化时间对纤维表面形貌与表面性质以及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氧化初期,碳纤维表面生成S—、N—含氧基团,以及—OH和—C=O;后期形成—COOH,氧化时间为15min时,—COOH浓度达到最大值。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强度随混合酸氧化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强,氧化15min时强度达到峰值,相比于未氧化处理样品,复合材料层剪切强度从16.3MPa提高到38.8MPa,抗弯强度从148.3MPa提高到379.7MPa。

  • 标签: 碳纤维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氧化机制 力学性能